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電動化、智能化賦能零部件行業錨定新增量

2025-09-18 10:38

來源:中國汽車報

隨着2025年上半年財報陸續出爐,汽車零部件上市公司業績表現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今年以來,汽車產業變革持續演進,市場競爭更趨激烈,零部件上市公司業績增長是主流,但不同企業也有各自的具體情況。

2025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達到44.3%,電動化與智能化業務成為眾多零部件企業的增長引擎。以舊換新政策的加力擴圍、智能化技術的加速落地及海外市場的深耕細作,為汽車零部件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但同時,受原材料成本上漲、市場競爭加劇等多重因素影響,部分企業的利潤空間受到擠壓,面臨轉型升級的增長壓力。

在此背景下,汽車零部件企業紛紛行動起來,一是在一些新興領域積極佈局,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二是在供應鏈管理、生產效率等方面做好提升,努力降低成本,應對原材料成本上漲帶來的挑戰。此外,國際化發展戰略也成為眾多零部件企業的共同選擇。總體而言,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努力在變革中尋找機遇,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活力。

板塊龍頭

規模與結構的雙重博弈

2025年上半年,滬深兩市汽車零部件板塊市值排名靠前的企業總體呈現增長態勢,在傳統業務規模優勢的基礎上,不斷挖掘新動能。

今年前6個月,濰柴動力實現營收1131.5億元,同比增長0.59%;歸母淨利潤56.4億元,同比下降4.4%,展現出行業龍頭的穩健底色。雖然業績保持平穩,但該公司的發展不乏亮點,包括高端化轉型成效顯著,M系列大缸徑發動機銷售超5000台,同比增長41%;新能源轉型全面提速,新能源重卡銷量突破1萬輛,同比飆升255%;海外業務推波助瀾,控股子公司德國凱傲集團新增訂單62.1億歐元,同比增長22.2%,控股子公司美國PSI電力系統業務實現高位增長,業績創下歷史新高,實現營業收入3.3億美元,同比增長59%,淨利潤同比增長145%。

2025年上半年,華域汽車實現營收846.76億元,同比增長9.55%;歸母淨利潤28.83億元,同比增長0.72%。作為國內綜合性零部件頭部企業,華域汽車新獲取業務生命周期訂單中,自主品牌配套金額佔比提升至60%,新能源相關車型業務配套金額佔比達到80%。8月27日,華域汽車發佈公告稱,擬以2.06億元收購公司控股股東上汽集團持有的上汽清陶49%股權。本次股權收購標誌着華域汽車首次進入固態電池領域,有利於補全其智能動力平臺產品矩陣,實現固態電池業務與電驅動、熱管理等業務的協同發展。

拓普集團2025年中報顯示增收不增利,應收賬款體量較大。2025年上半年,該公司實現營收129.35億元,同比增長5.83%,歸母淨利潤12.95億元,同比下降11.08%。本報告期內,拓普集團應收賬款體量較大,當期應收賬款佔最新年報歸母淨利潤比達218.04%。拓普集團的產品涉及汽車NVH減震系統、內外飾系統、輕量化車身、智能座艙部件、熱管理系統、底盤系統、空氣懸架系統、智能駕駛系統共8大業務板塊。成立電驅事業部、切入具身智能機器人業務是該公司的一個重要戰略舉措,意在為自身打造新的增長曲線。

福耀玻璃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14.47億元,同比增長16.9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8.05億元,同比增長37.33%。汽車玻璃產品逐步向多功能、輕量化、集成化方向發展,全景天幕、HUD、功能集成汽車玻璃天線等高附加值產品加速上車。報告期內,福耀玻璃智能全景天幕玻璃、可調光玻璃、抬頭顯示玻璃、超隔絕玻璃、輕量化超薄玻璃、鍍膜可加熱玻璃、鋼化夾層玻璃等高附加值產品佔比持續提升,進一步促進企業實現營收和利潤的雙增長。

整體來看,滬深兩市汽車零部件市值排名靠前的企業有一定的共性特徵,都在培育電動化、智能化的第二增長曲線,以期實現更強的盈利能力和估值溢價。在規模與結構的博弈中,它們的選擇體現了戰略前瞻性眼光。

