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白牌圍攻、賽道跨界,中國服飾行業迎來最卷時代

2025-09-17 19:18

作者 | 張二河

近日,國民服裝品牌「男人的衣櫃」海瀾之家正式宣佈啟動赴港上市計劃。

海瀾之家在公告中明確指出,此次赴港上市,是為深化公司全球化戰略佈局,加快海外業務發展,提升公司國際化品牌形象,同時打造多元化資本運作平臺,進一步增強公司資本實力,助力公司高質量發展。

(來源:海瀾之家官網)

來源:海瀾之家官網

海瀾之家雄心勃勃的上市計劃,背后有穩健的業績作為支撐。2025年上半年,海瀾之家營業收入為115.66億元,同比增長1.73%;歸母淨利潤為15.80億元,同比下降3.42%;扣非歸母淨利潤為15.66億元,同比增長3.83%。

除了海瀾之家,服飾上市公司半年報均已先后披露。2025年上半年,激烈內卷的服飾賽道,呈現出什麼樣的變化?

冰火兩重天

時至今日,國內服飾行業的高增長時代已成過去,市場需求端收縮,增長動力明顯減弱。從藍鯊消費統計的48家服飾上市公司來看,2025年上半年,有31家營收同比下滑,31家淨利同比下滑。

(數據來源:choice)

數據來源:choice

從營收來看,服飾行業呈現出顯著的「馬太效應」,企業規模已成為決定其經營效益的關鍵因素,導致市場分化態勢日益加劇。百億以上規模的企業僅有3家,業績整體表現平穩,安踏以385.4億的營收領跑行業,其次是李寧(148.2億元)與海瀾之家(115.66億元)。從營收增幅來看,李寧與海瀾之家繼續保持穩健發展,安踏繼續保持兩位數的增幅。

營收規模20億以上、100億以下的企業有9家,其中,雅戈爾、贏家時尚、太平鳥、朗姿、報喜鳥四家企業營收下滑,尤其是雅戈爾下滑幅度最為嚴重(-10.4%)。特步國際、九興控股、比音勒芬、森馬四家企業營收增長的幅度也不大。

營收規模不到20億的企業有36家,佔比75%。其中,26家企業營收下滑,美邦服飾營收下滑45.23%,降幅最大。10家企業營收增長,哈森股份(維權)營收增長67.03%,增幅最大。

最能賺錢的還是安踏,上半年淨利為70.31億元,超過其他淨利排行前五的服飾企業總和,排第二的李寧,淨利(17.37)還不到安踏的四分之一。比音勒芬是銷售毛利率最高的服飾企業,但上半年淨利下滑幅度達13.56%。九牧王是今年上半年淨利增幅最高的服飾企業,淨利增幅高達248.54%。

值得關注的是,美邦服飾在創始人周成建迴歸后,2025年上半年業績並沒有得到明顯改善,交出了一份營收淨利雙雙下滑的成績單。這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小型服飾企業轉型突圍的不易。

事實上,男裝賽道今年上半年表現不盡人意。除了美邦服飾外,雅戈爾、報喜鳥、七匹狼紅豆股份、步森股份均營收淨利下滑,喬治白「增收不增利」。

女裝賽道的競爭依然激烈。10家女裝上市企業,幾乎都交出了一份營收下滑的成績單。其中,太平鳥、錦泓集團地素時尚戎美股份4家企業營收淨利雙雙下滑。

雖然行業在調整,但也有一些賽道表現亮眼,比如運動户外賽道,成為服裝細分行業的增長點。安踏、李寧、特步等運動品牌在營收前五中佔據三席。但該賽道的二八效應也非常明顯,安踏營收超過其他所有運動户外品牌總和,體量較小的探路者牧高笛(維權)呈現出營收淨利雙雙下滑的趨勢。

競爭加劇

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服裝產業作為消費領域的重要支柱,藴藏着巨大的財富潛力,孕育出眾多商業巨頭。但近兩年,服飾行業競爭愈加激烈。

從國內需求端來看,從國內零售端來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6 月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達7426億元,同比增長3.1%,但6月單月零售額1275億元,增速僅1.9%。

而對於服飾品牌而言,其營收下滑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單店模型惡化。從發展歷程來看,中國服飾品牌多數從線下起家,在國際品牌進入之前,迅速滲透至三四線城市,在臨近居民區和交通樞紐的地方開街邊店,同時簽約代言人加廣告轟炸,形成一套爭奪流量與增長的方法論。

但最近兩年,由於消費預期轉變和市場競爭加劇,致使這些品牌的單店營收和坪效出現下滑。從2024年財報披露的數據來看,美邦、森馬、海瀾之家和報喜鳥等多個品牌的單店營收下滑均達兩位數,其中美邦的單店營收下滑幅度甚至高達70.84%。

