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7 15:30
將不會錯過我們最新的推送
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年度股東大會早已是投資界公認的年度盛會。多年來,觀眾們習慣了聆聽沃倫·巴菲特的侃侃而談,而查理·芒格則多半保持沉默,常以一句「我沒有什麼要補充的」淡然迴應。但只要芒格開口,他坦誠直率、一針見血的表達風格,總能流淌出獨特的「芒格式智慧」,讓在場聽眾深受啓發。
《芒格之道》這本書為我們打開了探尋芒格智慧的一扇窗——它完整記錄了1987年至2022年間,芒格在西科金融與每日期刊股東會上的講話。
作為這兩家企業的董事長,他在這些場合中扮演了類似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年會上的「主角」角色:不只是偶爾展露鋒芒,而是用數小時的時間做長篇開場白,細緻介紹每日期刊的經營現狀,直言不諱地分享自己對人對事的態度;隨后,他也會更坦率、更完整地迴應股東們的提問。正是這些內容,讓我們得以更全面地觸摸到芒格的思想脈絡與內心世界。
啟示一:讀懂「好生意」的底層邏輯
真正頂尖的商業模式,從來都是稀缺品
投資圈里有兩種常見現象:有人頻繁買賣,有人長期不動。表面看截然不同,但把時間軸拉長到十年,這兩類人的業績往往都很平庸。問題的核心,就在於對「好生意」的認知存在偏差。
前者是低估了好生意的稀缺性,用太低的標準衡量機會,結果滿眼都是「可投項」;后者則是高估了自己識別或理解好生意的能力,把普通標的當成了寶貝。
在芒格眼中,高確定性的投資機會鳳毛麟角。他曾説:「《華盛頓郵報》和可口可樂算是確定性最高的了,其他的投資都沒法和它們比。像可口可樂這樣的投資,最能經得起時間考驗。它們天生麗質,誰來經營都差不了。這種好公司的股份,我們會牢牢抓在手里。」
跨越投資難關:真正看懂生意
從長期視角看,決定投資者最終成敗的關鍵,從來不是精準預判幾個季度的業績,也不是僥倖做對幾次波段操作,而是對生意理解的深度差異。
投資研究中,很多問題的複雜度遠超想象。就像零售業態(比如曾經火熱的社區團購、當下流行的即時零售),它們往往有共性:海外難尋成熟的參考先例,且涉及供應鏈、平臺運營、物流履約、消費者洞察等多個維度。
面對這類問題,投資者的理解往往千差萬別,很難得出置信度高的判斷。所以,把生意真正看懂,本身就是一道難關。
在芒格看來,投資這條路,終究要跨過這道坎,而紮實的研究極具價值。他曾説:「首先,可以看一家公司的歷史記錄,從它的歷史記錄中推斷它的未來。
不過,肯定沒這麼簡單。真這麼簡單的話,誰都會做投資了。根本在於,要看懂生意本身——清楚一家公司面臨哪些威脅、擁有哪些機遇、競爭地位如何等。只看過去的業績增長情況、過去的資本收益率、過去的銷售額,難以準確地預測公司的未來。只有在深入瞭解生意的基礎上,才能比較準確地預測公司的前景。」
如果深度研究以后還是沒法得出確切結論,我們就得對自己誠實,把它歸到「太難」的籃子里。「我們有三個籃子,分別是:‘進入’、‘退出’、和‘太難’……我們必須對潛在的投資有特別的洞察力,否則,我們就會把它放進‘太難’的籃子里。」
啟示二:評估公司管理的核心要訣
管理層的判斷力,是投資與研究決策中不可忽視的關鍵環節。畢竟,生意由人經營,也可能因人而坍塌。但這里有個常見的認知誤區:很多投資者會把對基本面的不確定性判斷,過度寄託於管理層的預測(比如董事長承諾未來數年實現高增長)。這種做法或許能讓股價短期走高,卻埋藏着長期風險,現實中因之虧大錢的案例比比皆是。
那麼,芒格是如何應對這一難題的?
1)不為管理層付出溢價
芒格與巴菲特固然青睞優秀的管理層,但在投資決策中,從不會因為管理層出色就支付高於資產本身的價格。他們買入資產的價格,始終略低於其內在價值。在他們看來,優秀的管理層本就是資產價值的一部分,而非額外加價的理由——巴菲特從不會因為管理層優秀,就為資產支付高出價值的價格。
2)判斷必須基於歷史證據
有些管理層尚未證明過自己,也未曾創造過可觀的資產價值,卻有人篤定他們日后能取得非凡成就,這樣的邏輯顯然經不起實踐檢驗。芒格的做法則更穩妥:他會觀察管理層的為人處世與文化背景,從他們過去的行事中尋找蛛絲馬跡,用歷史表現作為判斷依據。
3)關注簡單、清晰、可識別的報表
查看管理層的歷史記錄時,核心是瞭解公司對留存收益的使用是否合理。但問題在於,很多公司的歷史記錄並不透明。
芒格曾説:「99%的管理層都把水攪得很渾,讓你看不清留存收益的投資效率如何。像麥當勞這樣的公司,在發展初期很容易看出來,它有能力開很多家分店。麥當勞在蒙大拿州很賺錢,它的生意模式可以複製,到了愛達荷州一樣賺錢。大多數公司不是麥當勞,沒那麼容易看出來。」
查理・芒格的智慧,從來不是晦澀難懂的理論堆砌,而是紮根於對商業本質的深刻洞察與對人性規律的通透理解。從認清好生意的稀缺性,到穿透表象看懂生意的底層邏輯,再到理性評估管理層的真實價值,每一條啟示都在提醒我們:投資的成敗,終究取決於認知的深度與堅守原則的定力。
或許我們無法復刻他的投資軌跡,但可以像他那樣,帶着耐心與謙遜去觀察、去思考、去實踐,不追逐喧囂的機會,不迷信虛幻的承諾,只在真正看懂的領域里深耕。畢竟,正如芒格所踐行的,投資的要義從來不是戰勝市場,而是先戰勝自己的貪婪與盲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