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國自動駕駛第一人」輸了兩次

2025-09-18 08:59

原標題:「中國自動駕駛第一人」輸了兩次

很難想象,一家曾經估值十億元的自動駕駛企業,如今竟然連員工1.5萬元的勞動仲裁款都無力支付。

一個月前,南京市棲霞區人民法院的一紙破產清算決定書,為中智行畫上了潦草的句號。

無法清償債務、涉案金額巨大......這家昔日被資本熱捧、被技術光環籠罩的明星公司,最終破產。

一家公司的隕落或許稀松平常,但偏偏這家公司的創始人,是一位曾叱吒風雲的行業*:王勁。

他曾是百度高級副總裁、百度自動駕駛事業部的首任總經理,因為出道早、資歷深,一度被譽為「中國自動駕駛*人」。

如今,他不僅悄然淡出公眾視野,更留下了一個破碎的商業殘局和數以千萬計的債務深淵。

這是一個關於技術理想與商業現實激烈碰撞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執着與偏執、遠見與侷限、被背叛與自我反噬的創業悲歌。

王勁的職業生涯猶如過山車般跌宕起伏:從百度時期的輝煌*,到景馳創業的高開低走,再到中智行的徹底潰敗。他似乎不斷陷入與合作方的爭端:被老東家百度起訴,被自己創立的景馳罷免,被合資方天翼交通驅逐。

但在這悲情敍事背后,是否還隱藏着另一個真相:一位曾站在技術浪潮之巔的理想主義者,為何最終跌入現實的困局?

1.「自動駕駛*人」走到創業泥潭

王勁的職業生涯,堪稱中國互聯網技術演進與商業變革的一個縮影。

上世紀80年代,他從中國科技大學畢業后,一路躋身國內外*互聯網平臺,先后擔任阿里巴巴技術團隊最高負責人、eBay中國CTO、谷歌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積累了深厚的技術與領導經驗。

2010年4月,王勁加入百度,出任技術副總裁,並於三年后晉升爲高級副總裁。

2015年12月,百度成立自動駕駛事業部,王勁成為首任總經理,在萬衆矚目下喊出「3年商用,5年量產」的豪言。

然而,內部路線的分歧與高層的權力重組,最終令王勁的百度生涯畫上句點。

2017年1月,陸奇空降百度出任COO,接管了包括自動駕駛在內的核心業務。隨后的3月,百度進行架構調整,宣佈由陸奇兼任新成立的智能駕駛事業羣組總經理,而王勁則進入「內部休息調整」階段。

那段時間,圍繞王勁的傳言數不勝數。

只不過,當時的王勁對未來的計劃相當保密。直到后來,他在硅谷創辦自動駕駛公司——景馳科技,公司迅速引起市場關注。

景馳科技的起步很順利:成立僅一個月就完成了車輛路測,兩個月后成功獲得美國加州政府頒發的自動駕駛路測牌照。在融資方面,原定1500萬美元的首輪募資目標最終超額完成,以5700萬美元收官。

然而,好景不長。

2017年底,百度以「侵犯商業祕密」為由,對王勁及其創立的景馳科技提起訴訟,並索賠5000萬元。這起被稱為「中國無人駕駛*案」的官司曝出,輿論一片譁然。

該案最終以百度撤訴告終,但這一結果與王勁的離開密切相關。2018年2月,景馳科技董事會發生變動,王勁離開了自己一手創辦的公司,由原CTO韓旭接任CEO。此后,公司更名為文遠知行。

2.一位技術理想主義者的潰敗

但王勁並不甘心就此失敗。

2018年6月,王勁借中學同學陳章寧之名成立中智行,自己先在幕后支持,后於2019年10月正式以CEO和董事長身份官宣。

王勁為中智行選擇了一條不同於大多數自動駕駛公司的技術路徑:他堅決放棄「單車智能」方案,全力投入「車路協同」技術。

在他看來,單車智能無法徹底解決自動駕駛中的長尾問題,是一個「死衚衕」。而車路協同是中國追趕甚至超越Waymo的機會。

2022年,中智行發佈「輕車·熟路」系統,推出車路雲一體化解決方案。

根據中智行公佈的方案,車輛本身僅需50TOPS的算力,且不依賴激光雷達,大多數感知與決策任務由路側基礎設施承擔。路側系統可保留500TOPS的算力,並藉助雲計算平臺實現毫秒級響應,使車輛能夠實時調用中央數據中心的計算資源。

