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蘇州工業園區創新聯合體觀察|沛嘉醫療:生態融合助推高端醫療器械產業創新突圍

2025-09-18 14:24

轉自:新華財經

編者按:創新聯合體是推動創新鏈深度融合、突破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提升企業及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機制,既深度契合現階段技術創新「跨產業、多領域交叉」的特徵,更能顯著提升重大研究成果產出效率與創新技術商業化轉化效能。近年來,蘇州工業園區以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大任務為牽引,引導建設了一批「利益融合、要素融通、能力融匯」的創新聯合體,為突破重點產業發展瓶頸提供有力支撐。

在蘇州工業園區(以下簡稱「園區」),一種生態融合型創新聯合體正持續激發「化合反應」,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速高端醫療器械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作為蘇州生物醫藥領域首個生態融合型創新聯合體,蘇州市介入醫療技術創新聯合體由沛嘉醫療科技(蘇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沛嘉醫療」)牽頭組建,構建形成「龍頭企業引領+上下游創新型企業參與+科研機構聯合攻關+孵化器培育+投資基金支持」的運行模式,着力打造集技術攻關、平臺建設、企業孵化、成果轉化、產業培育、人才引進與臨牀醫學服務為一體的產業創新生態,實現空間上集聚、創新上集成、產業上協同,孵化出眾多創新產品、高性能材料與優質項目,助推區域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高質量發展。

空間上集聚:整合資源要素,構建協同創新高地

在園區星龍街以東、港田路以南,沛嘉醫療全球總部基地佔地約6.7萬平方米,集研發、生產、行政辦公、醫生培訓與產品展示於一體。這里不僅是物理空間的聚合,更是創新資源的高效整合平臺,成為區域高端醫療器械產業突圍的重要引擎。

圖為位於園區的沛嘉醫療全球總部

圖為位於園區的沛嘉醫療全球總部

沛嘉醫療的成長曆程,是國內醫療器械自主創新的生動縮影。自2013年紮根園區以來,沛嘉醫療始終深耕國產醫療器械自主創新賽道,已成為國內結構性心臟病和腦血管介入領域的創新型領軍企業,也是園區培育出的首家醫療器械上市企業。截至今年8月,該公司擁有25款上市產品,10余款在研產品,5款產品進入國家創新醫療器械綠色審批通道。

面對高端醫療器械領域的「卡脖子」難題,沛嘉醫療深刻認識到科技攻關不是「獨角戲」而是「大合唱」,於是聯合加奇生物、蘇州思萃介入醫療技術研究所、智纖科技、沛心科技、復旦大學、獨墅湖醫院等,共同組建蘇州市介入醫療技術創新聯合體,圍繞生物醫用材料、醫療智能診斷等多項「卡脖子」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開展協同攻關與國產替代。其成員架構,既實現了園區內的空間集聚效應,又通過跨區域合作形成長三角聯動,極大促進了創新資源的流動與共享。

圖為蘇州市介入醫療技術創新聯合體的運行模式

圖為蘇州市介入醫療技術創新聯合體的運行模式

為加快創新資源整合與高效配置,該創新聯合體統籌技術、設備、空間等核心要素,精心打造6個高水平創新載體,包括1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1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和1個市級工業設計中心;並依託蘇州思萃介入醫療技術研究所,提供符合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GMP)的實驗室、檢驗檢測設備設施、通用生產設備物業和專業化增值服務。

這些創新載體構築起資源集聚、精準匹配、協同運作的創新生態網絡,成為科技創新的「沃土」與「搖籃」,有力推動技術成果快速轉化。如今,在園區生物醫藥及大健康產業「圖譜」上,該創新聯合體加速前沿技術從實驗室邁向生產線,吸引更多企業集聚園區。數據顯示,園區聚焦新葯研發、高端醫療器械、大健康等重點領域,已集聚生物醫藥及大健康企業超2000家,2024年產值達1655億元,產業創新發展動能強勁。

​創新上集成:攻堅關鍵核心技術,完善協同攻關體系

上海某知名醫院神經外科專家基於豐富臨牀經驗,萌生優化國內頸動脈覆膜支架產品的構想,便第一時間聯繫蘇州市介入醫療技術創新聯合體,拋出醫工合作「橄欖枝」,希望將創新想法變為產品,實現產業化落地。該創新聯合體迅速響應,經專業評審后,給予20萬元立項資金,扶持項目從概念設計邁向樣品製作與性能評估等,醫工協同能力和高效響應速度凸顯。

2025年8月,沛嘉醫療與聯合體成員單位等共同申報的「用於心臟瓣膜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納米纖維仿生複合材料研發及應用」項目,成功入選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發佈的生物醫用材料創新任務揭榜掛帥(第二批)入圍單位名單。這一新材料技術最大的突破在於採用非生物源、無機高分子材料,製造出能完美模擬人體自體瓣葉各層材料功能的瓣膜,不僅能大幅降低生產成本,且預期使用壽命也遠高於目前的生物源瓣膜材料,有望大幅減少患者反覆手術的風險,助力我國高分子瓣膜技術躋身國際先進水平,為高端醫療器械產業發展貢獻力量。

