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7 20:30
光模塊不是[小器件],而是數字經濟的[血管系統]
光模塊的本質是光電信號的[翻譯官],數據傳輸的[咽喉]。
簡單來説,光模塊的核心功能是實現電信號與光信號的雙向轉換。
發送端將服務器、GPU產生的電信號,通過激光器(LD)轉換成可通過光纖傳輸的光信號;
接收端則通過光探測器(PD)將光纖傳來的光信號,還原成電信號供設備處理。
這個看似簡單的過程,卻是所有高速數據傳輸的必經之路。
就像城市的供水系統需要水管和水泵,數字經濟的[數據洪流]也需要光模塊與光纖組成的[血管]。
沒有光模塊,AI服務器的算力無法集羣,雲數據中心的信息無法互聯,甚至我們每天刷的視頻、發的消息都將陷入傳輸癱瘓。
AI算力[軍備賽],光模塊成[剛需耗材]
生成式AI的爆發,徹底改寫了光模塊的需求邏輯。
過去光模塊隨雲廠商資本開支周期性波動,如今則隨AI算力需求指數級增長。
大模型驅動算力激增,GPT-4的參數規模達1.8萬億,訓練一次需1.2萬顆GPU持續數月,而每顆GPU需100Gbps以上的互聯帶寬;
據IDC預測,2025年全球AI服務器市場規模將達1587億美元,2022-2028年CAGR超30%,直接拉動高速光模塊需求。
海外雲廠商[砸錢]擴產,Meta計劃未來幾年投入6000億美元建設AI數據中心,其[普羅米修斯]項目2026年投用后需百萬個800G光模塊;
谷歌、亞馬遜、微軟2024年資本開支合計1800億美元,同比增長59%,其中70%用於AI基建。
國內算力閉環形成,阿里2024Q3資本開支380億元,超出市場預期30%,字節跳動新建智算中心需10萬個800G光模塊;
[東數西算]工程直接拉動國內高端光模塊需求超50億元。
更關鍵的是,光模塊與GPU的配比率正在提升。
傳統數據中心中,1顆GPU對應3個光模塊;
而在AI訓練集羣中,這一比例已升至Meta架構的1:8,甚至達到英偉達GB200集羣的1:12。
這意味着,光模塊的需求增速將遠超GPU,成為AI算力鏈中彈性最大的環節。
800G/1.6T/CPO,光模塊的技術分水嶺
技術路線的選擇,是光模塊行業的[生死線]。選對了,就能享受技術紅利;選錯了,可能被行業淘汰。
光模塊的速率迭代,本質是算力需求倒逼技術突破的過程。
從400G到800G,再到1.6T,每一次升級都伴隨着技術壁壘提升+市場集中度提高。
800G光模塊之所以能成為AI數據中心的標配,核心在於其性價比最優。
中際旭創、新易盛等廠商良率超95%,量產能力達每月50萬隻以上。
需求結構上,北美雲廠商佔800G需求70%,以谷歌、Meta、AWS為主,國內阿里、字節2024年採購量同比增長100%;
據中信建投預測,2025年全球800G光模塊市場規模將達130億美元,同比增長40%。
需要注意的是,800G的競爭已從產能比拼轉向技術差異化。
中際旭創推出基於硅光技術的800G模塊,功耗降至7W以下;
新易盛推出LPO方案的800G模塊,成本降20%,主要用於推理端。
1.6T光模塊是下一代技術的入場券,其商用進度與廠商競爭力直接掛鉤。
技術突破點上,1.6T光模塊的核心是單通道200G,需要200G PAM4 EML光芯片和1.6T DSP電芯片支撐。
目前三菱、Lumentum已量產200G EML芯片,Marvell、博通的1.6T DSP芯片進入客户測試,國內源傑科技、長光華芯的200G EML芯片預計2025年量產。
封裝與方案上,1.6T光模塊的主流封裝為OSFP-XD,支持DR8、4FR2等接口;
中際旭創的1.6T OSFP-XD DR8模塊功耗低於23W,傳輸距離2km,已通過英偉達認證;
華工科技推出基於自研硅光芯片的1.6T模塊,功耗降至11W,適配GB200集羣。
需求預測上,2025年全球1.6T光模塊需求300-500萬隻,英偉達、谷歌佔60%,2026年增至1000萬隻,2027年佔全球光模塊市場份額超20%;
中信建投測算,1.6T模塊單價約800美元,800G模塊約400美元,2026年1.6T光模塊市場規模將達80億美元,成為行業增長核心引擎。
對於廠商而言,1.6T的競爭關鍵在於客户認證進度。
中際旭創已進入谷歌、英偉達供應鏈,2025年出貨量預計300萬隻,市佔率50%;
新易盛、光迅科技進入送樣階段,預計2025年下半年量產。
頭部廠商的技術代差,將進一步拉大。
3.2T光模塊目前處於實驗室階段,但其技術方向已明確。
核心瓶頸上,3.2T光模塊需要突破單波400G硅光芯片、3nm製程DSP芯片、高效散熱方案;目前臺積電3nm製程已用於1.6T DSP,單波400G硅光芯片進入中試,預計2026年突破。
中國7家進TOP10,市佔率超70%
根據LightCounting 2024年全球光模塊廠商TOP10榜單,中國廠商已佔據7席,徹底改寫了過去日美廠商主導的格局。
排名第一的是中際旭創,2024年營收33億美元,核心優勢在於800G和1.6T技術領先,在北美市場的份額達到35%。
排名第三的是新易盛,2024年營收25億美元,LPO技術先發,是AWS的核心供應商。
排名第四的華為,2024年營收22億美元,是電信市場龍頭,同時佈局硅光技術。
