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減重降糖賽道深度研究丨開源證券醫藥

2025-09-18 08:01

(來源:開源證券研究所)

減重降糖賽道一直是近年來最受關注的創新葯研發領域之一,以司美格魯肽、替爾泊肽為代表的GLP-1受體激動劑類藥物正在徹底改變肥胖症的治療範式,憑藉卓越的臨牀療效將這一領域帶向了一個新的高度。2025年減重領域重磅BD交易頻發,跨國製藥企業(MNC)正加速佈局該賽道,國內優質管線均有較強出海潛力。患者依從性的提升與高質量減重將成為下一代藥物佈局新方向,口服、超長效、減脂增肌、Amylin等在研管線均具有較強的差異化競爭力,預計將成為未來減肥藥賽道出海的幾大主線。

隨着創新葯研發成果相繼兑現,減重降糖賽道正經歷從「單一產品競爭」到「生態體系構建」的轉變,未來發展前景廣闊。近期,開源證券醫藥團隊發佈多篇減重領域深度報告《MNC加速佈局減重降糖千億美金賽道,開啟BD黃金窗口期》、《減重賽道全球前沿進展跟蹤(一):Amylin佈局正當時》、《減重賽道全球前沿進展跟蹤(二): Orforglipron領跑全球小分子GLP-1RA賽道,國內管線價值逐漸凸顯》,聚焦全球減重降糖創新葯市場的最新進展,帶您把握「體重管理年」減重賽道創新葯的的投資機會。

MNC加速佈局減重降糖千億美金賽道,開啟BD黃金窗口期

1、GLP-1RA類藥物快速放量,催生千億美元級藍海市場

近3年來,以司美格魯肽與替爾泊肽為代表的GLP-1RA類藥物快速放量。2024年,司美格魯肽全球銷售額約292億美元,同比增長約38%;替爾泊肽全球銷售額約165億美元,同比增長約208%。GLP-1RA類藥物正在徹底改變糖尿病與肥胖症的治療範式,將為整個代謝性疾病領域帶來持久的創新動力與市場機遇。

以司美格魯肽與替爾泊肽為代表的GLP-1RA類藥物快速放量(百萬美元)

資料來源:Insight、開源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Insight、開源證券研究所

按適應症拆分看,2024年司美格魯肽降糖產品Ozempic/口服產品Rybelsus/減重產品Wegovy分別實現銷售額約175/34/84億美元,同比增長約26%/24%/86%;替爾泊肽降糖產品Mounjaro與減重產品Zepbound分別實現銷售額約115/49億美元,同比增長約124%/2702%。兩大核心單品減重領域正快速放量,催生出前景廣闊的市場。

司美格魯肽減重產品Wegovy快速放量(百萬美元)

數據來源:諾和諾德官網、開源證券研究所 注:匯率選擇1丹麥克朗= 0.145美元 數據來源:諾和諾德官網、開源證券研究所 注:匯率選擇1丹麥克朗= 0.145美元

替爾泊肽減重產品Zepbound快速放量(百萬美元)

數據來源:禮來製藥官網、開源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禮來製藥官網、開源證券研究所

根據Jefferies等平臺數據統計,預計2031年GLP-1RA類藥物全球銷售規模有望超1500億美元規模,其中減重市場將在2025年后迎來快速成長期。根據諾和諾德官網數據,截至2024年底GLP-1RA類藥物覆蓋全球糖尿病與肥胖患者僅約2000萬人,滲透率仍有較大拓展空間;諾和諾德與禮來兩大MNC旗下產品患者市佔率已接近97%,目前已形成雙巨頭壟斷市場格局。面對如此廣大市場,其他MNC正加速佈局該賽道,我們預期近幾年減重降糖領域將迎來BD黃金窗口期,國內企業相關管線將迎來歷史性出海機遇。

