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6分鍾上菜? 太二酸菜魚迴應是否「預製」

2025-09-17 16:45

  文|《BUG》欄目 羅寧

  今日,太二酸菜魚因「下單后6分鍾上菜」的相關報道登上熱搜。

  《BUG》欄目聯繫多家太二酸菜魚門店,針對最受公眾關注的「是否活魚現殺」「是否預製菜」「最快多久上菜」等相關話題進行了解,有門店員工迴應稱,「活魚每天早上送到門店后先進行處理醃製,之后再快速上菜」,還有店員提到,「酸菜魚等熱門菜品上菜時間為15~20分鍾」。但有消費者在近期用餐后評價道:「之前一直以為酸菜魚是活魚現殺,前兩天吃,感覺魚肉有點發酸發澀,品質特別不好。」

  實際上,由於預製菜話題持續引發關注,太二酸菜魚所屬的九毛九近年來股價持續下跌,近一年來股價已較最高點跌超60%。

  業內人士指出,太二已不再是那個能讓消費者無條件排隊的「神話」。其賴以成功的單一爆品策略,在經歷了市場的新鮮感退潮和大量模仿者的圍剿后,正顯示出其脆弱性。當消費者不再為「宇宙第二好吃」的噱頭買單時,業績下滑便成為不可避免的結果。

  風暴眼中的「活魚」,其實是集中「現殺」

  據多家媒體報道,在太二門店點單后,招牌菜「老罈子酸菜魚」僅用時6分鍾便端上餐桌,另一道小炒「菜花炒肉」更是快至4分鍾。引發消費者對「料理包加熱」的猜測。

  對於「活魚現做」這一關鍵問題,太二母公司九毛九迴應表示,太二全新的鮮活門店自今年3月正式推出,於二季度向全國逐步鋪開,目前有68家,預計到今年年底完成150家門店調改,2026年完成所有門店調改。

  不過,在不少消費者看來,這並非「現點現殺」,而是在門店集中「現殺」,也有消費者疑惑:目前鮮活門店還是太少,而且在今年推廣鮮活門店之前,是不是意味着以前就是「預製」?

  《BUG》欄目發現,儘管官方表示每日都是新鮮活魚提前醃製,但近期也有消費者在品嚐后表示「(魚)肉有點酸,有點澀,品質特別不好。」還有消費者提到:「小炒牛肉外面是涼的里面是燙的,什麼原因不用多説吧。整體用餐還算及格,魚的味道沒以前好了,有點腥味。」在黑貓投訴 【下載黑貓投訴客户端】平臺上,太二酸菜魚涉及投訴多集中於食物中有異物,食用后出現身體不適等相關問題。

  股價暴跌,虧損加劇

  根據九毛九集團發佈的2025年上半年財報,集團整體業績承壓,而作為營收貢獻超過70%的絕對支柱,太二品牌的失速明顯。

  2025年上半年,太二品牌實現營收19.46億元人民幣,相較於去年同期的22.48億元,同比下滑了13.3%。這一跌幅超過了集團整體的下滑水平,表明核心品牌已經出現嚴重下滑。店鋪層面的經營利潤為2.62億元,同比下滑15.65%,顯示出其賺錢能力正在變差。

  半年報表示,這主要由於太二酸菜魚自營餐廳的數量由去年6月30日的612家降至今年上半年的547家,數量減少了65家,且太二酸菜魚餐廳的同店銷售亦有所減少。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太二酸菜魚閉店的相關內容依然經常出現並引發討論。

  而在更受關注的客流關鍵指標方面,太二酸菜魚也下滑明顯,2025年上半年,其翻檯率為‌3.1次/天‌‌,作為對比,海底撈上半年自營餐廳整體翻檯率為‌3.8次/天‌,同店翻檯率同樣為3.8次/天。而在太二酸菜魚2019年爆火時,其翻檯率曾達到4.8次/天,這一數據和同期海底撈的翻檯率持平。

  此外,近日,深交所發佈公告稱,港股通標的證券名單發生調整並自9月8日起生效。根據最新名單,九毛九在內的總計20只標的證券被調出,這也反映出太二酸菜魚以及母公司九毛九目前在資本市場的降温。

  資本市場也有較明顯反應。太二酸菜魚母公司九毛九的股價,從2021年曆史高點的近38港元,一路暴跌至如今的2-3港元區間,市值蒸發超過九成。近一年來,則從最高時的5.73元港幣下跌至2.26元港幣,跌幅超60%。近期,九毛九更是因不滿足相關指數的市值和流動性要求,被正式剔除出「港股通」名單,進一步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

  行業競爭激烈,太二「貶值」

  行業分析師張書樂認為,太二酸菜魚的相關話題持續登上熱搜,在於其「網紅」的標籤逐漸不再稀缺。他認為,網紅品牌本身就很容易變成流星,通過社交網絡爆紅,在此期間,消費者爲了「炫耀」而沒有太多價格敏感性,也對其口味並無太多要求,有些不求最好、只求最貴的味道。

  他表示,此前太二酸菜魚火爆后持續擴張,進而變為街頭隨處可見店鋪,但當網紅元素不再,社交貨幣「貶值」,昔日迟鈍的價格敏感性就敏鋭起來,不僅口味、價格問題爆發,是否預製菜、是否中央廚房配送、是否有上述情況還高價的問題,就讓消費者的不滿指數級飆升,加劇了吐槽的烈度。

  業內人士指出,太二已不再是那個能讓消費者無條件排隊的「神話」。其賴以成功的單一爆品策略,在經歷了市場的新鮮感退潮和大量模仿者的圍剿后,正顯示出其脆弱性。當消費者不再為「宇宙第二好吃」的噱頭買單時,面臨眾多業內跟隨者競爭,其業績下滑便成為不可避免的結果。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