「蘇州全市道路共有1萬多公里。在量產情況下,路端的建設成本在35萬/公里左右,總計成本35億左右。」2022年,王勁公開算了這麼一筆賬。

理念雖超前,卻埋下了日后失敗的伏筆。

車路協同的落地難度遠超預期:路側設備需要判斷什麼?對車行為如何評估?區域計算單元規模如何規劃?光纖如何部署?還有專用頻段問題、5G低時延穩定性等等問題接踵而至。

更關鍵的是,每拓展一個城市都意味着重建一套基礎設施。

這條路線的成功不僅依賴於企業自身的技術能力,更取決於智慧道路基礎設施的廣泛建設、政府層面的深度參與與政策支持。

最重要的是,各方能夠信任與配合。

王勁的技術理想遭遇了殘酷的商業拷問。

與此同時,王勁的管理風格,也將公司推向深淵。

2021年11月,中智行與中國電信、蘇州先導產投成立合資公司天翼交通,註冊資本20億元,王勁出任總經理。

這本是一個扭轉局面的好機會。

然而,作為總經理,王勁展現出強烈的集權風格,堅持所有事務由他一人決策。這種管理方式在商業訂單問題上表現得尤為明顯:他拒絕接受大股東引入的業務機會。

2023年,天翼交通通過內部郵件宣佈,王勁不再擔任總經理職務。

在這種獨斷的管理風格之下,公司的核心人才持續流失。

從中智行初創期的陳章寧、張振林、劉少山,到后來的CTO、CFO等多名高管相繼離職,中智行逐漸從一家備受矚目的科技企業,滑向難以擺脫「家族作坊」模式的困境。

一位接近王勁的人士向「甲子蘇州」透露:「王勁是一個典型的技術理想主義者。他始終相信,只要技術做到*,自然會有客户為不同階段的成果買單。他想做的似乎也不是讓公司怎麼活下去,而是達成他想要的技術尖峰。」

3.時代洪流中的個人與行業命運

當中智行最終走向破產清算的結局,外界看到的是一家企業的隕落,而內部員工看到的卻是一場早已註定的悲劇緩緩落幕。

2023年~2024年,公司內部已經顯露出嚴重的問題:大規模裁員、拖欠工資租金、測試車輛閒置、項目停擺、供應商上門討債等負面消息不斷傳出。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即使在最后時刻,中智行仍有商業項目在進行,能夠維持基本運轉。

一位員工向「甲子蘇州」回憶道:「我們當時算過賬,公司的流水其實能覆蓋支出,只是有些款項還沒到賬。大家甚至提出可以每月只拿基本工資,或者暫時零薪工作,希望能保住公司。」

然而,這些努力已無濟於事。

2024年8月,王勁進行了一系列令人費解的操作:他卸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由一位福建省某鄉鎮的60多歲村民接任,這位被員工懷疑是「專業揹債人」的老人,與公司毫無關聯。

圖片截自天眼查 圖片截自天眼查

2025年9月,中智行最終因無力償付一筆1.5萬元的勞動仲裁款項,被法院正式裁定破產清算。這筆看似微不足道的債務,成為壓垮這家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

9月初,「甲子蘇州」在實地走訪中發現,蘇州中智行辦公室處於搬空的狀態。辦公室門上張貼着「請勿進入」的紙條,而牆上的新年春聯仍未摘下。大樓保安透露,該公司員工在幾個月前就全部搬離了。

從百度到景馳,再到如今的中智行,王勁的個人命運似乎陷入了一個詭異的循環。

從百度離開時,他所面對的一紙訴訟;在景馳時期,他遭遇的是董事會的罷免決議;到中智行階段,與合夥人之間產生不可調和的分歧;到天翼交通,再度以卸任告終。

頻繁的衝突與多次的離場,彷彿成為他職業生涯后半程的主旋律。

事實上,在業務探索過程中,中智行並非沒有過機會。例如當中智行團隊接觸到校園、園區等相對封閉場景的車路協同商機時,王勁卻看不上這些「小項目」,認為做這些項目沒有意義,堅持要直接打造「智慧城市」。

「他是堅持自己的技術道路,總認為自己把這個技術做出來,就會有大家去買單。」一位員工無奈地表示,「但是現在市場早就變了,現在是市場上需要什麼東西,我們去滿足他那個要求。但是他一直不是這樣。」

這種理想主義與技術傲慢,使得中智行一次次錯過可能挽救公司的商業化機會。

王勁或許是一個有遠見的技術專家,卻不是一個能夠駕馭複雜商業環境的企業家。

這位曾被譽為「中國自動駕駛*人」的風雲人物,最終以這樣的方式黯然收場,令人唏噓不已。這既關乎技術理想與商業現實的衝突,也關乎個人性格與命運的交織;既關於時代機遇的把握,也關於個人選擇的后果。

這或許也是所有技術創業者都需要警惕的教訓:在改變世界之前,先要學會如何在現實中生存。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