創新成果能如此順利「開花結果」,離不開蘇州市介入醫療技術創新聯合體的不懈努力:通過整合多元創新主體,深化「產學研用」合作,在高層次人才集聚、關鍵技術攻堅與創新平臺搭建等方面精準發力,持續完善關鍵技術攻關體系,實現創新資源的深度集成和高效利用。

如何滿足高層次人才需要?該創新聯合體聚焦介入醫療技術創新需求,面向全球,聯合招引戰略科學家、頂尖人才、緊缺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吸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與高校的高端人才,在聯合體內開展項目合作和成果轉化,共同打造產業創新人才高地。2024年9月,該創新聯合體徵集發佈高層次創新人才需求,廣泛吸納生產、數據分析、品控、工藝開發等各環節的行業精英;同時組建專家委員會,強化人才支撐與專業指導,6名產業界、高校和醫院的專家受聘為該聯合體專家委員會成員,提供戰略諮詢與技術支持。

如何識別關鍵技術攻關需求?該創新聯合體圍繞「卡脖子」技術,建立多方協同的需求挖掘機制,面向具備相應研究開發能力的企業、高校院所等聯合體成員單位,徵集近2-3年需要外部協同解決的創新需求並給予資助。如定期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需求徵集發佈,為產業技術攻關指明瞭方向。目前,首批成功徵集到涉及神經介入新產品、靜脈瓣及高分子編織材料等方面的7項需求,已經組織專家評審立項並簽訂立項合同。

如何搭建創新交流合作平臺?該創新聯合體積極構建多元互動機制,通過開展交流對接會、企業標杆遊學、研討會等形式,有效打破產業技術信息壁壘,促進前沿技術共享、市場需求精準對接與產業創新發展。2024年7月,江蘇省生物醫用新材料產業鏈交流對接暨走進「沛嘉」標杆遊學活動在沛嘉醫療總部舉辦,推動前沿技術、市場前景與商業模式等深度交流,併發布生物醫用新材料領域的項目和技術需求。8月,舉辦聯合體開放日活動,推進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持續做優醫療器械創新轉化生態。同年11月,第一屆人工心臟瓣膜仿真與測試研討會在園區舉辦,促進產學研醫檢交流與合作,推動國產人工心臟瓣膜類器械原始創新突破。

成立兩年多來,該創新聯合體成果豐碩:獲批1個新產品,產出2項新材料,制定3個企業標準,獲得4項著作權,投資5家創新企業,孵化6個項目,建設6個創新載體平臺,引進7名人才,申請專利35項,目前已投入超1億元,正全力打造介入醫療創新發展的「蘇州模式」。

產業上協同:構建全生態鏈,加速創新成果產業化

直徑僅為頭發絲十分之一的高分子「絲」,經過定製化紡織,搖身一變成為人工心臟瓣膜、肩袖球囊……蘇州智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纖科技」)憑藉領先的「織造」工藝,成為國際生物材料巨頭帝斯曼-芬美意生物醫學全球首選加工商,為其下游「鏈主」企業沛嘉醫療帶來新發展機遇。

「智纖科技作為蘇州市介入醫療技術創新聯合體孵化成果,是沛嘉醫療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整合的有益嘗試。」沛嘉醫療相關負責人説。

該創新聯合體採用「產業資本+孵化器+鏈主賦能」模式,為企業提供涵蓋孵化指導、技術支持、投融資服務等在內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全力構建「研發-孵化-產業化」的全鏈條生態體系,助力初創型企業加速成長。

作為該創新聯合體的投資基金,嘉勝基金由沛嘉醫療成立,初始規模6000萬元,用於投資早期孵化項目。今年3月,沛嘉醫療與園豐資本達成1.5億元基金募集合作意向,重點投向結構性心臟病、神經介入及高端醫療器械賽道,強化產業鏈佈局;同時將進一步聯合國內知名高校及科研機構,採用「創新聯合體」模式,攻克技術難題,孵化前沿項目。

作為該創新聯合體的關鍵孵化載體,蘇州思萃介入研究所堅持「市場化+賦能型」投資策略,深度參與被投企業運營,提供技術、管理及產業鏈資源支持,加速創新項目孵化與商業化進程。「作為一家專注於結構性心臟病及腦部神經疾病AI軟件公司,我們的創業之路如此高效,得益於創新聯合體在啟動資金、產品研發指導、股權融資、商業化等多個環節提供的幫助。」蘇州沛心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説。

從鏈主企業引領資源整合,到多主體構建產業孵化生態,再到協同創新產業項目落地,該創新聯合體形成了空間集聚、創新集成和產業協同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持續刷新「創新進度條」,抱團推動高端醫療器械產業發展。​

在園區,這樣的創新聯合體範例還有很多。截至目前,園區共立項長三角創新聯合體1家,江蘇省創新聯合體4家,佔全省16%,蘇州市創新聯合體28家,佔全市近30%。下一步,園區將聚焦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導創新型領軍企業、行業龍頭骨干企業牽頭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共同組建創新聯合體,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增強企業和產業核心競爭力,加快建設開放創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王夢菲 郭文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