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7 15:13
中概股一夜狂歡,港股科技股立馬搶過交接棒。
周三,恆科指強勢上攻,站上6200點,創下近4年新高。
盤中,恆生科技指數漲超4%,突破3月前高,創2021年11月底以來新高;恆指、國指均漲超1%。
港股「AI敍事」迴歸,科技股、芯片股掀起狂歡潮。
BAT三巨頭火力全開,百度暴漲16%領銜,騰訊控股市值重返6萬億,阿里巴巴-W重返3萬億港元。
盤中,百度一度狂飆近20%領漲成分股,創下2023年10月以來新高,現漲超16%。
阿里巴巴-W漲近7%創2021年10月以來新高,京東漲超6%創4個月新高,美團大漲約6%,騰訊漲超2%。
據傳中芯國際據正在測試中國首款國產DUV光刻機。中芯國際大漲5%,最高見67.55港元,股價也創歷史新高。
今年來,中芯國際、阿里巴巴-W累計漲幅皆超100%,百度、騰訊控股累漲60%。
截至發稿,南向資金淨買入超57億港元。
今年來,南向資金持續加碼買入港股,並連續17周保持淨流入態勢。
年初至今,南向資金淨買入額超萬億港元,刷新歷史紀錄,且超越了2024年全年。
Wind數據顯示,截至上周(9月12日),南向資金周度淨買入港股608.22億港元,環比上升84.0%,單周淨流入規模創下5月份以來新高。
緣何爆發?
今天港股爆發,受多個因素驅動。
從宏觀層面來看,中美馬德里會談落地,TikTok問題達成基本框架共識,中美元首會晤預期持續升溫。
周二,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第四次延長對TikTok的禁令執行寬限期,本次延迟3個月至12月16日。
另外特朗普表示,將在本周五同中方領導人通話;美國財長貝森特也確認稱「是否舉行會晤將由兩國領導人在周五的通話中決定」。
中信證券分析認為,具體元首會晤形式可能取決於中美進一步談判成果的廣度與深度,后續一個月可將雙方前期對接與成果視為關鍵信號,若最終確定會晤形式為特朗普對華國事訪問,可能進一步好於市場預期。
疊加稀土管制牽制與中期選舉需要,特朗普更可能選擇對華「尋求交易」,而非「極限施壓」,所謂涉俄二級關税落地概率極低。
國內來看,日前國家網信辦召開網絡安全企業家座談會。
會上強調,頭部企業需扛起「卡脖子」技術攻關責任,加速研發自主可控安全芯片以突破壟斷。
百度、華為等16家企業負責人就網絡安全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值得關注的還有,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今天發表最新《施政報告》。
他提到,香港將通過「科企專線」協助內地科技企業來港融資,探索縮短股票結算周期至T+1;推動更多海外企業來港第二上市,協助中概股以香港為首選迴歸地;推動港股人民幣交易櫃檯納入「股票通」南向交易等。
港股迴歸「AI敍事」
當前,港股盈利能力正持續改善,科技股增速一馬當先。
據興業證券數據,2025年二季度,恆生指數、恆生科技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2.45%、14.43%,淨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1.12%、16.18%。
資訊科技業、非必需性消費業、金融業增速領先。
其中,在人工智能推動下,資訊科技業Q2淨利潤單季度同比增速為29.67%,高於Q1的26.76%。
圖源: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整理
港股正從「外賣敍事」迴歸「AI敍事。
據彭博行業研究,中國科技巨頭正在人工智能領域大舉支出。
阿里巴巴、騰訊控股、百度和京東等中國大型互聯網公司總資本支出在2025年將達到320億美元,較2023年的130億美元增長一倍多。
招商證券認為,AI仍是港股主線。從基本面看,AI雲業務保持高增速。Q2國內雲廠商AI需求旺盛驅動收入加速增長,中國民營企業雲服務收入增長4年來首次超過國有電信公司。
自研芯片成為近期 AI 大廠新的催化,並且近期市場逐漸呈現「重模型、輕應用」的特徵。從海外視角來看,博通、甲骨文財報驗證了 AI 持續高景氣,海外映射仍然存在。
華福證券也表示,在人民幣升值、美聯儲降息預期強化的背景下,看好港股「追趕」行情,從「外賣敍事」迴歸「AI敍事」,關注匯集AI核心資產的恆生科技。
眼下,市場正靜待周四美聯儲決議,降息似乎已成定局。
據CME的FedWatch工具,市場預計美聯儲9月降息25個基點的概率為100%,10月、12月降息的概率均超過80%。
興證策略指出,相比A股,港股對外部流動性寬松更敏感,因此無論是預防式降息還是衰退式降息,短期港股都定價流動性寬松而整體上漲。
而行業層面則有所區別:預防式降息后必需&非必需消費、工業、科技表現較好,衰退式降息后除了定價流動性寬松的非必需消費和科技之外,能源、電訊等防禦類資產也將佔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