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昭晟機電·關注】光華/華友/格林美/廈鎢/當升/天力營收淨利雙增長!22家正極材料企業2025H1業績盤點

2025-09-18 19:08

(來源:廣東電池)

廣東省電池行業協會祕書處對22家正極材料(含前驅體)上市企業2025年上半年的業績、客户及產銷量情況進行了梳理,希望能全面瞭解正極材料市場2025年上半年的發展情況。

業績情況

按照22家正極材料的主營業務佔比情況,將湖南裕能德方納米等9家企業歸為磷酸鐵鋰正極材料企業,將中偉股份容百科技等13家企業歸為三元正極材料企業。具體來看:

PART.01

從營收來看

從營收來看,9家磷酸鐵鋰正極材料企業的營收總額為363.87億元,其中湖南裕能以143.58億元遙遙領先,穩居第一,也是唯一營收超百億的磷酸鐵鋰正極材料企業;富臨精工攀升至第二,與上年同期實現了對德方納米的反超;萬潤新能躍升至第三,與上年同期相比,連續超越龍蟠科技和德方納米;安達科技光華科技排在第六、七,與去年同期相比,安達科技連超合縱科技、光華科技,后者則實現了對合縱科技的反超。

9家企業的營收平均數為40.43億元,高於排名第四的德方納米;相較去年同期的32.36億元,提高了1/4左右。

9家企業有7家企業營收同比實現增長,安達科技增速最快,達到126.8%;富臨精工和萬潤新能分別以61.7%、50.49%的增速排在第二三位;另有2家企業營收同比下滑。

PART.02

從淨利潤來看

僅湖南裕能、富臨精工、光華科技實現了盈利,與上年同期一致,3家企業盈利總額為5.36億元,與上年同期基本相當;另外6家企業均處於虧損狀態,虧損總額達12.92億元,較上年同期大幅收窄。具體來看,萬潤新能、德方納米、龍蟠科技、安達科技、合縱科技5家企業虧損額同比收窄,湖南裕能淨利潤同比下滑,豐元股份的虧損額同比進一步擴大。

綜合來看,富臨精工、光華科技實現營收淨利雙增長,萬潤新能、龍蟠科技、安達科技3家企業營收增長且虧損同比收窄;湖南裕能處於增收不增利的尷尬局面;德方納米、合縱科技的營收雖然同比下降,但虧損也有所收窄;豐元股份營收有所增長,但虧損反而進一步擴大。

關於業績變動的原因

湖南裕能認為營收增長主要是產品的熱銷。

富臨精工認為營收變化主要是鋰電正極材料板塊銷量增加;淨利潤同比變化主要是營業收入同比大幅增加,同時汽車零部件板塊繼續保持穩定增長。

萬潤新能認為:①.公司主營產品磷酸鐵鋰銷量同比增長90.23%,推動公司營收增長;②.公司產線規模化效應顯現,毛利率同比有所回升,同時,公司加強存貨管理、開展降本增效等舉措,合理控制庫存規模及材料成本,公司原材料及產成品價格同比波動幅度減緩,2025年上半年存貨跌價準備計提減少,公司業績虧損同比收窄。

德方納米認為主要系本報告期主要原材料價格下降、市場競爭激烈,公司產品銷售單價隨之下調所致。

龍蟠科技認為:①營收增長主要系碳酸鋰加工業務增長所致;②磷酸鐵鋰產品價格較去年同期有較大幅度調整,疊加部分產品的存貨跌價損失等事項影響,導致公司仍處於虧損狀態。

安達科技認為:①公司磷酸鐵鋰產品銷量同比大幅增長,且售價上漲,使得營收同比大幅增長;②公司議價能力更高的三代產品價格上漲、產能利用率同比大幅上漲,推動公司綜合毛利率由負轉正,同時公司計提資產減值損失同比大幅減少,綜合導致公司虧損大幅減少。