2031年GLP-1RA類藥物銷售有望超1500億美元

數據來源:摩熵醫藥、Jefferies等 數據來源:摩熵醫藥、Jefferies等

諾和諾德與禮來GLP-1R產品覆蓋度已接近97%

資料來源:諾和諾德官網 資料來源:諾和諾德官網

2、MNC正加速佈局減重降糖賽道,重磅BD交易頻發

除諾和諾德與禮來外,以羅氏、默沙東為代表的其他MNC正加速佈局減重降糖賽道,近年來重磅BD交易頻發。羅氏以31億美元收購Carmot Therapeutics獲得其3款口服GLP-1RA類藥物,並以16.5億美元首付款與Zealand Pharma達成協議共同開發胰澱素類似物Petrelintide。默沙東購買了翰森製藥的口服GLP-1小分子HS-10535與韓美製藥的GLP1R/GCGR雙靶多肽Efinopegdutide。從技術類別看,MNC在減重降糖領域的BD方向逐漸向多靶、口服及組合療法等方向拓展。

除諾和諾德與禮來外,以羅氏、默沙東為代表的其他MNC正加速佈局減重降糖賽道

資料來源:Insight、開源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Insight、開源證券研究所 

注:標灰部分為近年來MNC在減重降糖領域的BD交易

從MNC在減重降糖領域現有管線佈局看,諾和諾德與禮來已有相關產品獲批上市,並在多靶點、口服、組合療法等細分方向上擁有多款潛力管線,已形成系統化完善佈局;默沙東、羅氏、安進、阿斯利康與再生元等正快速進入該賽道中,在一個或多個細分方向上佈局潛力品種,有望挑戰諾和諾德與禮來雙巨頭並角逐未來減重降糖市場;其余MNC目前尚未完整佈局該領域,未來有較大License-in的可能性。

多個MNC正在佈局減重降糖賽道,未來有較大License-in的可能性

資料來源:Insight、開源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Insight、開源證券研究所

減重賽道全球前沿進展跟蹤(一):Amylin佈局正當時

1、近期重磅BD交易總結

艾伯維和羅氏先后在2025年一季度花重金佈局amylin分子。3月3日,艾伯維引進丹麥biotech公司Gubra的amylin分子GUBamy/GUB014295(1期)。艾伯維將支付首付款3.5億美金,里程碑高達18.75億美金,以及銷售分成。3月12日,羅氏與丹麥Zealand公司達成合作,共同開發和商業化amylin分子petrelintide(2b期)。羅氏將支付首付款16.5億美金,里程碑高達36億美金,雙方將在美國和歐洲地區平分利潤,羅氏將支付其他國家地區雙位數銷售分成。

GUBamy的1期MAD試驗結果顯示,6周給藥最高可以降重7.8%(安慰劑調整后-9.8%),早期減重數據驚艷。安全性很好,絕大部分是輕度的GI副作用。

Petrelintide的1b期MAD試驗結果顯示,16周最高可降重8.6%(安慰劑調整后6.9%),減重效果與現有的GLP-1類藥物可比。安全性優異,無SAE發生,僅1例受試者由於AE導致停藥,僅2例發生腹瀉,僅1例發生嘔吐。

Petrelintide的16周減重數據優異,與GLP-1類藥物可比

資料來源:Zealand推介材料  資料來源:Zealand推介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禮來在擁有Eloralintide(amylin-biased)的同時,仍然加註佈局amylin相關分子。2024年10月,禮來和瑞士Keybioscience進一步擴大合作,包括引進一款新的DACRA分子(amylin/降鈣素雙重激動劑)KBP-336:支付一筆首付款,最高14億美金的里程碑,以及中等單位數到雙位數的分成。

我們認為這與amylin技術路徑選擇有關,即amylin-biased分子和(DACRA)哪一類更優。或者説,amylin-biased分子和DACRA能解決不同細分減重人羣的未滿足臨牀需求。

