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美國收入前20%人羣支撐着經濟運轉,這絕非好兆頭

2025-09-18 22:12

  消費支出是美國經濟的關鍵組成部分,約佔其經濟增長的三分之二。從本周早些時候發佈的零售銷售數據來看,這一經濟引擎似乎運轉平穩。8 月零售銷售額強勁增長 0.6%,而原本市場預計該月支出會相對疲軟。

  從表面上看,這份最新數據似乎再次證明了美國消費者強大的 「韌性」—— 過去幾年,這樣的説法已屢見不鮮:「儘管(此處可填入任意經濟擔憂),美國消費者依舊狀況良好,推動經濟穩步前行。」

  然而,這份亮眼的增長數據背后,掩蓋的是美國家庭經濟狀況日益加劇的不平等,即 「K 型經濟」 現象:少數高財富人羣持續獲利,而更廣泛的中低收入家庭則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

  穆迪分析公司(Moody’s Analytics)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贊迪(Mark Zandi)向 CNN 表示:「經濟前景與富裕人羣的財富及支出緊密相連,收入分佈中前 20% 的人羣正牽引着經濟列車前行。」

  穆迪分析公司的數據顯示,這一差距正擴大至歷史性水平。截至 6 月 30 日,收入前 20% 的人羣貢獻了超過 63% 的總消費支出,收入前 10% 的人羣佔比更是超過 49%—— 回溯至 1989 年的歷史數據顯示,這兩項佔比均創下新高。2019 年同期,這兩項佔比分別為 59.2% 和 44.6%。

  贊迪指出:「無論出於何種原因,若這些高收入人羣收緊支出,經濟都將陷入衰退。」 他表示,若股市出現大幅回調,這種情況就可能發生,因為支撐富裕人羣消費的財富,很大一部分與繁榮的金融市場掛鉤。

寄望於最好的情況

  經濟學家向 CNN 表示,最富裕家庭在美國消費增長中佔比持續上升,這一方面推高了通脹壓力,另一方面也催生了可能引發資產泡沫的投機行為。這一現象不僅會使美國在未來更易受到潛在衰退的衝擊,還可能讓部分美國人在未來數年陷入困境。

  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聖托馬斯大學(University of St. Thomas)經濟學與數據分析副教授泰勒・希珀(Tyler Schipper)稱:「當我們審視收入分佈的不同羣體時,商業周期總是令人沮喪。因為在每一次衰退中,收入最低的 10% 人羣都會被甩得越來越遠。」

  當前美國經濟增速放緩、通脹升溫、就業市場愈發不穩定,而消費不平等的擴大恰好發生在這一背景下。

  對明尼蘇達州居民卡莉薩・霍爾(Calyssa Hall)這樣的人來説,錢總是不夠用,疫情以來尤其如此。

  霍爾向 CNN 表示:「想要完全恢復過來很難,但我們仍相信好事終會發生。我真心希望能回到物質充裕、不再為錢焦慮的狀態 —— 不是大手大腳花錢,而是能自在出行,不用為錢發愁。」

  8 月,霍爾和朋友去明尼蘇達州博覽會時,生活成本上漲是她們最關心的問題。以往她們會買些手工製品,還會品嚐各種美食,如今卻只能縮減到只買幾樣食物。

  公平地説,過去一年里,大多數州博覽會的商品價格都大幅上漲。希珀教授和他在聖托馬斯大學的學生共同編制了一個名為 「棒上物價指數」(On-The-Stick Index,因博覽會食品多串在棒上而得名)的指標,數據顯示,博覽會商品價格同比上漲 7.7%,是整體通脹率的兩倍多。

  希珀在追蹤今年明尼蘇達州博覽會的價格時發現,儘管天氣格外宜人,參展人數卻低於平均水平。他認為原因在於 「消費者信心不足,而州博覽會通常是人們不太在意花費的場合」。他表示,避免支付高價的一種方式是 「乾脆不去博覽會」。