電池電機

受益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拉昇

2025年上半年,汽車電動化領域呈現出技術迭代加快、商業化進程提速的顯著特徵,共同構成了產業增長的核心動力,多家電池上市公司實現營收與利潤雙增長。

寧德時代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788.86億元,同比增長7.27%;歸母淨利潤304.85億元,同比增長33.33%。今年以來,寧德時代在乘用車領域發佈第2代神行超充電池、驍遙雙核電池、鈉新電池等新產品。

同期,國軒高科實現營收193.94億元,同比增長15.48%;歸母淨利潤3.67億元,同比增長35.22%。中創新航實現營收164.19億元,同比增長31.7%;利潤約7.53億元,同比增長80.4%。欣旺達實現營業收入約269.85億元,同比增長12.82%;歸母淨利潤約8.56億元,同比增長3.88%。

固態電池作為汽車電動化領域的新亮點之一,吸引眾多企業展開佈局,積極推進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進程。近日,工信部發布《電子信息製造業2025-2026年穩增長行動方案》,提出支持全固態電池等前沿技術方向基礎研究。此外,多家電池企業近期宣佈已建成或即將建成全固態電池中試線,並明確了量產計劃,產業鏈需求預期升溫。例如,國軒高科建成首條全固態電池中試線,中試線下線電芯良品率可達90%,目前已啟動2GWh量產線的設計工作,預計全固態電池2027年將實現小批量生產及裝車測試。在準固態電池領域,國軒高科G垣準固態電池能量密度達300Wh/kg,續駛里程可達1000公里,搭載該電芯的樣車已累計運行超過1萬公里,為其實際應用可靠性提供了有力驗證。該公司還透露,目前已向5家以上客户交付送樣,並有超過4家客户進入車輛端測試階段。

不過,當前動力電池行業仍然面臨較為嚴峻的考驗,市場競爭加劇首當其衝。除了國內和國際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外,越來越多車企自建電池廠,外供需求有所降低。對於國內動力電池廠商來説,要應對來自同行及跨界進入者的雙重競爭壓力,必須在提升產品性能、降低成本方面持續實現突破。

海外市場成為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尋求新增長空間的共同選擇。今年1~7月,我國動力電池出口量累計同比增長29.4%,比亞迪、蜂巢能源、瑞浦蘭鈞等企業的產品出口超過行業平均增速。全球動力電池產業正處於重構期,中國企業的「出海」之路既是規模擴張的必然選擇,也是技術突圍的戰略機遇。不過,在動力電池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海外市場政策環境的不確定性仍是最大的風險因素。此外,成本壓力持續攀升也不容忽視。海外建廠初期投入巨大,這種重資產模式對企業的資金實力和運營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電機領域上市公司的表現也很搶眼。精進電動發佈公告稱,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0.22億元,同比增長76.75%;淨利潤3596.53萬元,同比增長112.62%。據悉,精進電動業績飄紅的主要原因,是主營業務中的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系統和技術開發與服務收入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其中,在乘用車電驅驅動系統方面,隨着客户需求增加,投產的項目放量,銷售訂單大幅增加。

智能配置

多領域市場空間持續擴大

市場研究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我國汽車組合輔助駕駛功能滲透率已從2024年底的20%升至32%。市場快速發展的同時,政府監管也在及時跟進。2025年3月,工信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准入、召回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的通知》,進一步規範智能網聯汽車管理,切實保障車輛安全,提升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安全水平,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5年上半年,汽車智能化的技術突破與商業化落地節奏也在加快,為上市公司業績增長帶來持續動能。德賽西威聚焦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及網聯服務3大領域的全棧融合,其業務協同效應明顯: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為146.44億元,同比增長25.25%;歸母淨利潤12.23億元,同比增長45.82%;新項目訂單年化銷售額超過180億元。具體來看,該公司智能座艙業務銷售額達到94.59億元,同比增長18.76%;組合輔助駕駛業務實現營收41.47億元,同比增長55.49%。