2、Amylin目標產品畫像卓越

Amylin單藥早期數據顯示無論是在安全性、高質量減重還是長效化的維度,均展現了優異的競爭力。以禮來的Eloralintide為例,2025年ADA大會上的1期數據顯示早期減重數據優異,即12周最高減重11.3%(安慰劑調整后11.5%)。更值得關注的是,1期在沒有劑量滴定的情況下,胃腸道安全性數據驚艷,腹瀉、噁心和嘔吐的發生率低,整體在10%以內。當然,我們提醒關注12周左右時的體重下降斜率。

Elolalintide在保證有效性具備競爭力的情況下,胃腸道副作用發生率低

資料來源:禮來推介ppt  資料來源:禮來推介ppt 

高質量減重方面,臨牀前DIO大鼠數據顯示Eloralintide減少的體重最高達91%為脂肪。而目前GLP-1類藥物減重中最高達40%為瘦體重。

Elolalintide臨牀前DIO大鼠數據顯示減重中最高達91%為脂肪

資料來源:禮來推介ppt  資料來源:禮來推介ppt 

多款在研amylin分子半衰期在10-18天範圍,有望支持月度給藥。根據各家公司的官網資料,eloralintide、petrelintide、Gubamy、MET-233i半衰期分別為13.9-15.8天、10天、11天、19天。此外,禮來在ADA大會上表示未來不排除eloralintide開發月度製劑的可能性。Metsera公司明確MET-223i將定位為月度製劑。

3、未來6-12個月催化劑密集,建議關注相關公司積極進展

未來6-12個月大量的amylin管線數據讀出,有望充分驗證上述的卓越產品畫像。羅氏、禮來、阿斯利康等MNC有望讀出相關amylin管線的2期試驗數據。諾和諾德的兩款amylin新分子有望讀出1期數據,amylin三靶點有望讀出1期數據。艾伯維/Gubra、Metsera均有望進一步讀出12周的數據。另外,建議關注Viking、Structure、九源基因、博瑞醫藥眾生藥業、Verdiva/先為達的臨牀試驗進展。值得指出的是,Structure和眾生藥業以小分子形式切入了amylin賽道。

amylin賽道未來6-12個月催化劑密集

資料來源:各家公司官網、開源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各家公司官網、開源證券研究所 

減重賽道全球前沿進展跟蹤(二):

 Orforglipron領跑全球小分子GLP-1RA賽道,國內管線價值逐漸凸顯 

1、小分子GLP-1RA發展前景廣闊,近年來重磅BD交易頻發

口服GLP-1類藥物具有易於攜帶、避免打針、患者依從性高等優勢;根據碩迪生物,有超過75%的初始治療患者更傾向使用每日口服療法,口服產品有望為GLP-1市場提供新的增量空間。口服GLP-1產品分為口服多肽與口服小分子激動劑兩類技術路徑,其中小分子具有成本低、使用場景不受限、無需冷鏈運輸等諸多優勢,發展前景廣闊。

有超過75%的初始治療患者更傾向使用每日口服療法

資料來源:碩迪生物投資者交流PPT 資料來源:碩迪生物投資者交流PPT

針對小分子GLP-1RA產品佈局,禮來的Orforglipron已完成降糖與肥胖(-T2DM/+T2DM)的3個全球III期,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同時,AZ的AZD5004、羅氏的CT-996、禮來的NAPERIGLIPRON與Terns的TERN-601已進入II期,整體進度較快。

禮來的Orforglipron已完成降糖與肥胖的全球III期,保持全球領先的地位

資料來源:Insight、開源證券研究所 注:時間截至2025.08.28 資料來源:Insight、開源證券研究所 注:時間截至2025.08.28

國內多家企業重點佈局小分子GLP-1RA賽道。其中,恆瑞醫藥的HRS-7535、華東醫藥的HDM1002片與箕星藥業/聞泰醫藥的VCT220均已進入國內的III期臨牀;翰森製藥、信立泰、地奧製藥、德睿智藥等相關產品已進入國內II期臨牀。歌禮制藥的ASC30、箕星藥業/聞泰醫藥的VCT220與碩迪生物的Aleniglipron已在美國開啟II期臨牀,全球進度領先。