合縱科技認為營收變化主要受新能源市場價格及優化業務規模所致。

豐元股份認為是:①鋰電池正極材料產品產銷規模同比增長,導致營收增長;②原材料價格波動、研發投入增加、產線轉固折舊和產品爬坡導致的稼動率不足共同推高了單位成品分攤的製造費用、資產資產及信用減值等事項共同導致了虧損加劇。

PART.01

從營收來看

從營收來看,13家正極材料企業的營收總額達到1046.88億元,華友鈷業以371.97億元居於榜首,中偉股份和格林美分別以213.23億元和175.61億元分列第二、三位。

與上年同期相比,廈鎢新能反超容百科技位列第四,當升科技反超道氏技術(維權)位列第六;盟固利躍升至第九,連續反超芳源股份天力鋰能(維權),后者也實現了對芳源股份的反超,位居第十。13家企業的營收平均數為80.53億元,高於以75.34億元排名第四的廈鎢新能。

13家企業中有8家企業的營收同比實現增長,當升科技以25.17%的增速排名第一,華友鈷業和盟固利增速也均超過20%,分別達到23.78%、23.19%。另有5家企業營收同比下滑。

PART.02

從淨利潤來看

從淨利潤來看,有7家企業實現了盈利,盈利總額達50.94億元,較上年同期有所提高;華友鈷業盈利最高、達到27.11億元,格林美和中偉股份分別達到7.99億元和7.33億元。6家企業處於虧損狀態,虧損總額為6.66億元。

13家企業有7家企業淨利潤同比實現增長,道氏技術以108.16%的增速居首,也是唯一淨利潤增速達到3位數的企業,華友鈷業也實現了62.26%的高速增長;天力鋰能和帕瓦股份虧損同比收窄。另外有6家企業的淨利潤同比為負增長,包括容百科技由盈轉虧,芳源股份、振華新材虧損加大。

總體來看,華友鈷業等5家企業實現營收淨利雙增長;中偉股份等3家企業處於增收不增利的尷尬局面;道氏科技、帕瓦股份等2家企業營收下降但虧損較少;芳源股份、振華新材不僅營收下降、虧損也加大;容百科技由盈轉虧。

關於業績變動的原因

華友鈷業認為盈利大幅增長主要受益於公司產業一體化經營優勢的持續釋放、鈷價的回升、公司管理變革、降本增效的深入推進。

中偉股份認為營收變動主要系公司新能源金屬等銷售增加所致。

格林美認為主要是報告期內公司關鍵金屬資源循環利用、動力鋰電池循環利用與新能源電池材料業務呈現強大爆發力,關鍵金屬循環回收增量、印尼鎳資源全面達產、高端新能源材料市場持續突破所致。

廈鎢新能認為主要系產品銷量同比增長,營收規模及毛利水平較去年同期提升所致。

容百科技認為:①營收下降主要由於報告期內主要原材料價格波動較大,公司產品售價隨原材料價格變動而調整;②淨利潤主要受階段性的減值、新產業投入加大、研發投入增加影響。

道氏技術認為主要是:①公司優化運營管理,盈利能力增強;②海外業務拓展和陰極銅產銷量增長帶動利潤空間釋放;③鈷金屬市場價格上漲,公司鈷產品毛利率提升;④公司加快了應收賬款回款,其周轉速度高於上年同期,壞賬準備轉回,產生收益。

五礦新能認為:①營收增長主要系公司磷酸鐵鋰產品銷售規模增長;②淨利潤主要系主要系市場競爭加劇,產品毛利下降,利潤總額同比減少;但受上年補税事項的影響,本年虧損同比收窄。

芳源股份認為:①營收變動主要系對外銷售原材料同比大幅減少,其他業務收入同比大幅下降所致;②淨利潤變化主要系報告期內公司對產線升級改造導致產生停工損失、碳酸鋰市場價格走低導致上游鋰原料供應商供應減少,綜合影響公司產能利用率偏低、部分產品單位成本較高、綜合毛利率為負值;鋰金屬價格下跌,還導致在資產負債表日因點價銷售模式確認的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增加;此外,受先進製造業增值税加計抵減政策變更、以及上年同期收到客户業務補償款等影響,公司其他收益和營業外收入同比均大幅減少。

