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8 00:30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北京商報
支付「卷」向海外,佈局海外業務牌照成為重要一環。9月17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全球化跨境支付服務平臺CoGoLinks結行國際日前宣佈,其海外主體公司遞交的驗收材料已通過迪拜金融服務管理局(DFSA)審覈,正式在阿聯酋獲得「金錢服務許可」。
從早期的提供通道服務到拓展直客業務,再到當前頻頻謀求海外牌照,跨境支付進入行業發展的第三個階段,「出海」成為整個支付行業的一大關鍵趨勢。對於從業機構而言,獲取牌照只是業務競爭的第一步。
支付機構海外忙獲牌
支付機構海外牌照佈局持續加速中。9月15日,CoGoLinks結行國際宣佈,海外主體公司正式在阿聯酋獲得金錢服務許可,該項資質允許CoGoLinks結行國際在阿聯酋境內開展支付賬户運營、支付交易處理及支付工具發行等業務,這也是首家在阿聯酋獲得正式支付牌照的中國跨境支付平臺。
據瞭解,CoGoLinks結行國際是結行科技集團的子品牌,主要在跨境貿易領域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服務範圍涵蓋跨境電商、傳統外貿、服貿出海等領域。在中國境內,CoGoLinks結行國際的支付牌照由兄弟品牌隨行付持有,公司業務類型為儲值賬户運營Ⅰ類、支付交易處理Ⅰ類(除吉林省、遼寧省、浙江省、福建省、黑龍江省以外地區)。
圍繞本次獲牌,CoGoLinks結行國際迴應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阿聯酋作為中東地區的金融與貿易核心,是該地最具活力的經濟體之一,中國跨境支付平臺在阿聯酋的支付牌照落地,將有助於推進阿聯酋的數字化支付普及率再次提升,也使中國支付產業出海的進程再次向前邁進一步。當前,CoGoLinks結行國際已在中國香港、美國、阿聯酋獲得了支付牌照,同時獲得了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原則性批覆,准許推進新加坡大型支付機構牌照的籌備工作。
近年來,隨着中國跨境電商與出海企業的蓬勃發展,跨境支付賽道持續升溫。行業競爭已從初期的「通道之爭」全面升級為一場圍繞海外支付牌照的「軍備賽」,跨境支付機構在全球範圍內密集申請與收購牌照,構建合規基礎。2025年內,業內已有多家機構宣佈獲得海外業務許可。
截至目前,連連數字共計持有66項支付牌照及相關資質,覆蓋中國內地、中國香港、新加坡、美國、英國、盧森堡、泰國及印度尼西亞等多個重要市場;PingPong同樣擁有60余張全球牌照及許可;移卡則持有中國香港MSO、新加坡MPI、美國MSB、美國MTL等牌照,並在2025年7月獲日本經濟產業省批准開展掃碼收單業務。
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當前國內相關支付機構的牌照佈局呈現出鮮明的業務特徵,在區域選擇上重合度較高,重點覆蓋歐美成熟市場和東南亞、中東等新興增長市場。例如,連連數字、新國都、PingPong、移卡等均在中國香港、新加坡、美國等地有所佈局,其中,中國香港MSO牌照、美國MSB牌照、新加坡MPI牌照等較為熱門。
談及當前支付機構謀求境外支付牌照的原因,博通諮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表示,國內支付市場競爭激烈,而跨境支付費率更高。在同樣成本投入的基礎上,支付機構出海能夠獲取更多產出。而持牌經營不僅能保障交易合規性、提升服務穩定性、降低交易成本,更能深度嵌入當地金融生態,提供賬户、發卡、信貸等增值服務,構建差異化競爭力。
「從多元化收入角度看,跨境支付業務有望成長為支付機構新的收入支柱,為現階段較為單一的支付業務分散風險。」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補充道。
跟隨市場需求拓展業務
國內支付用户規模和市場見頂后,支付機構紛紛開始尋求新的增長曲線,出海成為一條新賽道。而爲了打破支付領域固有的同質化競爭,各家機構也將業務拓展至更加多元,逐步完成從單一支付通道向綜合金融服務平臺轉型。