國內多家企業重點佈局小分子GLP-1RA賽道

資料來源:Insight、開源證券研究所注:時間截至2025.08.28 資料來源:Insight、開源證券研究所注:時間截至2025.08.28

MNC正加速佈局小分子GLP-1RA賽道,近年來該領域已發生多起重磅BD交易,國內多家企業的小分子GLP-1RA產品成功出海。誠益生物與阿斯利康、翰森製藥與默沙東、石藥集團與Madrigal、恆瑞醫藥與Kailear分別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分別獲得1.85/1.12/1.20/1.00億美金首付款以及后續里程碑付款與未來銷售分成。

MNC正加速佈局小分子GLP-1賽道,國內多家企業產品成功出海

資料來源:Insight、開源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Insight、開源證券研究所

2、MNC加速佈局小分子GLP-1RA,利好國內優質管線出海

(1)Orforglipron:領跑小分子GLP-1RA賽道,2025H2將讀出多項重磅數據 

禮來的Orforglipron是全球進度最快的小分子GLP-1RA產品,目前針對多個代謝適應症已開展多項全球III期臨牀。其中,針對2型糖尿病、肥胖(-T2DM)與肥胖(+T2DM)的III期數據(ACHIVEVE-1、ATTAIN-1與ATTAIN-2)已讀出,已具備向全球監管機構遞交Orforglipron上市申請所需的全部臨牀數據;針對降低心血管風險、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高血壓等其他適應症的III期臨牀正在推進中。公司預期,2025H2將完成Orforglipron肥胖適應症的NDA申請,同時完成2型糖尿病(與達格列淨、口服司美格魯肽頭對頭)等適應症III期數據讀出。

禮來的Orforglipron是全球進度最快的小分子GLP-1RA產品,針對各代謝適應症已開展多項全球III期臨牀

資料來源:Insight、禮來投資者交流PPT、開源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Insight、禮來投資者交流PPT、開源證券研究所

8月7日,禮來宣佈了Orforglipron針對肥胖(-T2DM)III期臨牀研究ATTAIN-1的積極頂線結果。72周時,Orforglipron 36mg體重降幅約12.4%,安慰劑組為0.9%。安全性看,整體與注射類GLP-1RA藥物一致,最常見的不良事件是胃腸道反應,通常為輕至中度。Orforglipron已有3個III期臨牀達到主要臨牀終點,充分驗證其安全性特徵,而ATTAIN-1讀出的減肥療效不及市場預期。國產小分子GLP-1RA通過結構優化與技術改進,療效有望實現超越,臨牀開發潛力與商業化價值正持續凸顯。

相較於注射劑賽道,禮來在口服領域統治地位尚未形成,在管線療效與管線進度方面並未領先太多。我們預計第二梯隊MNC(以輝瑞、艾伯維、羅氏、AZ、安進、默沙東等為代表)會加速佈局小分子GLP-1RA賽道,利好國內優質產品未來出海。

Orforglipron的2個肥胖(-T2DM/+T2DM)III期臨牀均達到主要臨牀終點

資料來源:禮來公眾號、各期刊文獻、開源證券研究所 注:篇幅所限,試驗組僅展示高劑量組數據 資料來源:禮來公眾號、各期刊文獻、開源證券研究所 注:篇幅所限,試驗組僅展示高劑量組數據

(2)阿斯利康、羅氏等大藥企加速推進小分子GLP-1RA管線

除了禮來的Orforglipron外,阿斯利康、羅氏等大藥企也在加速佈局小分子GLP-1RA賽道,相關管線已推進至II期臨牀階段,在降糖適應症中與口服司美格魯肽開展頭對頭臨牀試驗。相關II期臨牀試驗結果有望在未來1年內陸續讀出。

