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AI商業化奇點已至,AI應用如何重構千行百業?

2025-09-17 18:22

(來源:華安基金許之彥)

01

從「模型為王」到「應用致勝」,

AI開啟科技產業新增長周期

  從ChatGPT橫空出世到如今已有數年時間。隨着人工智能智能技術的演進,市場的關注焦點已經逐步從單純追逐人工智能概念轉向擁抱人工智能商業化落地。如果説過去數年是以基礎大語言模型能力迭代為核心的模型為王時代,那麼今年市場正全面進入一個應用致勝的新業態,其標誌是服務於各類垂直領域的AI工具百花齊放。市場重心已從展示模型的理論能力和描繪人工智能的宏偉藍圖,轉向更加兼顧創造可落地的應用商業價值。

  人工智能對於其他行業的賦能覆蓋了方方面面,貫穿於各行各業從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市場銷售、客户服務到經營管理的每一環節。無論是農業的智慧育種、製造業的智能生產,還是金融的風控決策、廣告的創意生成,人工智能都有望以強大的輔助能力,深度賦能產業形態,大幅提升效率與服務質量,開啟全面智能化、高效化的新時代。

圖1:人工智能在各個行業的潛在應用

數據來源:大數據AI智能圈公眾號,華安基金

數據來源:大數據AI智能圈公眾號,華安基金

  中國人工智能應用發展潛力巨大,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中國此前十余年移動互聯網的深度普及和平臺生態的高度成熟,不僅為AI應用提供了廣泛的用户基礎和多樣化的落地場景,也為模型的快速迭代與產品化提供了理想的「實驗場」,還給人工智能的應用落地準備了廉價的算力基礎。從用户數量來看,截至2024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到11.08億人,較2023年同期淨增1608萬人,互聯網普及率提升至78.6%,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從算力來看,截至2024年6月,中國累計算力資源已達246 EFLOP/s(包括公有與商用數據中心),預計到2025年內將突破300 EFLOP/s;從基礎模型來看,多家國內人工智能巨頭研發的大模型,如Qwen、Kimi、Deepseek等都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這些條件都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

  當前,由應用落地驅動的人工智能行業發展方興未艾。在國務院人工智能+行動的引導下,中國各行各業都將會更加深入地接入人工智能產品,人工智能產品更加深刻地賦能實體經濟。如今,人工智能投資的核心領域正從侷限於少數掌握頂尖模型技術的公司,擴散至能夠大規模、高效率部署AI應用,並率先實現商業變現的企業。

02

AI商業化浪潮演進:

人工智能應用落地加速推進

  隨着近年來技術快速突破,AI逐漸成為繼個人電腦、互聯網之后的第三次科技浪潮。從2022年ChatGPT的誕生到2025年DeepSeek-V3.1的問世,推動AI進入一個由應用落地驅動的新紀元。在政策引導和市場投入的雙重驅動下,中國AI產業規模預計到2029年將突破1萬億元。(數據來源:艾瑞諮詢)

  模型能力的提升正加速AI在各類應用場景的業績釋放。以廣告營銷為例,AI技術通過多模態內容理解,顯著提升了廣告推薦的精準度,從而提高了用户點擊率和觀看時長。海內外的人工智能巨頭,如Meta、谷歌、騰訊和快手等公司均通過部署AI技術實現了廣告量價齊升。例如,Meta利用AI精準推薦,帶動了廣告曝光量和單價的持續增長。騰訊的廣告平臺通過升級算法系統,大幅提升了投放穩定性和達成率。快手則利用AIGC營銷素材,有效提升了營銷轉化率。

圖2:中國AI廣告營銷行業產業鏈示意圖

  資料來源:觀知海內諮詢整理,招商證券,華安基金;

  資料來源:觀知海內諮詢整理,招商證券,華安基金;

所提及個股僅作為示例,不作為投資建議

  SaaS也成為AI落地的關鍵戰場,龍頭企業通過將AI深度嵌入財務、供應鏈、客户關係管理(CRM)等核心流程,推出了智能化助手和AI代理(AI Agent),幫助客户實現決策自動化和運營效率的飛躍。又如遊戲行業,一些AIGC遊戲平臺通過AI升級推薦算法,成功改善了遊戲內容的分發機制,讓更多新遊戲和優質內容獲得曝光。這不僅使平臺內排名11至50名的遊戲流水同比增長超過一倍,還推動了頭部遊戲的更新頻率。此外,一些遊戲平臺還不斷推出AI創作工具,如Cube 3D模型生成功能,以降低開發門檻,優化創作者生態。

  與注重企業級服務的美國相比,中國的人工智能產業憑藉其成熟的移動互聯網生態和龐大的用戶數據,在消費端應用場景上佈局更廣。我國人工智能巨頭將AI技術與「內容-社交-電商-支付」的商業閉環相結合,在廣告營銷、視頻生成、電商等實現快速迭代和高效的商業變現。除此之外在發展相對滯后的B端AI應用,也有企業正加速追趕,推動AI在本土業務場景的落地。整體而言,隨着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重點愈發轉向應用落地,受益於中國巨大的潛在用户基數、強大的技術底藴以及廣闊的應用前景,中國人工智能企業必將在人工智能+的廣袤空間里大顯身手。

03

擁抱人工智能應用趨勢,

選港股通恆生科技ETF(520840)

  當今,全球AI的發展焦點已經明確地從基礎模型的參數競賽,轉移到應用落地和商業變現的務實階段。而中國人工智能行業憑藉深度整合的數字商業生態,獲得了得天獨厚的優勢,能夠以更高的效率和更快的速度將AI技術轉化為切實的商業成果。

  在AI應用浪潮席捲全球的背景下,選擇合適的投資工具至關重要。恆生港股通科技主題指數憑藉其高度聚焦於人工智能的編制方案,成爲了精準捕捉中國AI應用時代紅利的理想標的。相較於挑選個股,藉由指數投資更為穩健,更能覆蓋橫向的全應用領域,從而全面地投資於人工智能應用浪潮。其編制方案嚴格限定了成分股的行業範圍,精準聚焦於核心AI科技領域,不含醫藥、汽車、家電等泛科技行業,從而涵蓋更完整的AI全產業。

表:恆生港股通科技指數前十大成分股

上述提及個股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建議

  該指數的前十大成分股均為中國科技領域的龍頭企業,合計權重73.24%,集中度高、彈性強,能有效代表港股AI產業的應用落地驅動力。騰訊和快手在廣告領域的收入激增,阿里巴巴雲業務的強勁復甦,美團在物流效率上的持續突破,小米和聯想在端側AI硬件上的前瞻佈局,以及中芯國際在算力基石上的核心地位,還有快手和嗶哩嗶哩動畫這樣的流媒體平臺則用AI賦能內容創作和內容推薦等等,都是中國人工智能應用落地的有力體現。

  綜上所述,當前以AI為代表的全球科技浪潮開啟了全新的產業革命周期。恆生港股通科技主題指數通過其精準的選股策略,將這些驅動中國未來的核心AI力量一攬子納入,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全面、高效且高彈性的工具,以分享這場AI應用落地所帶來的時代紅利。對於着眼於未來的投資者而言,當前正是把握這一成長前景廣闊的投資機遇的有利時機。港股通恆生科技ETF(520840)緊扣人工智能行業脈搏,助力投資者一鍵化投資本輪人工智能行情。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