振華新材認為主要系報告期內,受原材料價格及產品銷售價格下滑、下游需求結構性變化、產能利用率不足導致固定成本增加、期間費用剛性支出增加等因素綜合影響。

帕瓦股份認為營收變動主要是公司主動對銷售訂單結構進行了精簡與優化所致。

整體來看,22家企業有15家企業實現營收增長,較上年同期大幅改善;其中鐵鋰材料企業7家,三元材料企業8家;10家企業實現盈利,絕大多數是三元材料企業;12家企業出現虧損,鐵鋰和三元材料各佔一半。

從營收絕對值來看,華友鈷業、中偉股份、格林美、當升科技、廈鎢新能等5家三元材料企業營收均高於湖南裕能;同時,13家三元材料企業的營收平均數80.53億元,是9家鐵鋰材料營收平均數40.43億元的2倍左右。這意味着三元材料企業盈利水平相對更強。

主營業務構成和毛利率情況

22家企業有13家企業公佈了部分業務的毛利率情況。

從披露的數據來看,天力鋰能的磷酸鐵鋰業務收入實現了1160.59%的高速增長;安達科技的磷酸鐵鋰業務也實現了201.46%的高速增長,當升科技鐵鋰/鈉電材料業務實現了184.43%的高速增長;中偉股份磷酸鐵業務同比增速也達到三位數,為171.62%;值得一提的是,格林美四氧化三鈷業務收入同比增長76.68%。

從毛利率來看,中偉股份四氧化三鈷業務毛利率最高,達到25.88%;當升科技多元材料業務、中偉股份三元前驅體業務的毛利率均超過18%;格林美三元前驅體業務、四氧化三鈷業務、盟固利鈷酸鋰業務毛利率均在10%以上。

2025年1-6月鋰電正極材料上市企業主營業務具體構成情況如下:

湖南裕能磷酸鹽系正極材料業務收入140.77億元,同比增長32.76%,佔公司總營收的98.04%,較上年同期減少0.3個百分點;毛利率6.97%,同比降低1.02%。

富臨精工汽車發動機零部件、鋰電正極材料分別收入18.37億元、38.3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34%、96.83%;分別佔公司總營收的31.60%、66.01%,較上年同期分別降低13.49%和提高11.8%;毛利率分別為22.68%、5.24%,同比分別降低2.13%和提高3.71%。

德方納米磷酸鹽系正極材料業務收入36.64億元,同比下降13.79%,佔公司總營收的94.38%,較上年同期減少3.52%;毛利率-1.49%,同比提高0.43%。

安達科技磷酸鐵鋰和磷酸鐵分別收入14.29億元、1.0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0.46%、3.02%,分別佔公司總營收的93.03%、6.84%,較上年同期分別提高23.02%、-8.23%;毛利率分別為0.65%、0.32%,同比分別增加14.98和減少1.99個百分點。公司整體毛利率為0.55%,較上年同期提高9.59%。

光華科技PCB化學品、化學試劑、鋰電池材料、綠環材料、退役電池分別收入8.74億元、2.15億元、0.74億元、0.59億元、-2.17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8.81%和下降2.16%、4.10%、38.24%、101.73%;分別佔公司總營收的68.18%、16.78%、5.78%、4.61%、0.0%,分別較上年同期提高5.32%和下降2.01%、0.82%、3.56%、0.11%。其中PCB化學品和化學試劑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15.61%、29.18%,同比分別提高2.64%、-0.32%。

