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騰訊向阿里敞開大門,微信要幫淘寶賣貨

2025-09-17 19:21

(來源:電商行業)

互聯網雙雄,抱團取暖。

出品 | 電商行業  作者 | 李響

淘寶被曝將在微信內部開設小程序

在生意場上,流傳着一句至理名言:「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這句話就像一條隱形的法則,主導着各大巨頭的之間的商業往來。在這一邏輯下,阿里巴巴與騰訊這兩大巨頭,達成了不少合作。

日前,網傳阿里巴巴正與微信洽談深度合作。

若合作落地,淘寶將在微信內部上線小程序,彼時用户在微信即可完成商品瀏覽、下單、支付的閉環交易

作為對等條件,淘寶或向微信支付開放「免密支付」功能,以提升支付體驗與轉化效率。

這意味着,淘寶和微信兩大互聯網生態,在覈心交易鏈路首次達成雙向打通,微信開放12億月活用户的超級入口供淘寶使用,淘寶則讓渡部分支付主導權給微信,促進雙方協作。

目前,針對這一傳聞,淘寶和騰訊暫無明確迴應,后續能否真正達成合作,有待進一步觀察。

不過,無論最終結果如何,傳聞本身已釋放積極信號:頭部互聯網平臺走向開放共贏,已是不可逆轉的必然趨勢。

需要注意的是,這並非阿里騰訊首次在業務上「牽手」。

早在2021 年,微信發佈聲明放開外部鏈接訪問后,雙方就開啟了合作嘗試。

這一年9月,阿里旗下餓了麼、優酷、大麥等應用接入微信支付;11 月,淘寶天貓商品分享鏈接可在微信一對一聊天中直接跳轉;同年,騰訊視頻、騰訊新聞、QQ系的廣告流量接入阿里媽媽UD,雙方邁出流量合作的第一步。

2022年 3 月,淘寶開放微信支付內測,部分用户支付時能選擇 「微信掃碼支付」 以及 「去微信找朋友幫我付」。

2023年5月,騰訊廣告與阿里媽媽Uni Desk正式合作,借618大促節點,朋友圈廣告首次直接跳轉至淘寶APP。同時,微信公眾號文章底部的廣告,也已支持直接跳轉至淘寶平臺。

9月25日,阿里媽媽與騰訊廣告宣佈進一步深化合作,微信視頻號、朋友圈、小程序等優質廣告流量通過阿里媽媽UD效果廣告,可直跳淘寶、天貓商家的店鋪、商品詳情及淘寶直播間。

圖源:阿里媽媽

進入2024年阿里與騰訊的合作進一步提速

1 月,閒魚上線微信小程序,為用户帶來新的便捷體驗;3 月,微信應用內新增支持加入釘釘會議的功能;8 月,淘特 APP 支付方式中也增添了微信支付選項;9 月,淘寶重磅宣佈全面接入微信支付進一步方便了習慣使用微信支付的廣大用户。

圖源:淘寶

APP

如此看來,淘寶此次上線微信小程序並非偶然之舉,而是雙方此前一系列合作的自然延續。從早期逐步開放微信支付,到閒魚入駐微信生態,再到淘寶小程序或將上線微信,阿里和騰訊之間,早已跳出「零和博弈」的舊框架,在開放共贏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説到這,李響不由想起,京東購物公眾號近日剛發了提醒,確認微信「發現—購物」里的京東購物入口,會在本月末關閉。

圖源:微博

圖源:微博

京東還給出建議,讓用户把「京東購物」小程序加到「我的小程序」,或是去微信錢包頁下方使用。

據李響了解,此次微信關閉京東購物入口是合約到期后的正常動作。

2022年6月29日,京東與騰訊重續戰略合作協議,為期三年。當時,騰訊承諾三年內在微信平臺向京東提供一級和二級入口,為京東提供流量支持。

結合淘寶上線微信小程序的動態來看,這個時間點格外巧合,這邊京東與微信的合作即將結束,那邊淘寶與微信的合作傳聞又恰好在此刻傳開,京東和阿里在微信入口的佈局上,有一種微妙的默契。

