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8 11:49
美聯儲9月預防式降息預期強化,港股核心資產配置價值凸顯。8月鮑威爾鴿派言論疊加新增非農就業人數不及預期,市場對9月降息預期升溫。
覆盤1984年以來9輪周期:資金流層面,外資整體呈「降息前夕流入、周期中不定、結束后迴流」特徵。預防式降息預期下,美國經濟韌性支撐美元,抑制外資流入;紓困式降息短期因美元走弱預期引資金入港,長期受全球風險偏好下降影響而撤出。
走勢層面,除2019年、2020年特殊情形外,降息后短期港股均表現較好,中長期需看降息是否有效拓寬了中國政策操作空間。
展望本輪,我們預計仍為預防式降息,美國就業降温但經濟韌性猶存,降息旨在應對潛在風險。短期科技、可選消費、醫藥等成長板塊有望受益,中長期若我國政策配合開啟中美同步寬松,或將同步帶來港股外資的流入。當前外資增配空間廣闊,在我國穩增長政策落地與基本面築底背景下,港股核心資產配置價值凸顯。
▍隨着9月美聯儲議息會議臨近,市場愈發關注降息交易可能帶來的影響。
2025年8月傑克遜霍爾會議上,鮑威爾發表鴿派言論,強調當前風險平衡變化需調整政策立場、就業市場下行風險上升,市場將其解讀為美聯儲提前降息信號。此外,8月美國新增非農就業人數大幅低於預期,失業率從7月的4.248%升至4.324%,ADP和PMI就業分項等數據全面走弱,顯示就業市場延續下行趨勢。截至9月12日,CME顯示市場對9月降息25bps/50bps的概率預期分別達89%和11%,同時市場普遍預期2025年美聯儲降息2-3次。
▍美聯儲降息對港股市場的資金面影響——外資流入並非必然。
覆盤1984年以來9輪降息周期,我們將其分為4次紓困式降息及5次預防式降息。除了2020年新冠疫情帶來的衝擊得到了快速修復之外,其余三輪紓困式降息的平均降息幅度為577bps,平均時長約28個月;而除了1984年的降息周期外,其余四輪預防式降息均降息三次(平均77bps),持續時長約一個季度。外資對中國及新興市場流動基本呈現「降息前夕流入、周期中不定、結束后重新流入」的特徵,且資金流向變化多在預期形成和調整的過程中。具體到港股,兩類降息影響存在差異:
1)預防式降息下,美國經濟基本面仍具備韌性,經濟向好預期對美元的支撐作用,顯著壓制了流動性寬松可能引發的美元貶值壓力,外資並未進一步流入中國(如2024年9月降息后港股外資流入未完全恢復);
2)紓困式降息短期因美經濟走弱、美元走弱預期,資金或流入港股,但長期受全球風險偏好下降影響可能撤出(如2007年降息后資金先入后出)。
▍美聯儲降息對港股的走勢影響——推動市場短期上漲,長期迴歸基本面。
美聯儲歷次降息對港股的短期提振效應顯著,除2019年及2020年的特殊情形外,多數周期均推動港股短期上行,且不同降息類型呈現鮮明分化特徵。在紓困式降息中,港股表現與外資流向呈現階段性同步:2001年、2007年降息初期市場隨流動性寬松上漲,但因經濟基本面走弱,中期受盈利預期壓制下行,直至經濟企穩后逐步反彈;2020年則因降息幅度遠超預期觸發風險恐慌,導致外資短期撤離與港股下跌。預防式降息下,港股走勢常與外資流向背離,核心驅動力在於降息拓寬中國政策操作空間: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美聯儲降息為香港市場金融保衞戰創造有利環境;2024年美聯儲降息直接影響有限,9月24日中國政策組合拳成為港股上漲關鍵引擎。
▍預計本輪仍為預防式降息,看好港股核心資產。
本輪美聯儲降息大概率延續預防式特徵,美國就業市場雖出現降温信號,但經濟韌性猶存(失業率仍處歷史低位,通脹回落且長期預期穩定,上半年GDP增長穩定),降息本質是應對潛在風險,旨在避免經濟滑向衰退。短期來看,歷史預防式降息周期中,流動性寬松有望對港股形成邊際提振,且科技、可選消費、醫藥等成長板塊表現更優。中長期核心驅動力在於我國政策空間的打開,美聯儲降息若搭配我國積極財政與貨幣政策發力,將開啟2021年以來首次中美同步寬松,或將同步帶來港股外資的流入。EPFR數據顯示8月以來主動外資持續流入中國,為去年「924」后首次長線資金迴流,歐洲、韓國資金增配明顯。截至7月主動外資配置中國資產比例僅7.0%,較中國資產全球市值佔比仍低配6.1個百分點,隨着我國穩增長政策落地與基本面築底,外資增配空間廣闊。
▍風險因素:
中美科技、貿易、金融領域摩擦加劇;海外央行貨幣寬松低於預期;美國及我國宏觀經濟波動風險;美國及其他相關國家出口管制和關税政策調整超預期的風險;中國政策力度、實施效果或經濟復甦不及預期;地緣衝突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