合縱科技輸配電設備產品、電力工程建設與諮詢設計業務、鋰離子電池材料產品分別收入2.44億元、0.87億元、4.0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6.62%、86.54%、-36.46%,分別佔公司總營收的33.20%、11.84%、54.56%,輸配電業務和鋰電材料業務佔比分別較上年同期降低5.77%和提高10.73%;輸配電業務和電力工程業務毛利率分別為21.05%、15.83%,同比分別下降4.06%、19.89%。

豐元股份鋰電池正極材料和草酸類分別收入6.71億元、0.5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65%、-17.41%,分別佔公司總營收的92.78%、7.14%,分別較上年同期提高3.27%和下降3.34%;鋰電正極材料業務毛利率為-19.68%,同比降低7.47%。

中偉股份電池材料和新能源金屬分別收入96.32億元、92.7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55%、44.01%;分別佔公司總營收的45.17%、43.49%;毛利率分別為17.34%、7.44%,同比分別提高0.43%、-3.06%。

從鋰電材料來看,三元前驅體、四氧化三鈷、磷酸鐵分別收入74.91億元、14.52億元、6.7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20%、30.21%、171.62%;分別佔公司總營收的35.13%、6.81%、3.14%;毛利率分別為18.05%、25.88%、-7.34%,同比分別增長-0.26%、16.21%、-6.59%;其中三元前驅體佔比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8.87%。

格林美關鍵金屬資源循環利用業務、動力鋰電池循環利用業務、新能源電池材料業務分別收入64.67億元、8.67億元、102.2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6%、0.54%、0.56%;分別佔公司總營收的36.83%、4.93%、58.24%,同比分別提高0.45%、-0.04%、-0.41%;毛利率分別為12.10%、7.47%、13.14%,同比分別下降1.32%、提高0.85%和下降1.01%。公司綜合毛利率12.48%,同比下降1.03%。

從關鍵金屬資源循環利用業務來看,公司鎳資源、鈷回收業務、鎢資源回收利用業務分別收入27.62億元、11.84億元、10.55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1.68%、25.04%和提高37.18%;分別佔總營收的15.73%、6.74%、6.01%,同比分別下降2.3%、2.37%和提高1.58%;毛利率分別為19.1%、13.86%、7.22%,同比分別下降1.09%和提高3.09%、1.06%。

從動力鋰電池循環利用業務來看,公司動力鋰電池綜合利用和報廢汽車綜合利用分別收入5.38億元、3.2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0.07%和下降20.60%;分別佔總營收的3.06%、1.87%,同比分別提高0.48%和下降0.52%;毛利率分別為10.13%、3.11%,同比分別提高0.25%、0.03%。

從新能源電池材料業務來看,公司三元前驅體、正極材料、四氧化三鈷分別收入67.96億元、12.75億元、21.5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17%、51.16%、76.68%;分別佔總營收的38.70%、7.26%、12.28%,同比分別下降8.05%和提高2.4%、5.24%;毛利率分別為14.14%、9.07%、12.4%,同比分別下降1.38%和提高2.36%、2.21%。

當升科技多元材料、鈷酸鋰、磷酸(錳)鐵鋰/鈉電正極材料、智能裝備業務分別收入26.96億元、3.30億元、13.02億元、0.6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0.23%、39.21%、184.43%、30.46%;分別佔總營收的60.83%、7.45%、29.38%、1.53%,同比分別提高-15.14%、0.76%、16.45%、-0.02%;毛利率分別為18.44%、8.19%、3.02%、28.24%,同比分別提高0.56%、5.82%、5.93%、-1.27%。

道氏技術陶瓷材料、鋰電材料、碳材料分別收入3.23億元、12.68億元、3.29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5.45%、43.37%、1.68%;分別佔公司總營收的8.84%、34.7%、9.0%,同比分別下降1.66%、19.45%和提高0.9%;毛利率分別為28.03%、9.55%、18.49%,同比分別提高1.21%、3.42%、1.63%。值得一提的是,鋰電材料業務收入佔比跌破50%。