單店營收的下滑,導致服飾品牌的關店潮。2024年,美特斯邦威關店比率最高達到47.44%,太平鳥、嘉曼服飾安奈兒等超過20%,而關店總量最多的是森馬,為1104家。

在提升坪效的壓力下,各大服飾品牌紛紛將目光瞄準了其他火爆的品類,比如運動服飾、童裝。

童裝已經成為森馬的核心增長引擎。2024年,森馬集團兒童服飾營收突破百億,達到102.68億元,佔比達到七成。除了巴拉巴拉,森馬旗下其他兒童服飾品牌均在發力。2025年上半年,森馬集團兒童服飾營收43.13億元,佔比70.15%,增長5.97%。而原本的休閒服飾板塊,營收17.23億元,佔營收比重28.02%,下降4.98%。

(來源:森馬集團官網)

來源:森馬集團官網

無獨有偶,安踏早已在2023年推出「安踏少年」子系列,定位在全面滿足新生代更多新興的細分運動需求。2024年,安踏兒童營收突破100億元,成為首個營收破百億的兒童運動品牌。過去兩年,李寧落地青少運動店,將客羣縮小到13-18歲的中學生羣體,李寧Young的店效也表現不俗。2025年上半年,李寧Young線下零售流水同比增長超10%。

更多玩家的入局,也讓一些傳統童裝品牌掉隊。比如中高端童裝品牌安奈兒2025年上半年營收2.63億元,同比下滑23.74%,陷入虧損狀態(虧損0.29億元);嘉曼服飾2025年上半年營收4.97億元,同比微增4.97%,淨利潤0.64億元,同比下滑30.65%。

運動户外賽道,更是近兩年服飾企業角逐的重點。定位高端男裝品牌的雅戈爾,除了豪擲15億元收購法國奢侈童裝品牌BONPOINT外,還通過合資北歐品牌HELLY HANSEN,主攻航海和滑雪户外場景。2025年上半年,HELLY HANSEN營收增長提升至127%。在此之前的2024年,HELLY HANSEN銷售增速也達到116%。

美邦服飾自周成建迴歸后,制定制定「潮流户外」品牌升級策略與「5.0新零售」策略,具體提出「抓鳥計劃」和「萬家生活館」目標,要做中產三寶之一的「始祖鳥」平替,在全國各地新開多家體驗館,發展全域新零售業務。但從業績來看,改革似乎尚未看到成效。

時至今日,户外賽道已經高手雲集,除了駱駝、探路者等本土品牌,還有北面、迪卡儂等國際玩家,就連主打羽絨服的波司登、防曬衣的蕉下也在積極佈局衝鋒衣賽道。

而「男人的衣櫃」海瀾之家,從2017年以后逐漸進入女裝、童裝、職業裝定製、居家生活服飾等細分領域,推出高端女裝品牌OVV、高端嬰童品牌英氏(YeeHoO)和潮牌男裝黑鯨(HLA JEANS)等。2024年,海瀾之家其他品牌營收26.68億元,同比大增32.38%。到了2025年上半年,海瀾之家其他品牌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億元,同比大增65.57%。

如今,服飾企業已經分不清原本的主營業務和品牌,紛紛向火爆的賽道進軍,讓服飾行業呈現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競爭格局。

然而,各大服飾品牌不僅面臨着其他品牌的「跨界」競爭,還面臨着服飾白牌的衝擊。在消費端,「消費降級讓白牌有了崛起的機會,人們追求性價比,喜歡優質平價的商品,正如網友評價那樣,不是大牌買不起,而是白牌更有性價比。」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與此同時,中國的供應鏈優勢和數字化,成為白牌服裝不斷滋生的温牀。在SHEIN平臺上,一件連衣裙從設計到上架僅需7天,價格卻不到傳統品牌的1/3。這種「小單快返」模式不僅滿足了消費者對潮流的即時需求,更通過「數據驅動」精準捕捉消費痛點——平臺算法能實時分析熱搜關鍵詞,將「多巴胺穿搭」「BM風」等潮流元素快速轉化為商品。

此外,阿里「1688嚴選」,抖音「抖音產業帶服務商權益」,拼多多的「百產計劃」,淘寶推出「淘寶星產地」等電商平臺的政策扶持,也幫助白牌商家以較低的成本實現品牌推廣和銷售增長。

品牌跨界、白牌涌現,讓中國服飾行業競爭愈發激烈。

突圍之道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服飾企業若想突圍並持續成長,需採取多維度、靈活且具有前瞻性的策略。實際上,一些服飾龍頭已經早已着手佈局。

以安踏為例,其洞察到運動服飾消費呈現出消費圈層化、場景細分化、功能專業化、表達個性化的「四化」趨勢,將目光對準差異化定位,打造多品牌多品牌在多個細分領域建立起領導者地位,覆蓋了全場景、全人羣和全賽道,使其具備穿越周期的抗風險能力。

