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8 16:01
自2023年起,中通、申通、順豐、極兔等頭部快遞快運公司開始批量採購智能駕駛重卡。進入2025年,順豐、安能、圓通、德邦等更多龍頭企業持續復購這類車輛,並不斷探索出新的運營模式。
物流巨頭的集體行動,是否意味着智能重卡市場即將迎來爆發?
物流巨頭持續復購
兩年前,頭部快遞快運公司採購智能駕駛重卡還算是新聞,如今復購已成為常態。
以圓通為例,去年雙十一期間上線了310輛智能重卡,今年復購后其智能重卡規模已突破700輛,覆蓋全國主要干線運輸網絡。去年這些車輛主要服務於600至900公里的中短途線路,而今年新購車輛的運營半徑進一步延伸至1000至1500公里。
與此同時,德邦、順豐、安能等企業也在持續批量復購智能駕駛重卡。德邦物流於今年8月向東風商用車購入200台智能駕駛牽引車與廂式載貨車;順豐速運在5月又購入超過100台智能輔助駕駛重卡;安能物流也透露,下半年將再上線200余輛智能重卡。
方得網注意到,今年以來,頭部快遞快運企業復購智能駕駛重卡已不再是新聞。德邦、菜鳥、京東物流、蘇寧物流、中通等企業還在深入探索無人駕駛技術的實際應用。例如,德邦快遞推出的無人駕駛貨車——「麒麟號」,於今年3月完成了從德邦快遞杭州下沙樞紐場至杭州西湖區三墩鎮振華路營業部的配送任務。這是無人載重貨車在支線運輸與末端配送環節實現常態化運營的重要嘗試。
在物流企業持續加碼智能重卡的同時,解放、重汽、東風、陝汽、福田等主流重卡企業也在不斷加大智能車型的宣傳和推廣力度。在8月底重汽黃河H7的上市發佈會上,重汽重點推出高階輔助駕駛車型,起售價爲49.6萬元,價格相對親民,並透露目前已完成560輛的批量交付。
新能源重卡新勢力企業更是積極推動智能駕駛技術的落地。比如三一、深向、零一等企業紛紛宣佈,將在電動重卡上全系標配L2級輔助駕駛系統,功能包括前側防碰撞、車道偏移預警等。據零一方面透露,其目前在售的多款電動重卡已標配這一系統,用户可免費體驗3-6個月,而相當比例的用户在試用期結束后選擇續費使用。
市場需求能否井噴
物流巨頭為何集體復購智能重卡?智能重卡是否正迎來規模化商用?
在中長途干線運輸中,智能駕駛重卡明顯降低運營成本。某頭部快遞公司內部人士表示,通過引入智能駕駛技術,公司在800公里以下的線路上實現「雙駕變單駕」的運營模式轉變,節省高達40%的駕駛員僱傭成本。
此外,藉助不斷創新的運營模式,智能重卡的適用邊界持續拓寬,超長途干線運輸的人力成本也大幅下降。例如,圓通、申通、德邦、順豐、京東等企業打造了「智駕接龍」模式。該模式通過在長線干途中設立「接龍驛站」,實現「換司機不換車」,將單駕運距從傳統的500-1000公里延伸至1100-2200公里,人車配比從2:1優化至1.5:1,人力成本直降25%-30%。
在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時,智能重卡還能糾正不良駕駛習慣,讓每位駕駛員都能像老司機一樣操控車輛,從而顯著降低能耗。圓通方面表示,在「智駕接龍」模式下,智能重卡百公里油耗下降3-5升。申通快遞華北轉運中心也表示,智能駕駛重卡可實現95%高速路段輔助駕駛,單臺車輛年節省柴油約3.2萬升。
事實上,不僅頭部企業注意到智能重卡的優勢,越來越多散户車主也開始關注這一趨勢。某零一重卡用户告訴方得網,他主要跑長途路線,以前僱一名司機採用雙駕運營。但由於去年以來運價走低,僱不起司機,只能獨自跑長途。幸好新車配備了L2級智能駕駛系統,跑高速時輕松不少,單日行駛七八百公里不會太累,對他幫助非常大。
正因為具備諸多優勢,不少重卡車企非常看好智能甚至無人駕駛重卡的未來。某重卡企業負責人表示,「未來十年,重卡將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車,而是能賺錢的機器人。電動化只是起點,智能化纔是終局。」另一位重卡企業內部人士也指出,「電動重卡平臺,減少了傳統車的機械傳導,更易應用智能輔助駕駛技術。未來幾年,智能重卡將快速發展,甚至可能成為電動重卡的標配。」
政策加碼也將推動智能重卡的落地。9月13日,工信部等八部門印發《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的通知。該通知提到,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涵蓋有條件批准L3級車型生產准入。同時,有業內消息稱,智能網聯汽車組合駕駛輔助系統標準,預計於今年年底發佈。
由此可見,智能重卡已不再是概念炒作,而是真正走入了實用階段。各大物流企業復購不斷,車企推廣持續加力,用户反饋積極認可——這一切都明確顯示,智能重卡正處於規模化商用的前夜。
降本增效始終是物流行業核心訴求,而智能技術正成為物流企業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工具。隨着技術不斷成熟與運營模式持續創新,智能重卡有望在更多運輸場景中發揮作用,其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
智能重卡,或許很快就站上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