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一顆「新葯」引爆板塊!港股創新葯主題ETF「蹦極」

2025-09-17 19:44

藥捷安康「魔幻行情」引爆爭議

港股創新葯板塊近期上演了一場罕見的「心跳」行情。

藥捷安康-B(2617.HK,下稱「藥捷安康」)前一天剛玩完「暴漲63%又閃崩收跌」的蹦極走勢,多隻港股創新葯ETF又在9月17日開盤時,就「霸榜」跨境ETF跌幅榜,多隻產品跌超1%。

這家剛上市不足三個月、還沒一分錢營收的生物製藥公司,短短六天股價飆漲超550%,甚至一舉躋身千億市值俱樂部,更火速被納入多隻指數成分股,引得指數產品被動「上車」,同時引發「憑什麼?」的廣泛爭議。

劇烈波動背后,不僅ETF投資者很「受傷」,創新葯投資的高風險特性再次引人深思。有指數投研人士受訪稱,核心爭議在於,為什麼一隻上市不到三個月、尚無業績支撐的新股,可以被納入指數成分股,且佔據了不低的比重。

而相關基金公司人士向第一財經透露,事件發生后,已和指數公司進行溝通。

港股創新葯ETF領跌

9月17日,港股創新葯主題ETF早盤即陷入調整,並佔領跨境ETF的跌幅榜。截至收盤,銀華國證港股通創新葯ETF下跌2.98%,位居跌幅榜首;匯添富國證港股通創新葯ETF同樣下跌2.29%;此外,博時恆生港股通創新葯精選ETF、工銀國證港股通創新葯ETF等多隻產品跟跌,跌幅均超1%。

此番走勢或與前一交易日創新葯個股的劇烈波動有關相關。9月16日,藥捷安康的股價出現極端行情,早盤暴漲超63%,隨后迅速回落,最終收跌5.73%,全天振幅近124%,堪稱 「蹦極式」 波動。

這一表現不僅賺足市場目光,更迅速傳導至多隻創新葯ETF。當日收盤,銀華基金、工銀瑞信基金旗下的國證港股通創新葯ETF領跌ETF市場,二者分別下跌2.31%、2.12%。當日跨境ETF跌幅前15位中,14只均為創新葯、生物科技等相關主題產品。

對於股價的異常波動,藥捷安康在16日中午發佈公告稱,董事會確認集團的業務營運維持正常,且集團的業務營運及財務狀況並無重大變動。董事會不知悉股價及成交量異常變動的任何原因。

儘管發佈了澄清公告,藥捷安康的股價在17日依舊呈現較大波動的狀態,從開盤的185港元/股,一度衝高至260港元/每股,隨后震盪收盤落至209.2港元/每股,單日上漲8.96%,但全天振幅達到45.78%,市場博弈情緒持續升溫。

藥捷安康是一家以臨牀需求為導向、處於註冊臨牀階段的生物製藥公司,專注於發現及開發腫瘤、炎症及心臟代謝疾病小分子創新療法。其自6月23日登陸港交所,初期並未引起廣泛關注,但進入9月后,其股價逐步進入暴漲通道。

這背后是哪些因素推動?對於藥捷安康股價的階段性暴漲,有業內人士認為,多重因素共同構成推動力量,其中 9 月 8 日公司股票被納入港股通標的,同時成為恆生港股通創新葯等 9 條指數的成分股,是重要推力之一。

數據顯示,9月8日至9月15日的短短六天,藥捷安康的股價暴漲557.69%,市值達到1647億港元,進入港股千億市值藥企行列。

成交量的急劇放大,也反映出資金湧入的強度。在被納入港股通的首日(9月8日),藥捷安康的成交額從前一日的0.13億港元迅速增至1.96億港元,增長超過十倍。自12日起,該股的成交額進一步放大至26.13億港元,並於16日創下45.43億港元的歷史新高,較納入前水平呈現數百倍增長,市場交易熱度可見一斑。

從港股龍虎榜數據亦可看出,南向資金的持續加碼成為重要支撐。Wind數據顯示,自9月10日起,港股通連續多個交易日加倉藥捷安康,16日更是加倉103.7萬股至409.95萬股,持有市值升至為7.89億港元。

新股快速納入指數引爭議

藥捷安康近期的「蹦極」行情,不僅引發市場對其股價異常波動的關注,更將爭議焦點引向了劇烈波動前一日,該股被納入國證港股通創新葯指數的合理性問題。

按照國證港股通創新葯指數編制方案,該指數的選樣空間需滿足多重硬性條件,如納入互聯互通標的,公司近一年無重大違規、財務報告無重大問題;公司最近一年經營無異常、無重大虧損以及考察期內股價無異常波動等。

然而,藥捷安康上市尚不足三個月,且近五年淨利潤持續為負。今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公司上半年仍未產生任何營收,税前虧損達1.23億元。從半年報中還可看出,該公司銷售成本為0、員工也集中在研發部門等信息,也印證了其尚處於產品研發階段、尚未有產品上市的現狀。

「這個核心爭議在於,為什麼這樣一隻上市不到三個月、且尚無業績支撐的新股可以被納入指數成分股,且佔據了不低的比重。」一位指數基金投研人士對第一財經説,儘管其他指數也將藥捷安康納入成分股,但是權重比較小,影響力也相對較弱。

第一財經查閲國證指數官網發現,在將藥捷安康納入指數前,該公司並未發佈相關公告。此外,截至9月17日,港股通創新葯指數的樣本詳情頁面仍顯示為8月數據,並未更新列入藥捷安康。

就此,第一財經致電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下稱「深證信息」),對方工作人員迴應稱,一般來説,樣本股定期調整的情況是不會特意公告的,而是按照編制方案來調整。其次,官網指數的樣本詳情數據是在月底進行定期更新。

按照國證港股通創新葯指數編制方案,指數樣本股實施季度定期調整,於每年 3 月、6 月、9 月和12 月的第二個星期五的下一個交易日實施。此外,第一財經記者從交易所ETF申贖清單中也發現,藥捷安康在9月15日起出現在申贖清單中。

目前, 跟蹤國證港股通創新葯指數的產品數量共有9只(不同份額分開計算),包括5只ETF產品,跟蹤產品規模近360億元。據同花順數據測算,截至9月16日,港股創新葯ETF、港股通創新葯ETF的持倉佔比分別為5.51%、4.59%。這意味着其股價劇烈波動對相關產品的淨值產生了直接影響。

「整個過程和指數公司持續進行了溝通。」相關基金公司內部向第一財經透露,指數公司在調整成分股的時候,會提前告知相關產品公司,方便基金經理根據自身策略準備相關建倉方案。

「國證港股通創新葯指數是季度調整,調倉比較快,按照指數編制規則可能會產生將新公司納入的情況。」某指數大廠公司人士也告訴第一財經,ETF主要是看跟蹤誤差,因此每家操作也不一樣。

該人士續稱,儘管基金公司無法干預指數公司的調整決策,但在調倉過程中擁有一定的操作自由度,不同公司的調倉跟進時間也可能不同。從不同產品的淨值表現也能看到,不同公司的跟蹤程度也不一樣。

此次爭議主要集中在被動指數產品領域。某中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告訴第一財經,「創新葯企業的股價高波動本就是行業特性,但被動產品因必須跟蹤指數,不得不被動承受這種波動。相較而言,主動權益產品可能不會買入這種缺乏基本面且上市較短的個股。」

他認為,主動權益產品的投資決策更注重安全邊際和長期邏輯。創新葯公司出現這樣的「過山車」的情況,影響力可能並未波及主動權益產品,相關產品的申購情況也不會因此受到顯著衝擊。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