排名第五的是光迅科技,2024年營收20億美元,具備芯片-器件-模塊垂直整合能力,國內市場份額20%。
排名第六的是海信寬帶,2024年營收18億美元,依託家電+光模塊協同,具備成本優勢。
排名第七的是華工正源,2024年營收16億美元,硅光芯片自研,在國內集採中中標份額較高。
未來,隨着1.6T、硅光技術的推進,中國廠商的全球份額將進一步提升,預計2025年超75%。
中際旭創全球光模塊市佔率18%,800G產品北美份額35%,1.6T進入谷歌、英偉達供應鏈。
2024年營收238.6億元,同比增長66%,淨利潤42.5億元,同比增長67%,研發投入超12億元,佔比5%。
新易盛是AWS核心供應商,份額60%,LPO技術先發,800G產品毛利率45%,為行業最高。
2024年營收155億元,同比增長79%,淨利潤48.2億元,同比增長385%,海外營收佔比80%。
光迅科技是國內唯一具備芯片-器件-模塊垂直整合能力的廠商,華為、中興核心供應商。
2024年營收117億元,同比增長52%,淨利潤15.3億元,同比增長95%,國內市場份額20%。
天孚通信是光組件龍頭,FAU、隔離器全球市佔率30%,也是英偉達1.6T光引擎核心供應商。
2024年營收38億元,同比增長62%,淨利潤12.5億元,同比增長62%,毛利率52%,為行業最高。
博創科技在相干光模塊領域具備優勢,進入諾基亞、愛立信供應鏈;2024年營收25億元,同比增長38%,淨利潤3.8億元,同比增長45%。
華工科技自研硅光芯片,國內800G集採中標份額25%;2024年營收117億元,同比增長52%,淨利潤18.5億元,同比增長52%。
源傑科技在25G、50G光芯片國產替代領域領先,硅光芯片進入中試;2024年營收8.5億元,同比增長45%,暫未盈利,期待2025年海外突破。
太辰光是光纖連接器龍頭,CPO配套FAU產品進入測試;2024年營收9.2億元,同比增長30%,淨利潤1.8億元,同比增長35%。
未來,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1.6T、硅光技術的高壁壘,將導致二線廠商難以追趕,頭部廠商的市場份額預計從2024年40%提升至2026年60%。
從高速率到國產化,四大主線清晰
光模塊行業的投資邏輯,已從周期彈性轉向成長確定性,當前主要有四大投資主線:
①800G需求2025年達峰,1.6T 2025年商用,龍頭廠商將直接受益於高速率產品佔比提升。
中際旭創800G出貨量全球第一,2024年750萬隻,1.6T市佔率預計50%,2025年淨利潤有望超60億元,估值對應2025年PE 25倍,低於英偉達40倍。
新易盛800G毛利率45%,為行業最高,1.6T進入谷歌供應鏈,2025年淨利潤預計55億元,估值對應2025年PE 22倍。
天孚通信光組件與光引擎雙輪驅動,1.6T光引擎出貨量預計100萬隻,市佔率30%,2025年淨利潤預計18億元,估值對應2025年PE 30倍。
②硅光/CPO技術領先者,看長期成長。
硅光技術滲透率2025年超40%,CPO 2026年進入商用,技術領先者將享受估值溢價。
中際旭創硅光產品佔比30%,CPO光引擎進入測試,技術儲備領先。
華工科技自研硅光芯片,1.6T硅光模塊功耗11W,為行業最低,國內份額領先。
光庫科技CPO配套鈮酸鋰調製器,是國內唯一量產廠商,進入英偉達供應鏈。
③上游國產替代,光芯片/電芯片突破。200G EML、1.6T DSP國產化率不足10%,替代空間巨大。
源傑科技200G EML芯片進入中試,預計2025年量產,是國內唯一具備該能力的廠商。
長光華芯100G EML芯片量產,200G芯片研發中,是國內激光芯片龍頭。
盛路通信1.6T DSP芯片進入測試,是國內少數佈局該領域的廠商。
④車路協同、量子通信等新興場景,將成為未來5年的[第二增長曲線]。
天孚通信車載光模塊進入比亞迪、特斯拉供應鏈,2025年營收佔比預計10%。
光庫科技量子通信單光子探測器,進入國內量子通信網絡供應鏈。
仕佳光子車規級VCSEL芯片,用於激光雷達,2025年量產。
結尾:
當談論AI算力時,往往聚焦於GPU、AI芯片等[明星賽道],卻忽略了光模塊這個[隱形冠軍]。
從行業趨勢看,光模塊的高景氣度至少持續3-5年。
AI算力需求呈指數級增長,800G、1.6T、3.2T的技術迭代明確,中國廠商的全球競爭力不斷提升,上游國產化替代空間巨大。
這些因素共同決定了,光模塊不是短期炒作,而是長期成長賽道。
對於投資者而言,選擇光模塊標的,核心看三個指標:客户認證進度、技術佈局、盈利穩定性。
那些具備技術壁壘+客户粘性+成本優勢的龍頭廠商,將在這場算力革命中,持續享受紅利。
部分資料參考:電子發燒友網:《從400G到1.6T:光模塊技術迭代加速,LPO技術逐步落地》,投研自留地:《光模塊行業:AI算力狂飆下的黃金賽道》,慧博資訊:《光模塊行業深度:驅動因素、現狀及趨勢、產業鏈及相關公司深度梳理》,深瞳劉建強:《光模塊投資:從英偉達Networking的暴增看光模塊的投資機會》,簡無知:《即將技術迭代的高速增長的賽道》,Leo光通信觀察:《聊聊這兩天光模塊的股價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