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業內專家共議AI時代下影視創作新範式

2025-09-18 13:38

  本報訊(記者路艷霞)9月16日下午,2025北京文化論壇「破界共生:科技激發文化原創力」平行論壇的首場專業沙龍在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慶成宮舉行。

  本場沙龍由北京市文聯、北京電視藝術家協會承辦,以「數智未來,影創新生——AI時代下影視創作新範式」為主題,中影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馬平、猿動力泛娛集團董事長陸川、靈河文化創始人兼CEO白一驄、與光同塵聯合創始人兼CEO陳發靈、《四味毒叔》創始人譚飛等業內專家展開深度對話,共同探討AI技術與影視創作的深度融合與未來發展。

  AI技術在科幻構想、文化創新、國風動畫等維度有着怎樣的強勢表現?沙龍特別設置的AI超級觀摩環節,播放了一段精彩紛呈的AI生成影視作品集錦,博納影業《三星堆:未來啓示錄》、快手可靈AI與星芒短劇出品的《新世界加載中》、北京衞視春晚AIGC短片《生肖今晚要換班》、與光同塵《有山靈》《傳武》等多部國內頂尖AI影視作品皆在其中。

  沙龍聚焦AI技術對影視工業全流程的革新。馬平説,當前影視行業中,包括傳統制作鏈條都開始使用AI技術,以《只此青綠》為例:「傳統方式需要一個小組工作一周的鏡頭,通過AIGC技術只需一人半天就能完成,不僅實現降本增效,還簡化了創作溝通流程。」 陸川則從創作角度分享了AI帶來的變化:「AI為電影人重拾了創作的本真與勇氣,像給獵人一把弓箭,讓創作者從‘手撕獵物’的困境中解放出來,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創作自由度,以更低成本、更無畏的心態去追尋內心的影像表達,擁抱藝術創作的無限可能。」

  談到未來發展趨勢,白一驄強調:「AI不僅是影視創作的高效輔助工具,更是拓寬行業產值、激發產業新活力和發展空間的重要推動力。」陳發靈認為,科技的發展有效賦能了文化的傳播。通過AI技術讓古畫「動起來」,使更多人感受到中國文化底藴。他強調「文化是根,科技是翅膀」,通過技術的力量,文化得以轉化為更輕便、更易傳播的影像形態,推動「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助力中國文化走向更廣闊的受眾。

  沙龍主持人譚飛在總結時説:「從AI重塑流程的‘破界’實踐,到催生新語言、新審美的‘立新’探索,最重要的不是技術本身,而是我們如何以人為本地運用技術,迴歸創作本質,通過科技更好地激發原創力。這纔是‘破界共生’真正意義所在。」

  據悉,作為2025北京文化論壇「破界共生:科技激發文化原創力」平行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沙龍成功拉開了系列活動的序幕。該論壇還將繼續圍繞科技與文化融合的主題,舉辦多場專業交流活動,持續為推動文化原創力的發展貢獻智慧與方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