購買力不斷被侵蝕

  穆迪分析公司經濟學家賈斯汀・貝格利(Justin Begley)指出,唐納德・特朗普總統對美國進口商品廣泛加徵高額關祱,已對消費需求、企業投資和就業造成壓力。

  不過,穆迪分析公司 8 月發佈的《美國家庭債務報告》顯示,從整體來看,美國家庭債務管理狀況尚可,違約率尚未升至令人擔憂的水平。

  但穆迪分析公司通過信用評分(最接近收入水平的替代指標)對違約情況進行分析后發現,中低收入家庭的信用狀況正變得不穩定。

  儘管整體違約率徘徊在疫情前水平,但信用評分低於 660 分的家庭中,逾期 30 天及以上的債務余額佔比在 7 月升至 9.06%,為 2016 年 2 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此外,信用評分公司菲科(FICO)本周發佈的新數據顯示,當前信用評分的下降速度是大衰退(2007-2009 年)以來最快的。

  整體工資增長正在放緩,且疫情期間低收入勞動者工資增速更快的趨勢已發生逆轉,如今高收入人羣的工資增速反而更高。

  樂施會(Oxfam)周四上午發佈的新分析顯示,美國收入最高的 0.1% 人羣預計將從最新通過的税收法案中大幅獲益,獲利規模約達 603 億美元。樂施會估算,該法案中的企業税收條款可能會使收入前 1% 的人羣額外獲得 2 萬億美元收益。

  希珀表示,與此同時,中低收入家庭面臨的物價壓力尤為嚴峻。

  他説:「經濟學家早就指出,關祱具有累退性(即收入越低的人,税負佔收入比例越高),其本質相當於消費税。而對那些將大部分預算用於商品和服務的家庭來説,消費税帶來的壓力更大。我們還發現,中產階級家庭如今也開始去一元店、沃爾瑪這類平價商店購物了。」

  在印第安納州費希爾斯市,斯科特・古德温(Scott Goodwin)一家最近換了家超市買日用品。

  他向 CNN 表示:「我不願這麼説,但我們確實從當地一家環境不錯的超市換成了另一家連鎖超市。之前那家我們去了五到十年。我妻子覺得換家超市能省更多錢,所以我們就換了。」

  古德温一家長期秉持保守的消費觀念 —— 他們通常不旅行,而是把錢用來支付賬單,包括學生貸款。

  他説:「經濟一直在變化,現在也不例外。我現在的購買力和五年前一樣嗎?可能不一樣了。我們清楚這一點,需要的時候就會縮減開支。」

  最近,他們進一步削減了在食品和休閒方面的支出,包括取消了今年所有的音樂會計劃。

  古德温天生患有多囊腎病,這種罕見的遺傳病如今已發展到第五階段,即腎衰竭。他説:「這是因為我生病,還是因為經濟狀況?可能兩者都有吧。」

  古德温即將開始接受透析治療,他迫切希望能進行腎移植,而未來他還將面臨更多醫療支出。

  他表示:「還有很多事在等着我,醫療費就是其中之一。」

微不足道的 25 個基點降息

  近幾個月通脹持續升溫,部分原因與關祱影響有關,也受到服務價格(尤其是旅遊相關領域)上漲的推動。

  畢馬威(KPMG)首席經濟學家黛安・斯旺克(Diane Swonk)向 CNN 表示:「富裕家庭仍願意為‘前排座位’買單,也願意支付溢價,而許多家庭卻在縮減非必要支出。這羣富裕消費者對服務業通脹的支撐力度,是以往不常見的。」

  她還指出,差距擴大也導致整體消費能力減弱。

  「不平等問題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中低收入家庭每多賺一美元,或口袋里多收到一美元,他們的消費意願都會比高收入家庭更強。當不平等加劇時,整體消費支出也會減弱。因此,這不僅是經濟的分化,還會實際抑制整體消費,進一步加劇不平等。」

  她補充道:「從某種程度上説,這對(美聯儲)而言,簡直是最糟糕的情況。」

  周三,美聯儲今年首次降息,將基準利率下調 25 個基點。貨幣政策的效果存在滯后性,且此次降息幅度預計無法解決 K 型經濟的頑疾。不過希珀表示,這可能會給部分家庭帶來些許緩解。

  他説:「我認為,對於那些正努力償還信用卡債務的家庭來説,每一點幫助都很重要。未來六個月內,可能會有部分家庭認為 refinance(再融資)房貸是合理的選擇,這會帶來很大幫助。」

  但他也表示,這一舉措不太可能讓人們長舒一口氣,認為最糟糕的時期已經過去。

  「這只是讓生活壓力稍微減輕了一點而已。」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