畢竟,騰訊旗下的微信是公認的頂級流量入口,對任何電商平臺來説都意義重大,京東之前主動對接微信,正是看準了這一點。

如今京東沒選擇續約,反倒是淘寶趁勢傳出合作消息,實在耐人尋味。

相愛相殺,抱團取暖

過去,阿里和騰訊互相不對付,在商業領域多有碰撞。

從早期社交與電商領域的分庭抗禮,到移動支付戰場支付寶與微信支付掀起的「紅包大戰」,再到雲計算賽道上阿里雲與騰訊雲的份額爭奪,阿里與騰訊的競爭始終貫穿中國互聯網發展的關鍵階段,且在不同賽道持續深化。

圖源:微信

爲了守住各自的生態護城河,雙方曾長期採取「屏蔽外鏈」「限制跳轉」等策略,淘寶鏈接無法在微信內直接打開,微信支付也一度難以接入阿里系的電商平臺,用户不得不在兩個生態間反覆切換,商家更是面臨着流量割裂的經營困境。

這種競爭模式,在短期內鞏固了各自的市場地位,卻也成爲了制約行業創新與用户體驗提升的瓶頸。

而隨着互聯網行業,拼多多、抖音等新平臺強勢崛起並形成衝擊,阿里、京東、騰訊這三家老牌互聯網巨頭,也一改往日競逐姿態,開始抱團取暖。

以京東和阿里為例,二者去年的合作動作尤為密集,包括淘寶天貓正式接入京東物流、京東物流接入菜鳥速遞與菜鳥驛站、京東首次打通支付寶等。

這輪生態層面的大開放,讓阿里與京東曾經劍拔弩張的競爭關係迎來了實質性轉變。

如今,淘寶被曝上線微信小程序的消息浮出水面,更再一次印證了阿里、京東、騰訊這些互聯網頭部企業,正集體從過去的封閉競爭模式轉向開放共贏的全新發展道路。

就這三家大廠來説,「拆牆」已不再是偶然的試探,而是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合作與競爭雙線並行

近兩年來,AI浪潮席捲全球,具身智能賽道持續升溫,迅速成為資本市場競相追逐的焦點。

這一背景下,阿里、京東、騰訊等互聯網大廠紛紛打破業務邊界,跨界入局這一新興領域,動作頻頻且力度十足。

今年5月至7月,京東在具身智能領域上演「六連投」,接連押注智元機器人、千尋智能、逐際動力、眾擎機器人、RoboScience、帕西尼等6家企業。

此外,京東還在2025年正式成立智能機器人業務板塊,並推出JoyInside平臺,為行業提供多模態AI能力支持,進一步加碼具身智能賽道。

圖源:京東雲 圖源:京東雲

騰訊則選擇以平臺化模式切入,在WAIC2025人工智能安全治理論壇上,其正式發佈Tairos具身智能開放平臺,通過向機器人廠商與應用開發商開放軟件開發能力,搶佔構建具身智能生態的關鍵入口。

至於阿里,則以戰略投資破局。9月8日,阿里雲與國科投資聯合領投自變量機器人完成近10億元A+輪融資,這是阿里雲首次對具身智能企業進行戰略投資,釋放出正式發力具身智能賽道的重要信號。

至此,阿里、京東、騰訊三家老牌互聯網大廠全面殺入具身智能,在新戰場開打。

需要注意的是,它們同時也在加速「拆牆」,打破壁壘以尋求協同,新賽道競逐與老領域協同並行不悖

雖説阿里、京東、騰訊都是在互聯網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老牌巨頭了,但它們的衝勁絲毫未減,既在新領域積極競爭,搶佔未來先機,也在領域主動合作,挖掘共贏空間

一邊競爭一邊合作,阿里、京東、騰訊在這種張弛之間,不斷尋找着互聯網行業接下來的新機會。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