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8 11:06
34歲的亞思敏坐在電腦前,目光透過紅框眼鏡,冷靜又鋭利。她沉浸在工作中,屏幕上滿是密密麻麻的線條和結構圖案,推演着每項設計細節。這是這位中國鐵建國際集團北非區域公司阿爾及利亞籍女員工工作的第10個年頭,多年來中外文化的融合爲她帶來了一筆寶貴的「財富」,不僅為當地開創了美好生活,也為自己的幸福小家樹立了榜樣。
美好生活的設計師
亞思敏帶領的設計團隊全部由阿爾及利亞當地員工構成,最多時有20余人。從設計師成長為設計主管,除了對外聯絡設計院、合作方和業主,她還要關注團隊內部的協調發展。在她看來,設計工作需要團隊協作完成,做好這些工作的關鍵匯集成一個詞,就是溝通。由於中阿兩國間的文化差異和表達習慣不同,雙方員工有時會在合作中產生誤解。這時,亞思敏便成爲了中阿雙方的溝通橋樑。
在中國公司豐富的工作經驗使她對兩國員工的特點了如指掌——中國員工追求溝通的效率,表達簡潔直接,決策果斷;阿國員工則喜歡更為委婉的表達方式。起初,部分阿國員工不理解這種看似「生硬」的表達,導致一件很小的事情上升爲大矛盾。經亞思敏從中調解,誤會解開了,兩國員工得以放下芥蒂,團結一致向目標邁進。
中國鐵建國際集團北非區域公司在當地政府上一個五年計劃內,共建設政府公租房、租售房等民生住房共計1.3萬套,目前已經全部交付,其中包含了亞思敏和中外員工的大量付出。除了向中國團隊借鑑經驗,她還將自己的工作經驗帶入團隊,為成員設置階段性任務,並隨時接收反饋,保持交流。從業至今,亞思敏參與過的項目工程已有三十余項。在她看來,項目規模雖然有大有小,但每個項目都有其特別之處,所以她都會平等、認真、細緻地對待它們。
亞思敏希望她的美學設計能夠達到同技術相匹的完美,但由於預算不足、工期限制或業主決策的問題,常常事與願違。這是亞思敏眼中的「不完美」,然而,她能夠根據項目變動隨時調整設計,同時兼顧預算和業主要求,並且總能按時交工。
幸福家庭的母親
「學習是我每時每刻都在做的事情!」從大學建築工程專業畢業后,亞思敏並沒有停止學習。無論是與行業前輩、同事進行項目交流,還是各種專業研討、學術分享,她都積極參與,不放棄每一個從中獲取知識和經驗的機會。驅使她不斷學習的,有對知識的渴求、對技術的尊重、對行業的熱愛,更有謙虛的底色。
亞思敏有一個7歲女兒,作為母親,繁忙的工作使她無法時刻陪伴在女兒身邊,但她的選擇無疑為女兒提供了更為廣闊的人生方向。成為宇航員,亦或是成為像母親一樣的優秀建築師,這個女孩的未來有無限可能。
2019年,亞思敏受邀成為項目設計主管后,依然保持學習的熱情和謙遜的態度,「人外有人,所以我們不能停止學習。」外出參加學術活動時,亞思敏發現,校園里學習建築設計專業的女生數量竟然超過了男生,這令她感到驚喜。同時,她坦言,女性在工作中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纔能有所成就。
亞思敏常被公司的中國同事們尊稱為「工匠」,當她瞭解到中國文化中「工匠」的含義時,卻謙虛道:「以我的年紀和經驗還配不上這個稱呼,但我會不斷努力,把成為工匠當成自己的人生目標。」
(作者單位:中國鐵建國際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