阿斯利康、羅氏等大藥企加速推進小分子GLP-1RA管線

資料來源:Insight、開源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Insight、開源證券研究所

阿斯利康的AZD5004、羅氏的CT-996與Terns的TERN-601均展現出較好的I期臨牀數據。AZD5004針對合併2型糖尿病的肥胖患者,高劑量50mg組4周減重約5.8%,扣除安慰劑背景后約2.3%;因不良反應引起的停藥率高於安慰劑組(10.0% vs 0.0%)。CT-996展現出優異的療效數據,針對不合並2型糖尿病的肥胖患者,120mg組4周減重約7.3%,扣除安慰劑背景后約6.1%;消化道不良反應整體高於安慰劑組。

阿斯利康的AZD5004、羅氏的CT-996與Terns的TERN-601均展現出較好的I期臨牀數據

資料來源:各期刊文獻、各公司官網、開源證券研究所 注:篇幅所限,試驗組僅展示高劑量組數據 資料來源:各期刊文獻、各公司官網、開源證券研究所 注:篇幅所限,試驗組僅展示高劑量組數據

(3)國內小分子GLP-1RA賽道碩果累累,部分管線具備較強出海潛力

國內多條小分子GLP-1RA管線已進入后期臨牀階段。恆瑞醫藥的HRS-7535、華東醫藥的HDM1002片與箕星藥業/聞泰醫藥的VCT220均已進入國內的III期臨牀,其中HRS-7535針對2型糖尿病以及VCT220針對肥胖(-T2DM)預計在2025H2達到III期主要臨牀終點。歌禮制藥的ASC30、箕星藥業/聞泰醫藥的VCT220與碩迪生物的Aleniglipron已在美國開啟針對肥胖的II期臨牀,預計在2025年底至2026年初達到主要臨牀終點。

國內多條小分子GLP-1RA管線已進入后期臨牀階段

資料來源:Insight、開源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Insight、開源證券研究所

早研臨牀結果看,國內管線整體療效優異,具備較強的臨牀開發與商業化潛力。歌禮制藥的ASC30的Ib期臨牀結果表明,40mg組4周減重約6.3%,扣除安慰劑背景后減重約6.2%,具備BIC的潛力;安全性整體良好,未發生SAE以及三級及以上不良反應。聞泰醫藥/箕星藥業的VCT220的II期臨牀結果表明,160mg快速滴定組16周減重約9.7%,扣除安慰劑背景約8.1%。

早研臨牀結果看,國內管線整體療效優異,具備較高的臨牀開發與商業化潛力

資料來源:各期刊文獻、歌禮制藥公眾號、華東醫藥公眾號、德睿智藥公眾號、箕星藥業公眾號等、開源證券研究所 注:篇幅所限,試驗組僅展示高劑量組數據

4、藥代動力學特徵或成為影響小分子GLP-1RA療效重要一環

藥代動力學特徵可能是影響小分子GLP-1RA療效的重要一環。為提升小分子GLP-1RA產品溶解度,改善其藥代動力學特徵,多家企業正積極探索新劑型。2025年5月,禮來分別啟動針對肥胖(-T2DM/+T2DM)的兩個全球III期臨牀,並採用Orforglipron片劑作為試驗組,預計2027年1月達到主要臨牀終點。我們推測,禮來可能希望通過更改Orforglipron的劑型改善其藥代動力學數據,從而實現更好的臨牀效果。

禮來分別啟動Orforglipron片劑針對肥胖(-T2DM/+T2DM)的兩個全球III期臨牀

資料來源:Insight、開源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Insight、開源證券研究所