盟固利鋰電正極材料收入10.16億元,同比增長24.13%,佔公司總營收的99.8%,較上年同期提高0.73%;毛利率為5.70%,同比下降2.38%。其中鈷酸鋰、三元材料分別收入4.38億元、5.55億元,分別佔公司總營收的43.03%、54.52%,分別較上年同期提高0.29%、0.77%。二季度實現淨利潤2669.68萬元,同比增長456.27%,環比實現扭虧為盈。

天力鋰能鋰電正極材料業務收入9.05億元,同比增長3.71%,佔公司總營收的93.69%,較上年同期提高0.82%,毛利率為4.70%,同比下降0.49%。其中三元材料和磷酸鐵鋰材料分別收入7.95億元、1.1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97%、1160.59%;分別佔公司總營收的82.30%、11.39%,同比分別下降8.27%和提高9.08%;毛利率分別為5.46%、-0.76%,同比分別提高0.21%、-0.59%。

振華新材高鎳及超高鎳三元正極材料的銷量佔比已達到50%,是公司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

海外業務情況

22家企業中,有6家企業公佈了海外業務發展情況。

PART.01

從營收來看

從營收來看,中偉股份海外營收額最高,達到107.84億元,也是唯一海外收入破百億的企業;格林美海外業務收入也達到55.32億元;光華科技和豐元股份海外業務營收規模較小,均在1億元以內。6家企業有4家企業海外業務營收同比實現增長。

PART.02

從海外業務佔比來看

從海外業務佔比來看,道氏技術佔比最高,達到60.45%,意味着有一半以上的營收來自海外;中偉股份佔比也達到50.58%,海外收入已超過國內收入;格林美和當升科技海外業務佔比在30%左右;光華科技和豐元股份海外業務佔比較小,均在5%以內。6家企業有4家企業海外業務佔比較上年有所增加,其中當升科技較上年增加9.21%。

PART.03

從毛利率來看

從毛利率來看,僅道氏技術、格林美、中偉股份披露了海外業務毛利率情況,道氏技術最高,達到了22.79%;僅道氏技術海外業務毛利率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且增幅較小。

鋰電正極材料企業2025年上半年海內外業務發展具體情況如下:

安達科技境內和境外分別收入15.36億元、3.23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26.8%、100%,毛利率分別為0.55%、66.79%,同比分別提高9.59、66.79個百分點;海外業務為報告期新增。

合縱科技中國大陸地區收入7.24億元,同比下降49.26%,佔公司總營收的98.50%,同比提高9.25%;毛利率為4.53%,同比下降3.29%。

豐元股份國內和國外分別收入7.15億元、0.08億元,分別佔公司總營收的98.85%和1.15%;國外業務同比下降44.03%,佔比與去年相比降低1.33%。

中偉股份境內和境外業務分別收入105.38億元、107.8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86%、18.18%,分別佔公司總營收的49.42%、50.58%,境外佔比提高5.15%,使得境外業務收入佔比超過境內業務;毛利率分別為13.66%、10.58%,同比分別增長1.58%、-3.01%。

格林美國內和國外分別收入120.29億元、55.3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90%、21.44%,分別佔公司總營收的68.5%、31.5%;國內業務佔比下降5.23%,毛利率為11.41%,同比下降1.25%。

當升科技境內和境外業務分別收入30.73億元、13.60億元,分別佔公司總營收的69.3%、30.7%,境內收入同比提高12.61%。

道氏技術國內和海外地區分別收入14.45億元、22.0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52%、-21.22%,分別佔公司總營收的39.55%、60.45%;國內業務佔比與上年同期相比提高7.36%,毛利率為17.04%,同比提高4.33%。

產銷量及市場地位

鋰電正極材料企業2025年上半年相關產品產銷量及市場地位情況如下:

