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奶茶品牌,開卷養生

2025-09-18 20:34

隨着消費者對健康關注度的持續提升,新式茶飲行業正經歷一場從「好喝」到「喝好」的轉型。以「健康」「養生」「輕負擔」為代表的產品理念,逐漸從市場的差異化賣點進化為主流需求。

行業報告顯示,健康已成為消費者選擇茶飲的重要考量。據艾媒諮詢分析,2024年中國新式茶飲市場規模已達3547.2億元,預計2028年突破4000億元。與此同時,超過四成消費者表示,「健康風險」是未來可能減少購買現製茶飲的主要原因。

對此,多位行業內人士向觀察者網表示,這一變化促使頭部品牌加速產品升級,從食材配方、營養結構到消費場景,轉向更貼近現代人的健康生活需求。

從口感狂歡轉向健康滋養

當前新茶飲行業競爭正從「流量之爭」轉向「價值之爭」。

據艾媒諮詢調查數據顯示,在2023年中國消費者消費新式茶飲次數減少原因中,49.4%的消費者會擔心進行新式茶飲消費不利身體健康,42.2%的消費者則表示害怕長胖,31.3%的消費者認為新式茶飲價格太高。

這一數據表明,消費者在追求口味的同時,更加關注飲品的健康屬性與營養成分。另外,社會層面的健康焦慮也在推動這一轉變。

世界衞生組織數據顯示,全球範圍內抑郁、焦慮障礙的發病率不斷攀升,我國職業人羣監測結果也發現,職業緊張、抑郁、焦慮等已成為職場常見問題,我國6.5%的成年人存在持續抑郁症狀,抑郁症終生患病率達6.9%。

這些社會痛點與消費需求相結合,為新茶飲行業提供了「健康功能+情緒價值」的新方向。

在該背景下,上海市營養學會副祕書長陳波教授向觀察者網指出:「當下消費者需要的不只是短暫解渴,而是長期滋養。將傳統養生智慧與現代茶飲結合,有助於推動膳食營養升級。」

中國心理衞生協會心身醫學專委會副主任蔣春雷也從心理健康層面分析:「我們現在處於一個快節奏的時代,是沒法慢下來的。這種快節奏的時代,喝一杯健康的飲品,享受片刻寧靜,本身也是一種心理解壓的方式。」

從行業實踐角度看,滬上阿姨相關負責人則認為,商業品牌的最大價值在於其所能承載的社會功能。新茶飲企業應該傳遞一種積極、健康、松弛的生活方式,與消費者共同構建一個反內卷、反焦慮的‘慢養’生態。

茶飲行業競逐健康新賽道

新茶飲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健康價值」成為各大品牌佈局的重點。毫無疑問,誰能真正把握「健康」與「好喝」的平衡,誰就有機會在茶飲行業的下半場競爭中領先一步。

對此,相關新式茶飲生產企業與廠家都在這方面及時做出調整與改進,迴應消費者關切因素。

以較早切入「現煮五谷茶飲」賽道的滬上阿姨為例,近期該品牌啟動了「五色慢養」計劃,計劃以品牌發佈的《中國現製茶飲膳食營養升級白皮書》為基礎,融合傳統「五色養生」等,呼籲通過飲食與心理疏導的雙重結合,幫助人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找到平衡。

同時,滬上阿姨推出瞭如「五黃高纖慢養瓶」「五黑煥發慢養瓶」等產品,強調高纖、慢消化、低負擔等功能屬性。

其中,「五黑煥發慢養瓶」融合了黃精、黑芝麻、黑米、黑豆、黑枸杞五種黑色食材,茶底選用武夷巖茶大紅袍,並加入經典血糯米與厚芋泥,將傳統養生理念與現代茶飲體驗相結合。

除了產品升級之外,品牌也開始延伸至生活方式倡導。聯合心理學機構舉辦公益講座,關注壓力緩解和情緒健康,試圖將飲茶場景拓展為「輕療愈」體驗。這一類舉措顯示出行業正在嘗試跳出「飲品本身」的競爭,轉向構建「產品+體驗」的綜合健康生態。

其他品牌亦在積極佈局健康賽道。像是喜茶推出了「輕奶茶」系列,採用低温萃取技術和天然代糖,大幅降低產品熱量;奈雪的茶重點開發「功能性茶飲」,添加膠原蛋白、益生菌等成分,主打美容和腸道健康概念。

茶顏悦色則與五谷磨房聯名推出「草本輕養茶」,將枸杞、紅棗與烏龍茶結合,探索「藥食同源」的新可能。傳統飲料行業的元氣森林推出了「藥食同源」系列氣泡水,以「陳皮+茯苓」為核心賣點,上線首月銷量破億……

儘管「養生茶飲」目前仍處於市場培育階段,但其背后所代表的趨勢已非常明確:茶飲品牌不再只是提供一杯飲料,更試圖成為消費者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業內專家指出,隨着消費者健康意識的不斷提升,茶飲行業的健康化轉型將成為必然趨勢。

轉型之路挑戰與機遇並存

不難看出,在消費升級與健康意識覺醒的雙重驅動下,「養生茶飲」已是大勢所趨,並且前景廣闊,不過這條轉型之路並非坦途,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

首先是如何平衡健康與口感的關係。比如,減少糖分和脂肪雖然有利於健康,但可能會影響飲品的風味體驗。如何在不犧牲口感的前提下提升健康價值,是行業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其次是標準與監管問題。目前行業內對於「健康茶飲」尚無統一標準,導致市場上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一些品牌可能只是打着健康的旗號進行營銷,實際產品的健康價值有限。建立健全行業標準、加強監管力度,是保障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

第三是消費者心智培養問題。許多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的認識仍存在誤區,有人認為 「無糖就是健康」,忽視了食材本身的熱量與營養均衡;有人盲目追求「藥食同源」概念,將茶飲等同於保健品。因此,如何科學普及營養知識,幫助消費者建立正確的健康觀念,需要品牌、行業協會等共同努力。

此外,行業還面臨供應鏈升級的挑戰。養生茶飲對食材原料的品質、溯源和穩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構建一條能夠保障五谷、藥食同源等特色食材高質量供給的供應鏈,是品牌需要長期投入的關鍵環節。

可以預見,未來,行業的競爭將不再是簡單的口味或營銷之爭,而是涵蓋產品創新、供應鏈管控、標準制定與消費者心智培育的綜合實力比拼。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