同期,華陽集團實現營收53.1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6.65%,其中汽車電子業務營收達37.8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3.37%;研發投入4.4億元,同比增長17.92%,佔營業收入8.29%。華陽集團的業績增長,受益於產品升級的雙重紅利:依託華陽開放平臺(AAOP),實現主流大模型方案搭載上車,構建「芯片+OS+AI」一體化平臺,推進高通、芯馳、瑞薩、聯發科等多平臺座艙域控制器解決方案;整合車載屏幕顯示及HUD光學顯示等技術優勢,在國內率先推出VPD產品。

今年前6個月,地平線實現營收15.67億元,同比增長67.6%,主要得益於產品及解決方案業務收入大幅增長。據悉,該公司支持高速NOA和城區NOA的征程6系列芯片出貨約98萬套,同比增長6倍,占上半年總出貨量近50%,貢獻超80%相關業務收入;但高研發投入導致經調整經營虧損擴大至11.1億元,反映出智駕產業鏈企業在技術攻堅階段的普遍問題。

汽車智能化的快速演進,使得汽車電子產品佔整車成本的比重不斷增加,而市場規模的進一步擴大,預計未來一段時期汽車電子行業仍將保持較高增長率。智能化、網聯化作為當前汽車產業的核心驅動力,其技術迭代與生態融合的需求將更為迫切,市場空間持續擴大,為相關企業帶來廣闊機遇。伴隨汽車智能化滲透率的快速提升,產業對技術應用的規範性與安全性要求必然同步躍升,對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等關鍵產品的性能、可靠性及安全保障機制將提出更嚴格的要求。汽車智能化產業鏈企業需更加重視技術研發和體系化優化,全面提升智能化產品的可靠性,為即將到來的智能化普及做好充分準備。

傳統零部件

轉型壓力下更需創新突圍

傳統零部件企業在今年上半年面臨着更為嚴峻的轉型壓力,但其在覈心領域的技術積累與全球化佈局仍展現出頑強的發展韌性。

根據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的統計,2025年上半年,國內多缸柴油機銷量為215.41萬台,同比增長3.84%,其中,商用車用達102.27萬台,同比增長2.44%;工程機械用達44.69萬台,同比增長2.31%。

今年前6個月,全柴動力實現營收23.91億元,同比增長9.22%;歸母淨利潤5326.57萬元,同比增長8.55%;扣非淨利潤3710.21萬元,同比增長9.01%;多缸發動機實際銷售18.06萬台,同比增長10.05%。全柴方面表示,將繼續深耕發動機主業,不斷加快技術升級,豐富產品結構,同時加快混合動力、增程、氫燃料電池、氣體機、電驅橋等產品的開發推廣。

同期,東安動力實現營收24.79億元,同比增長25.72%;歸母淨利潤392.12萬元,同比增長157.75%,較上年同期實現扭虧為盈,主要原因是公司自動變速器訂單增加,相應的營業收入及毛利較上年同期均大幅增長。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發動機企業紛紛加大新能源業務投入及市場開拓力度,並採取差異化競爭策略。今年上半年,東安動力推進產品及市場轉型,並積極佈局低空經濟:產品方面,聚焦低空經濟的轉子發動機平臺已正式立項並與AVL達成合作;與長安汽車聯合開發的全新2.0L增壓直噴高熱效率發動機已正式立項並點火成功;斬獲新市場項目定點60項,其中新能源市場項目14項。

今年上半年,玲瓏輪胎實現營收118.12億元,同比增長13.8%;歸母淨利潤8.54億元,同比下降7.66%。同期,賽輪輪胎實現營收175.87億元,同比增長16.05%;歸母淨利潤18.31億元;實現輪胎銷量3914.49萬條,同比增長13.32%。三角輪胎今年前6個月實現營收47.8億元,同比下降4.5%;歸母淨利潤3.96億元,同比下降35.3%。

2025年上半年,輪胎產銷整體呈現穩中有升的態勢,出口市場表現突出,全鋼輪胎、半鋼輪胎出口量均有較為明顯的漲幅,對於國內輪胎企業產銷形成重要支撐,但天然橡膠期貨市場行情波動劇烈,一季度高位震盪、二季度價格快速下跌。整體來看,國內輪胎行業呈現出規模擴張與利潤承壓並存的態勢,頭部企業主要通過海外建廠、綠色產品研發等策略維持增長。不過,行業的產能結構性過剩、低端產品同質化等問題仍然較為突出,價格競爭進一步影響了盈利空間。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