湖南裕能25年H1磷酸鹽正極材料產能42.43萬噸,產量49.80萬噸,產能利用率為116.82%,在建產能15.5萬噸/年。磷酸鹽正極材料出貨量達48.08萬噸,同比增長55.38%;出貨量自2020年以來穩居行業第一;新產品CN-5系列、YN-9系列合計銷售約19.34萬噸,佔比達到約40%,有效滿足下游客户對快充、大容量、長循環、高安全電池等應用需求。

富臨精工截至2025年6月底擁有高壓實密度磷酸鐵鋰產能21.5萬噸/年,25年1-6月產量10.5萬噸,產能利用率97.67%,在建產能7.5萬噸/年。

萬潤新能磷酸鐵鋰累計出貨量為14.83萬噸,同比增長90.23%。

德方納米25年H1擁有磷酸鹽系正極材料產能14.96萬噸,產量12.53萬噸,同比增長8.51%,銷量12.24萬噸,同比增長15.78%;產能利用率83.73%,在建產能8萬噸。此外,公司已建成磷酸錳鐵鋰產能11萬噸/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磷酸錳鐵鋰產能。

合縱科技25年H1擁有鋰離子電池材料產能6.13萬噸,產量2.66萬噸,產能利用率43.31%。

豐元股份已建成正極材料產能24萬噸/年,其中磷酸鐵鋰22.5萬噸/年,三元1.5萬噸/年;在建產能7.5萬噸/年。

華友鈷業25年H1三元正極材料出貨量3.96萬噸,同比增長17.68%,超高鎳9系產品佔比提升至六成以上,三元正極材料出口量佔中國三元正極總出口量的57%。三元前驅體出貨量4.21萬噸;鈷產品出貨量2.08萬噸,同比下降9.89%;鎳產品出貨量13.94萬噸,同比增長83.91%。

中偉股份25年H1擁有電池材料產能約26.97萬噸,產量17.95萬噸,產能利用率66.56%;其中三元前驅體、四氧化三鈷、磷酸鐵產能分別為15.01萬噸、1.90萬噸、10萬噸,產量分別為9.17萬噸、1.60萬噸、7.18萬噸,產能利用率分別為60.86%、84.35%、71.78%。

新能源金屬產能約9.68萬噸(金屬噸),產量10.47萬噸,產能利用率108.12%,在建產能3萬噸。

25年H1實現鎳、鈷、磷、鈉四系產品出貨量正向增長,產品銷售量超18.8萬噸,同比增長33.91%。

格林美2025年上半年印尼鎳資源項目鎳金屬出貨4.4萬噸(含參股產能),同比增長112%,自產鈷金屬3667噸,同比增長125%。

回收鎢資源出貨量達到4032噸(WC計),同比增長17%,公司回收拆解的動力電池達到2.24萬噸,同比增長37%;核心產品動力電池用三元前驅體材料出貨量達到8.60萬噸,穩居全球市場前二;四氧化三鈷實現出貨1.46萬噸,同比增長39%,毛利率提升2.21pp;正極材料高端產品出貨1.24萬噸,同比增長74%,毛利率提升2.36pp。

廈鎢新能鋰電正極材料產品銷量為6.07萬噸,同比增長35.50%;其中鈷酸鋰實現銷量2.88萬噸,同比增長56.64%;動力電池正極材料(含三元材料、磷酸鐵鋰及其他)實現銷量3.19萬噸,同比增長20.76%。氫能材料銷量1974.61噸,同比增長6.16%,龍頭地位穩固。

容百科技磷酸錳鐵鋰產品出貨已達到2024全年出貨總量,其中商用車領域銷量突破千噸;三元材料銷量5萬噸,扣除新產業的戰略性投入,三元業務實際盈利約7700萬元。

當升科技25年H1鋰電材料業務產能約7.4萬噸,產量約7.31萬噸,產能利用率98.83%,在建產能14萬噸;智能裝備產能1515台,產量1918台,產能利用率126.6%。磷酸(錳)鐵鋰連續月度出貨量近萬噸.