獲得牌照后,機構不僅提供跨境收付服務,還拓展至本地收單、多幣種結算、外匯管理等增值服務。例如,CoGoLinks結行國際推出「平臺收款+外貿收款+服貿收款」組合的產品佈局,疊加付款、匯兌、增值服務等綜合能力建設;除了支付解決方案外,移卡本地生活業務已在日本、新加坡及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地落地,通過加強內部業務協同,能獲取具有高黏性的新客户。
「公司牌照佈局還是跟隨着中國企業出海的大方向,比如東南亞、美洲、歐洲。」談及境外支付牌照思路,移卡方面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而不僅僅是移卡,出海支付機構的客户定位主要聚焦在兩大類:一是「走出去」的中國消費者或企業,面向對應羣體提供對應的支付方式和配合服務;二是海外本土消費者和企業,幫助他們進入中國市場或拓展其他國際市場,提供便利的支付服務。
連連數字進一步解釋稱,在以歐美等發達地區為代表的成熟市場,牌照佈局是爲了服務於中國供應鏈出海所面向的主要消費市場。而鑑於語言和文化的相似性,中國商户常選擇東南亞作為出海的第一站,在這些地區獲得牌照能夠更好地拓展這些新興消費市場,幫助當地商家將商品銷往全球。
需要注意的是,儘管支付機構在境外拿牌方面取得積極進展,但過程並非一帆風順。事實上,獲取境外支付牌照面臨着多重挑戰,其中各國監管政策的差異性和複雜性是最大障礙,其背后承載的是一家支付機構從風控合規能力、技術產品體系到集團全球化戰略考量等系統性的決策。
對於獲取一張牌照、牌照經營的實際支出成本,多家機構在採訪中三緘其口,但傳遞的信號也均表明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北京商報記者多方採訪瞭解到,在境外申領牌照的周期多集中在1—2年間,前期需要合規團隊與當地監管進行數百次溝通,並基於對當地市場企業經營模式、跨境支付交易幣種和交易頻率等多重調研,才能形成材料用於提交合規審批。
由於不同國家、地區的法律法規與監管政策並不統一,且各地文化風俗習慣也有很大差異,一旦在推進籌備的過程中出現理解偏差,也極易導致前期投入的時間、成本付諸東流。有從業機構向北京商報記者指出,此前行業中也有企業在海外申請牌照的過程中,當地監管政策突然改變,導致申牌工作只能從頭再來,使整個申牌周期拉長至兩年以上。
在王蓬博看來,從業機構應圍繞核心客羣的出海路徑和業務場景,優先在戰略市場獲取關鍵牌照,確保合規深度與服務廣度的平衡。此外,重資產投入下,更需注重牌照的協同效應,同時提升持牌后的本地運營、風控與客户服務能力。
警惕牌照擱置風險
而獲取牌照也並非一勞永逸。有受訪機構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部分國家會要求,在獲牌之后的指定時間段內必須達到某項市場指標,否則牌照仍然有收回的可能。在實際開展業務時,還需要和各大金融機構合作以打通各類產品和服務,期間所涉及的嚴格的風控、反洗錢等合規要求,纔是最難的一步。
CoGoLinks結行國際認為,未來數年內,國內跨境支付平臺中已經形成一定交易規模、能夠穩定發展的企業都會將視線放到海外。
隨着越來越多的中國支付機構獲得境外牌照,跨境支付市場的競爭焦點正從「牌照獲取」向「綜合服務能力提升」轉變。在牌照基礎上,技術創新、生態構建和本地化服務能力成為機構核心競爭力更為關鍵的組成部分。
「獲取牌照不是數量競賽,拿牌不是目標,牌照對於服務全球企業的價值及全球化經營的綜合佈局纔是關鍵。以牌照為基礎的多市場協同能力和本地化競賽將成為關鍵競爭要素。」PingPong方面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受訪機構普遍認為,在本地化程度較高的支付業務中,同業機構的基礎服務能力差異化會越來越小,牌照數量疊加綜合服務能力則會成為市場競爭的主要優勢。牌照競賽之外,支付機構還需注重服務範圍的變化、產品邊界的拓展。
王蓬博認為,牌照數量之外,跨境支付的下一階段競爭在於綜合服務力與合規科技能力的比拼。單純收款和換匯業務已無法滿足出海企業對資金管理、外匯避險、多國税務合規、本地收單等一體化需求。建議從業機構以牌照為基礎,向全球金融賬户、本地清結算、數據合規、增值服務的綜合服務商轉型。同時警惕牌照擱置風險,強化本地團隊建設與監管溝通。
蘇筱芮建議,從業機構需綜合考慮當地經濟市場的支付特徵、客羣屬性、成長潛力、投資回報周期等因素,結合自身的優勢資源稟賦選擇合適的跨境持牌路線。在AI等技術蓬勃發展疊加出海熱潮的大背景下,預計以科技風控見長、能夠為商户帶來更便捷的一站式服務、增值服務體驗的跨境支付機構將有望獲得更為可觀的增長。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