根據碩迪生物,Aleniglipron 的II期臨牀試驗同時包括了膠囊劑型與片劑的試驗組,結果表明120mg相同給藥劑量下,片劑在人體內的暴露量整體高於膠囊劑型(AUC0-tau:1500 vs 1370ng*h/mL);同時,II期12周臨牀療效,片劑劑型整體略高於膠囊劑型(扣除安慰劑6.8%-6.9% vs 6.2%)。

Aleniglipron片劑劑型暴露量整體高於膠囊劑型

資料來源:碩迪生物投資者交流PPT 資料來源:碩迪生物投資者交流PPT

Aleniglipron片劑劑型12周療效略優於膠囊劑型

資料來源:碩迪生物投資者交流PPT 資料來源:碩迪生物投資者交流PPT

相較於Orforglipron,同等給藥劑量下歌禮制藥的ASC30藥物暴露量相對更高,20mg ASC30在人體內的暴露量約為24mg Orforglipron的2-3倍(按100kg體重標準化后的AUC0-24:1277 vs 3415 ng*h/mL);體外試驗表明ASC30針對受體的結合效力約為Orforglipron的2-3倍(EC50:0.0088 nM vs 0.018 nM),有望實現更佳的臨牀療效。

相較於Orforglipron,同等給藥劑量下歌禮制藥的ASC30暴露量相對更高

資料來源:歌禮制藥投資者交流PPT  資料來源:歌禮制藥投資者交流PPT 

投資建議

推薦標的:信達生物、華東醫藥、博瑞醫藥、一品紅康緣藥業等;受益標的:恆瑞醫藥、石藥集團、翰森製藥、眾生藥業、歌禮制藥-B、來凱醫藥-B等。

隨着海外MNC加速佈局該賽道,國內優質管線均有較強出海潛力,有望打開成長空間

數據來源:Wind、開源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Wind、開源證券研究所 

注:博瑞醫藥、康緣藥業、恆瑞醫藥、石藥集團、翰森製藥、眾生藥業、歌禮制藥-B、來凱醫藥-B盈利預測來自Wind一致性預期,信達生物、華東醫藥、一品紅盈利預測來自開源證券研究所,PS 預測部分用Wind提取各公司的總市值/各年度營業收入計算得到,數據截至2025年6月18日收盤;信達生物、石藥集團、翰森製藥、歌禮制藥-B、來凱醫藥-B收盤價以港元計,匯率選擇1元=1.0944港元。

風險提示:創新葯研發熱度下滑;藥物臨牀研發失敗;藥物安全性風險。

研報發佈機構:開源證券研究所

分析師:余汝意  證書編號:S0790523070002 

分析師:余克清  證書編號:S0790525010002

分析師:汪   晉  證書編號:S0790525060003

免責聲明

開源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是經中國證監會批准設立的證券經營機構,具備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

本報告僅供開源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會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客户。本報告是發送給開源證券客户的,屬於商業祕密材料,只有開源證券客户才能參考或使用,如接收人並非開源證券客户,請及時退回並刪除。

本報告是基於本公司認為可靠的已公開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證該等信息的準確性或完整性。本報告所載的資料、工具、意見及推測只提供給客户作參考之用,並非作為或被視為出售或購買證券或其他金融工具的邀請或向人做出邀請。本報告所載的資料、意見及推測僅反映本公司於發佈本報告當日的判斷,本報告所指的證券或投資標的的價格、價值及投資收入可能會波動。在不同時期,本公司可發出與本報告所載資料、意見及推測不一致的報告。客户應當考慮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可能影響本報告客觀性的利益衝突,不應視本報告為做出投資決策的唯一因素。本報告中所指的投資及服務可能不適合個別客户,不構成客户私人諮詢建議。本公司未確保本報告充分考慮到個別客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本公司建議客户應考慮本報告的任何意見或建議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以及(若有必要)諮詢獨立投資顧問。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若本報告的接收人非本公司的客户,應在基於本報告做出任何投資決定或就本報告要求任何解釋前諮詢獨立投資顧問。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