道氏技術陶瓷材料、鋰電材料、碳材料年產能分別為44萬噸、13.4萬噸、8.5萬噸,產量分別為4.97萬噸、1.38萬噸、1.93萬噸,產能利用率分別為22.60%、20.57%、45.32%。

盟固利25年H1鋰電正極材料產能約1.32萬噸,產量約1.05萬噸,產能利用率為79.51%;其中鈷酸鋰產能0.44萬噸,產量0.42萬噸,產能利用率為93.82%;三元材料產能0.88萬噸,產量0.63萬噸,產能利用率為72.25%。

天力鋰能三元材料、碳酸鋰、磷酸鐵鋰年產能分別為1.96萬噸、1萬噸、2萬噸,產量分別為0.76萬噸、955噸、0.41萬噸,產能利用率分別為77.29%、19.11%、41.43%。

芳源股份截至報告期末前驅體、電池級碳酸鋰、中間品鎳鈷鹽、球鎳年產能分別達到3.4萬噸、2.4萬噸、4.56萬噸、0.18萬噸。

2025年上半年,NC高鎳二元前驅體自3月起月出貨量已穩定在300噸以上,上半年出貨量已超過去年全年的出貨量水平;中間品硫酸鹽類產品出貨量同比增長超過50%,硫酸鎳出貨量已突破1萬噸。

客户情況

湖南裕能已經與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國內知名電池生產廠家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業務合作。

龍蟠科技客户包括寧德時代、瑞浦蘭鈞、欣旺達、武漢楚能、LGES、Blue Oval、Eve Energy等。

合縱科技子公司湖南雅城主要客户包括廈鎢新能源、ATL、三星SDI、優美科、比亞迪、國軒高科、泰豐先行、華友鈷業、湖南裕能、當升科技、中創新航等。

華友鈷業回收業務客户包括寶馬、大眾、豐田、LG新能源、一汽、長安、廣汽、上汽、蔚來、理想;三元前驅體產品已應用到特斯拉、大眾、寶馬、現代、Stellantis、通用、福特等高端電動汽車;大圓柱電池材料客户包括億緯鋰能(維權)、LGES、寧德時代、遠景AESC、中創新航、孚能科技、衞藍新能源、清陶、金羽等。

中偉股份客户包括特斯拉、三星SDI、LG化學、中創新航、寧德時代、比亞迪、SK On、蜂巢能源、松下、當升科技、廈門鎢業貝特瑞、巴莫科技、L&F、振華新材、容百科技、ECOPRO、POSCO等。

格林美客户包括與比亞迪、寧德時代、億緯鋰能、三星SDI、SK On、LGC、ECOPRO等。

當升科技多元材料客户包括LGES、SKon、三星SDI、Murata、億緯鋰能、比亞迪、遠景、蜂巢能源、微宏動力、中汽新能、中創新航、瑞浦蘭鈞、宜春清陶、Power Co等;公司已與LGES、SK on兩大鋰電巨頭簽訂未來三年上百億元訂單。鈷酸鋰客户包括鋰威、冠宇等。

固態電池方面,硫化物全固態電池專用正極材料率先實現噸級出貨,相關產品已導入清陶、衞藍、輝能、贛鋒鋰電、中汽新能等客户;全固態電池專用鈷酸鋰、富鋰錳基正極材料成功卡位比亞迪、一汽、中科固能等客户;尖晶石鎳錳酸鋰材料客户包括中航、清陶等。智能裝備終端客户包括三星、蘋果、華為、小米等國際知名品牌。

道氏技術在碳材料領域客户包括比亞迪、寧德時代、中創新航、珠海冠宇、孚能科技、南都電源、極電新能源、天津力神等。

三元前驅體客户覆蓋振華新材、貝特瑞、浙江浦華、萬華化學、寧夏漢堯富鋰、陝西紅馬、中信國安盟固利、浙江海創、容百科技、南通瑞翔、科恆股份等;鈷鹽產品客户主要有寧德新能源(ATL)、浙江巴莫、湖南雅城、BHP、CODELCO等。

