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恆大物業,「逃離」恆大系

2025-09-18 07:48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斑馬消費 作者:楊柘

當許家印逐漸淡出大眾視野、中國恆大被摘牌退市,恆大物業能否「逃離」恆大系?

日前,恆大物業公告披露,中國恆大清盤人計劃出售中國恆大及CGE Holdings所持公司合計51.016%股權,且已從部分有意方收到不具約束力的指示性要約。

如果順利的話,這不僅是物管行業最受關注度的一宗併購案,也將是恆大物業命運逆轉的關鍵節點。

據公告,清盤人將在11月前后邀請有意方磋商並最終形成交易文件,屆時新東家的神祕面紗將會被揭開。

擺上貨架

中國恆大自上月被摘牌退市后,清盤人對其旗下資產的處置進程加快。日前,恆大物業(06666.HK)被擺上貨架。

911日公告,公司在910日收到中國恆大及CGE Holdings共同及個人清盤人發出的接洽函。

該接洽函載明,清盤人一直尋求機會出售二者所持公司合計51.016%股權,且已在99日收到不具約束力的指示性要約,尚未與任何有意方進行談判。

912日,恆大物業復牌,股價即迎來大漲,總市值飆過百億港元。

這並不是公司首次計劃易主。早在4年前,中國恆大爆發流動性危機后,恆大物業就曾被作為優質標的擺上貨架,以圖換取資金回血。

上一次出現的「金主」,乃是有着廣州「隱形地主」之稱的合生創展集團。

202110月,合生創展集團(00754.HK)擬以對價200.4億港元,獲得恆大物業50.1%股權。

這宗本可以馬上為中國恆大「輸血」的收購,因雙方在相關條款未達成一致不歡而散。

恆大物業是恆大系繼恆大汽車上市后的第3家上市企業,於2020年底登陸港股。巔峰時期的20212月,公司市值高達2000億港元,僅次於碧桂園服務。目前,其實控人仍為許家印。

20241月,中國恆大與債權人就重組事項難以達成一致,隨后清盤在即。恆大系「遺產」中較為優質的恆大物業,被出售的宿命,已在冥冥之中註定。


神祕買家

恆大物業年收入超百億元,在管面積行業第三,有着穩定的收益能力。中國海外發展、華潤置地以及九龍倉等,均為市場傳聞中的潛在收購方。

但要拿下這個標的,可能並不太容易,以目前市值匡算,51%股權比例,估值約60億港元。

目前市場猜測的潛在買家,主要為兩類:一類是能夠在資本寒冬中逆勢收併購的企業,比如萬物雲收購中洲物業;另一類是自持現金流充沛的物管企業,比如碧桂園物業、保利物業,基本在手貨幣資金維持在90億元以上。

在當下頭部物管企業加速整合、對風險資產積極處置的趨勢下,誰會出手拿下恆大物業控制權?

當然,也不排除業外機構對物管標的產生興趣。

今年4月底,博裕資本砸下6.67億元競得金科服務18.05%股權,和一致行動人的合計持股達到55.91%

博裕資本自2021年底成為金科服務的戰略投資者,先后3次出手加碼投資,為此付出合計近54億港元。

就目前來看,中國恆大清盤人對恆大物業潛在交易方的甄選,尚處於初步階段。擬在11月前后,邀請經挑選的有意方就潛在交易提交最終建議書,並將與相關有意方磋商最終交易條件的條款,以就潛在交易達成具有約束力的交易文件。

1個多月后,買家是誰,將被揭開神祕面紗。


經營底色

據證券時報,截至目前,中國恆大清盤人已經掌控恆大系企業數量超100家,資產規模約270億港元,境外可變現資產金額約2.55億美元,回籠資金佔比65.49%

在可變現資產中,恆大物業屬於較易快速脱手的優質資產。

截至今年6月,公司在管面積約5.96億平方米,同比增加約4100萬平方米。就在管面積來看,恆大物業僅次於碧桂園服務和保利物業;依收入規模計,位列行業前10

當前,國內物管行業的變化加劇,物業企業整體發展由規模增長轉向品質運營,更考驗企業的精細化運營水平。

從今年以來經營狀況來看,恆大物業呈現出增收難增利的局面,成為這宗股權收購中難以忽略的痛點。

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6.47億元,歸母淨利潤4.7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86%-5.64%。同期,毛利率為18.0%,同比下降2.2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公司還經受着流動性緊張及關聯方影響等多重壓力。

在今年上半年報中,董事長段勝利特別強調,來自中國恆大約1.5億平方米已簽約的合約項目轉化陷入停滯狀態,未來能否有效轉化存在重大不確定性,需要較長周期化解風險。

期內,公司的應收賬款持續處於高位。截至6月底,公司貿易應收賬原值約58.83億元,累計計提壞賬損失約30.42億元,減值率高達51.7%;其中,3年及以上第三方應收賬款原值約6.61億元,佔第三方應收賬款原值總額比例約18.0%,其減值后淨值同比增長23.4%1.81億元,賬齡結構持續惡化,進一步加劇壞賬減值壓力。

由於物業服務費預繳款項的減少,上述同期,公司合約負債為24.72億元,較上年末下降2.83億元。

各種不利因素,都給公司現金流帶來壓力。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貨幣資金較2024年末減少4億元。

公司正在積極調整降低流動性壓力,其和債權人協商,債務到期不要求立即償還,通過協商修訂還款計劃。


注:本文來自公眾號斑馬消費:恆大物業,「逃離」恆大系;作者:楊柘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