(來源:安踏官網)

來源:安踏官網

在這一戰略目標下,安踏向上遊產業鏈延伸,在基礎研發方面投入重金。2024年,安踏體育牽頭成立了行業首個創新聯合體,整合約60所高校、10所科學院,超過3000家上游供應商及幾百名全球專家的產業鏈資源,併成為行業內全球首家獲得國際創新ISO認證的企業。在科技成果轉化上,安踏膜、柔心紗、前掌之王等自研科技獲得訂單及口碑雙豐收。

今年上半年,安踏集團研發投入近10億元,同比增長8%,過去10年累計創新投入超200億元。未來五年預計將再投入200億元用於自主創新研發。目前,安踏集團已在中國、美國、日本、韓國、意大利、荷蘭和德國設立了七大設計研發中心,與超過70所高校和研究機構、250多位專家及800多家供應商建立了合作關係。

作為一個專業的運動品牌,李寧也將提升技術壁壘作為品牌的護城河。2025年上半年,李寧研發投入同比增長8.7%,近10年來,李寧累計研發投入已超過38億元。同時,李寧還構建了從科技成果到產品應用的高效轉化體系,讓實驗室里的技術能快速走進消費者的運動場景。

「衣中茅臺」比音勒芬,則始終聚焦高爾夫運動服飾細分賽道,通過持續技術投入與戰略轉型升級,構築起難以複製的產品競爭壁壘。2025年上半年研發支出投入佔比達3.92%,領先於行業水平。持續的技術投入,讓產品在功能性、舒適性上形成差異化優勢:例如採用透氣吸濕面料、抗皺耐磨工藝,贏得更多消費者的信賴。公開信息顯示,比音勒芬T恤品類連續7年市場佔有率第一,高爾夫服飾品類連續8年市場佔有率第一,核心品類的龍頭地位穩固。

除了提升產品價值外,許多服飾品牌還在渠道端進行變革。中國服飾品牌大多是從線下發家,但最近幾年,各大服飾品牌紛紛關閉業績不好的門店。比如,從2022年開始,森馬遭遇了新的挑戰——線下門店遇冷,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這一年,森馬關閉了58家家直營店、76家加盟店、293家聯營店。到了2025年上半年,受加盟、聯營門店負增長影響,期內森馬服飾總門店數量減少89家。

安踏也在實施「關閉低效門店,小店改大店」的戰略。從2025年上半年開始,安踏開始在低線城市關閉年店效低於200萬元的老舊加盟店,並將多個小門店整合成 「大店模式」(如旗艦店、奧萊店),以提升客單價和坪效。與年初相比,今年上半年安踏主品牌門店淨減少了10家。

與此同時,電商業務卻成為許多服飾企業的增長點。以安踏為例,2025年上半年,安踏集團電商收入佔總營收的34.8%,較2024年同期的33.8%提升1個百分點,按絕對金額計算同比增長17.6%。雖財報未單獨披露安踏品牌線上收入佔比,但集團整體線上渠道的強勁增長,無疑為安踏主品牌貢獻了重要增長動能。這似乎也印證了安踏近年來深化數字化轉型的戰略成效——線上渠道已成為品牌觸達年輕消費羣體、拓展市場覆蓋的核心抓手。

這或許與電商平臺的政策變化相關,除了服飾品牌的聚集地淘寶之外,京東也頻頻加碼服飾品類。

2024年9月,京東宣佈追加10億投入全面佈局服飾品類,目標是將京東服飾打造成潮流尖貨聚集地。而在今年4月,京東又宣佈將重點夯實服飾、美粧、運動户外等品類的「質價比」,並且立下目標,要在2025年砸出100個過億單品、2000個千萬爆款、30000個百萬商品。

時至今日,京東服飾已成為京東重要的增長極——2024年,京東成交破億的時尚品牌數量、店鋪數量同比均實現雙位數增長。2025年京東618期間,超600個鞋服品牌成交額同比增長超100%、超500個美粧品牌增長翻倍、超600個運動户外品牌增長翻倍。

綜合來看,服飾企業的變革,是在迎合消費者趨勢變化和渠道變遷的基礎上,對產品和銷售乃至產業鏈體系的重塑。它們已經不再侷限於產品的簡單售賣,而是更加註重通過科技感構建品牌故事,傳遞品牌價值,最終實現對消費者心智的全方位戰佔領。

*本文為藍鯊消費原創,作者張二河。歡迎加藍鯊消費首席交流官(WX:L15811243757),關注公眾號:藍鯊消費(ID:lanshaxiaofei),深度研究消費產業,記錄和陪伴新品牌成長,歡迎加入藍鯊交流羣。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