五礦新能客户包括寧德時代、億緯鋰能、欣旺達等。

天力鋰能客户包括蜂巢能源、星恆電源、長虹新能源、海四達、億緯鋰能、多氟多橫店東磁等。

芳源股份客户包括松下、貝特瑞、邦普循環、比亞迪、巴斯夫杉杉、盟固利、浙商中拓廈門象嶼等。

振華新材主要客户包括寧德時代、孚能科技、新能源科技(ATL)、中汽新能、珠海冠宇、微宏動力、贛鋒鋰電、湖南立方、豐田、三星等;固態電池方面已與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ATL)、中汽新能、上汽清陶、孚能科技、正力新能、贛鋒鋰電、微宏動力、豐田等企業建立合作關係。

帕瓦股份主要客户包括廈鎢新能、廣東邦普、巴斯夫杉杉、五礦新能、貝特瑞、中科海鈉、多氟多等。

專利情況

湖南裕能截至報告期末已累計獲得授權專利126項,包括56項發明專利和70項實用新型專利,

萬潤新能截至2025年6月底累計獲得各類知識產權273個,其中國內發明專利120個,國際發明專利17個,實用新型專利93個。報告期內申請國內發明專利38個,國際發明專利81個;獲得國內發明專利11個,國際發明專利6個,實用新型專利4個。

德方納米2025年6月底共計申請專利881項(發明專利849項、實用新型專利32項),已獲授權專利194項(發明專利165項、實用新型專利29項);報告期內新增專利申請61項,均為發明專利;新增授權專利32項,其中發明專利30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

龍蟠科技截至報告期末授權有效專利474項,其中發明專利138項;常州鋰源及其下屬公司授權有效專利共計132項,其中發明專利52項。

截至報告期末存續有效的授權專利合計63項,其中包括20項發明專利。

光華科技在報告期內取得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9項。

豐元股份截至報告期末鋰電正極材料已獲授權專利共96項,包括發明專利21項,實用新型專利63項。

華友鈷業報告期內申請115項專利,獲得42項專利授權;已累計申請專利1488項、授權專利604項。

格林美截至2025年6月底累計在全球申請專利5461件,其中PCT申請400件,國外授權且有效專利72件。

廈鎢新能截至2025年6月底在國內外擁有288項註冊專利(其中發明專利137項),報告期內累計獲得專利90項,發明專利20項。

容百科技已累計申請專利達1299項,國內外專利累計授權679項;報告期內申請專利93項,獲得85項專利授權(國內外發明專利30項,國內實用新型專利55項)。

當升科技截至報告期末累計獲得授權專利384項,正在申請的境內外專利合計545項。

道氏技術截至2025年6月底,碳材料業務板塊已授權專利64件(發明專利25件、實用新型專利39件);正在申請的發明專利9件。

鋰電材料業務板塊已授權專利229件(發明專利127件、實用新型專利102件)、正在申請專利57件(含2項 pct);

陶瓷材料業務板塊已授權專利90件(發明專利78件、實用新型專利6件);正在申請發明專利11件。

五礦新能截至2025年6月底共有有效專利163項(發明專利119項、實用新型45項),報告期內新申請11項發明專利。

盟固利已授權專利115項。

天力鋰能在報告期內新增專利申請11項,其中發明專利7項。

芳源股份截至報告期末累計獲得發明專利28項、實用新型專利59項;報告期內獲得發明專利4項。

振華新材截至報告期末累計申請專利122項(發明專利98項,實用新型16項),已獲得專利55項(發明專利36項,實用新型11項);報告期內,公司申請發明專利8項,取得發明專利授權5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8項。

帕瓦股份截至2025年6月底已累計取得177項專利(發明專利139項、實用新型專利38項),固態電池方向上已申請發明專利21項;報告期內,新增授權發明專利23項。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