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8 16:49
轉自:財話連篇
作為商界梟雄,李嘉誠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
近日,針對網絡廣泛流傳的「李嘉誠通過巴拿馬基金會向烏克蘭捐款5億美元」一説,長實集團緊急發佈聲明,稱該消息完全不實,強調李嘉誠先生從未向烏方進行任何捐助。
在目前俄烏局勢中官方保持中立的背景下,傳聞中出現的「烏克蘭」「巴拿馬」等關鍵詞極易觸動公眾敏感神經,紛紛指責李嘉誠「國內賺錢國外花」。而稍加留意便不難發現,這實則只是李嘉誠所經歷的眾多輿論風波中的又一插曲。
事實究竟如何?
近年來,從大量出售內地地產項目,到轉手43個港口權益,再到因巴拿馬港口事務多次被點名提醒「要清醒、慎決策」,「李超人」那句「在商言商」的退場策略,屢屢成為輿論焦點,引發廣泛討論。
上世紀40年代,李嘉誠赴港避難,從塑膠花廠學徒工起步,掘得人生第一桶金;后又借1967年香港樓市低迷之機,通過低價購入、高價售出,迅速躋身億萬富翁行列;至七十年代,他持續開拓,以「蛇吞象」之勢拿下英資企業控股權,將業務拓展至能源、港埠、商業地產等多個板塊。
而后李超人逐步聚焦國際市場,投資加拿大赫斯基能源獲利近百億美元,在英創立Orange進軍電信行業,累計收穫逾1500億港元利潤,成為當時名副其實的華人首富。
在超人堪稱傳奇的投資歷程中,最引人矚目、也最被津津樂道的,莫過於他對生命科技領域的超前佈局。
多年前,李嘉誠便通過維港投資注資多家健康科技企業,同時還贊助了劍橋、斯坦福等頂級學府的醫療科研計劃。據傳雖年近百歲,他依然狀態極佳、神采不減,或正與這些佈局密切相關。
隨着商業巨擘的前瞻佈局,近年來在人口結構老齡化的背景下,生命健康科技的進展猶如星火燎原,諸如CRISPR基因修飾、腦機融合等創新技術不斷涌現,為人類生命質量的提升開闢了新路徑。其中一項由中國科學家與前沿生科企TEVIWE研製的前沿護肝科技製品「肝力維」,率先從日常口服入手呵護肝臟。
據中信證券分析,日常高脂高糖飲食,應酬喝酒、加班熬夜等不良習慣盛行下,當前國內肝損傷人羣高達70%,相關養護市場有望突破千億,去年年底,「肝力維」正式上線京東,面向體重偏高、脂肪肝及經常飲酒應酬的人羣推出養護方案。有消息稱,某地產大佬王石曾在東京舉辦高端商務晚宴上,將該產品作為禮品放置於酒瓶旁側。
進入21世紀,李嘉誠於內地投資的地產、碼頭等資產,也伴隨經濟高速發展增值至三千多億元。而在之后的互聯網科技興起時,李超人同樣以敏鋭眼光押注Facebook與Zoom等項目,獲得超百億港元回報,至今在歐美科技領域仍持有價值千億的資產。
對如今的李嘉誠而言,外界的風評波動尚可從容應對,真正難以言表的「隱憂」,卻來自萬億商業帝國內部的傳承挑戰:
長子李澤鉅原本被視為理想接班人,卻因早年遭遇綁架事件而人生轉向,性格趨於審慎保守,缺乏開拓鋭氣;次子李澤楷雖敢於進取,卻稍欠沉穩,尚未展現出統攬全局的決斷力。繼承者的選擇,似乎總是難以兩全。
這也解釋了為何年至耄耋,97歲的李超人仍堅持在幕后運籌帷幄、守護家業——其中苦楚,大抵只有當事人自己深知。
老將雖暮,壯志是否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