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8 18:56
9月17日,NMPA發佈了最新一批藥品通知件送達信息。值得注意的是,錦州奧鴻藥業申報的SBK010口服溶液赫然在列,此產品正是備受業界關注的丁苯酞改良新葯。此番SBK010口服溶液出現在藥品通知件中,意味着其申報上市未果。
石藥集團的丁苯酞是國內腦卒中治療領域的超級單品,常年銷售額超過60億元,擁有膠囊劑和注射劑兩大劑型。丁苯酞可觀的市場規模,早已吸引着麗珠製藥、復星醫藥等諸多國內藥企的戰略佈局,但至今仍未有仿製藥和改良新藥成功突圍。不過隨着同類創新葯相繼獲批,丁苯酞在腦卒中治療領域正在迎來更多對手。
石藥構築堅固壁壘
復星改良新葯破局
丁苯酞的研發始於中國醫學科學院對芹菜籽活性成分的系統研究。1978年,研究人員首次從水芹籽中分離出左旋丁苯酞,最初探索抗癲癇方向,但因安全性問題擱置。1986年,研究人員將該藥轉向腦缺血治療研究,證實其具有保護線粒體功能、可重建腦缺血區微循環。
1999年,石藥集團以5000萬元高價購入專利,啟動Ⅱ/Ⅲ期臨牀試驗(總有效率70.3%)。2005年,丁苯酞軟膠囊(恩必普)獲批上市,成為繼青蒿素、雙環醇后我國第三個自主知識產權1類新葯,為國際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治療領域增加又一治療選擇。2010年,石藥集團的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獲批上市,全方位佈局腦卒中治療領域。
自2005年軟膠囊上市以來,恩必普已成長為年銷售額超66億元的國產重磅藥物,屆時佔石藥集團營收近三成,併成功進入美國FDA孤兒藥快速審批通道,成為中國醫藥自主創新的標杆案例。
一直以來,丁苯酞軟膠囊和注射液仿製藥的上市存在兩重阻礙,核心障礙在於其尚未列入參比製劑目錄,即使好多企業目前都已完成BE試驗,也無法進行仿製藥上市申報;二是原研專利的保護。
爲了保障自身拳頭產品在市場中行穩致遠,石藥集團採取了多維防禦策略。在2015年和2021年,石藥集團分別提交丁苯酞治療血管性痴呆(缺血性腦卒中后遺症)及化療所致周圍神經病變預防治療兩項新適應症的臨牀申請,持續拓展產品生命周期。目前,丁苯酞軟膠囊的血管性痴呆適應症已進入Ⅲ期臨牀,而紫杉類所致周圍神經病變適應症也正處於Ⅱ期臨牀階段。
此番向石藥集團專利壁壘發起進攻的SBK010口服溶液是由成都施貝康開發的丁苯酞改良新葯,其於2024年9月申報上市,后轉讓給復星醫藥子公司錦州奧鴻藥業。
SBK010口服溶液以2.2類改良新葯路徑實現戰略突破。該創新劑型既規避了參比製劑遴選導致的仿製藥申報障礙,又不同於注射劑需開展III期大臨牀的研發門檻。在石藥注射劑型仿製受阻、軟膠囊仿製停滯、參比製劑懸而未決的僵局中,SBK010口服溶液通過口服液改良劑型的差異化設計,成功繞開原研企業構建的核心防線,為市場競爭開闢新賽道。
復星醫藥公告表明,針對SBK010口服溶液的累計研發投入約為1321萬元,其中包括許可費。從2024年9月27日提交申報到2025年9月16日出現在藥品通知件中,意味着SBK010口服溶液的改良新途徑也並非坦途。
對於復星醫藥而言,這條開闢性路徑現階段或仍存在諸多懸而未決的技術難題,也留給業界無限想象空間。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石藥集團丁苯酞防線穩固如山,成功守住市場壁壘。
細分市場硝煙再起
羣雄並起猛攻原研
近年來,國內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主要治療藥物年銷售額均超過百億元。米內網數據顯示,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2020-2022年丁苯酞的整體銷售額均保持在60億元以上,是國產原研化藥的暢銷品種。2023年上半年,丁苯酞在神經系統藥物銷售榜單中位居TOP1。
近年丁苯酞的銷售情況(單位:萬元)
在2023年國內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主要治療藥物市場中,丁苯酞作為石藥集團的核心品種,憑藉69.68億元銷售額,拿下54.19%的市場份額。
但市場充滿變數。今年8月,石藥集團發佈的2025年中期業績報告數據顯示,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32.73億元,同比下滑18.5%。其中,神經系統藥物實現銷售收入37.55億元,同比降低28.3%;拳頭產品丁苯酞因醫保政策調整,銷售額出現一定程度回落。
通過同步實施專利組合策略(核心專利保護期延至2032年)、參比製劑策略(未列入國家仿製藥目錄)及專利訴訟應對三位一體的防禦機制,石藥集團為丁苯酞構築起涵蓋技術、法規、法律維度的競爭壁壘,但仍有不少藥企選擇挑戰。
2016年,麗珠製藥抓住政策窗口期,在無參比製劑和臨牀數據的情況下率先申報仿製生產,之后麗珠集團利民製藥廠於2017年提交了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的4類仿製上市申請。同年,南京優科製藥也提交了丁苯酞注射液的2.2類新葯臨牀申請,成為第一批搶攻的國內企業,儘管最終等來的是「批准臨牀」結果,但其先鋒意義依然重大。
隨后,四川匯宇製藥、河北仁合益康藥業等5家國內藥企均攜丁苯酞注射液的2.2類新葯陸續加入戰局。截至目前,仍未有其他國內藥企提交丁苯酞注射液的上市申請並在審,改良型新葯能否實現突圍,還有待觀察。
值得關注的是,麗珠醫藥與石藥集團的對壘甚是激烈。石藥集團通過訴訟策略全力維護自身利益,指控麗珠醫藥侵犯其ZL02123000.5號專利,要求撤回申請並索賠百萬元。儘管麗珠醫藥在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獲得不侵權認定,但最高法2019年6月裁定仿製申報屬行政許可行為而非專利實施,此舉使石藥集團戰術失利但戰略得以實現。
后續廣東省高院於2021年駁回麗珠醫藥再審申請,致其批文作廢。隨着新註冊管理辦法實施,麗珠醫藥喪失仿製機會,石藥成功狙擊對手,形成完美防守閉環。這場持續五年的拉鋸戰彰顯了專利藥企通過法律手段維護市場獨佔性的有效性。
業內觀點分析認為,丁苯酞作為國產腦保護劑領軍品種,石藥集團通過拓展新適應症和劑型創新鞏固市場,在遭遇麗珠醫藥、復星醫藥等多家企業的仿製衝擊下,順利驗證了法律手段在維護原研藥市場獨佔性中的關鍵作用以及石藥集團維護自身產品安全性的不俗實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腦卒中賽道,更多創新葯接踵而至。2020年7月,先聲藥業自主研發的腦血管病領域1類新葯先必新(依達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濃溶液)獲NMPA批准上市,為我國卒中患者治療帶來新選擇。先必新作為依達拉奉接棒產品,2020年上市至2023年銷售額已達23.45億元,僅次於丁苯酞。
2024年12月,先聲藥業的先必新舌下片國內獲批上市,有望於今年開始放量,帶動先必新注射劑銷售良好增長。先聲藥業預計,先必新注射劑/舌下片的銷售峰值分別有望達到30億~35 億元/15 億元左右。腦卒中百萬賽道鹿死誰手,猶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