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BOSS直聘公開發售破局流動性 港股成交額雖翻28倍 但入港股通日均成交額需穩超5300萬港元

2025-09-17 11:57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喜樂

      在中概股回港浪潮中,企業流動性分化已成顯著特徵。截至2025年上半年,31單中概股回港項目里,12家已納入港股通的公司「美股+港股」交易水平更為均衡,美股日均成交額平均僅為港股的1.3倍;而19家未納入港股通的公司中,流動性低迷多集中於小市值企業或回港時未募集資金的企業——這類企業因流通盤活力不足、股東結構單一等問題,普遍面臨交易活躍度偏低的困境。

      BOSS直聘則是這一羣體中的「特殊案例」: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總市值已近650億港元,規模並不屬於小市值行列,但受2022年12月以「介紹上市」方式回港(未募集資金)的影響,長期受困於港股流動性疲軟,成為未納入港股通公司中「大市值卻低流動」的典型,因此通過主動舉措改善流動性的需求更為迫切。2025年6月啟動的股份公開發售,既是其自身破局的關鍵嘗試,也為同類「非小市值但低流動」的港股上市公司提供了參考樣本。

      介紹上市回港流動性「冰封」 2025年上半年美股成交額為港股的454倍

      BOSS直聘於2022年12月22日以介紹上市方式登陸港交所,未進行資金募集。為激活港股交易,公司曾指定交易商高盛在上市后一個月內通過賣出股份提振成交額,然而效果有限——上市初期港股成交額尚有少量支撐,后續便持續低迷,且公司未再採取其他流動性改善措施。

      2025年上半年的交易數據更直觀反映出其流動性困境:BOSS直聘港股日均成交額僅124萬港元,日均換手率低至0.002%;同期其美股日均成交額約5.6億港元,換手率達0.927%,美股日均成交額為港股的454倍,港美市場交易活躍度差距懸殊。即便擁有近650億港元的總市值,港股低迷的流動性仍直接制約了公司融資、股東結構優化及老股東減持等關鍵需求,流動性改善迫在眉睫。

      啟動22億港元公開發售擬破局流動性

      為破解流動性困局,BOSS直聘於2025年6月25日啟動股份公開發售,最終發行3450萬股,每股發行價66.0港元,籌資淨額達22.0億港元,新增股份於7月4日正式上市。

      此次發售模式不同於港股市場常見「閃電配售」(僅面向機構投資者,易導致籌碼集中、后續交易活躍度下滑),本次發售允許香港散户投資者參與,這一設計成為提振流動性的關鍵。從市場反饋看,香港發售部分獲12.04倍超額認購,國際配售部分(機構認購)獲12.46倍超額認購。散户的加入直接改變了此前BOSS直聘港股「機構持股集中、交易動力不足」的格局:分散的散户持股催生了更多日常小額交易需求,為后續流動性提升奠定基礎。

      據統計,2010年至今,港股市場中僅BOSS直聘與保誠兩家企業選擇此類公開增發模式。公司管理層明確表示,此次發售核心目標是增強香港市場流動性,面向所有港股個人及機構投資者,讓更多參與者通過「打新」分享公司成長紅利。BOSS直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趙鵬進一步強調對公司前景的信心:「一方面,我們的商業模式已驗證能服務不同行業、地域、規模的客户;另一方面,中國廣闊的企業市場中,我們目前服務的企業比例仍較低,增長潛力充足。」

      流動性顯著回暖卻「卡關」港股通 低增發比例成制約因素之一

      增發股份上市后,疊加港股市場近期整體熱度提升,BOSS直聘港股流動性迎來明顯改觀。數據顯示,相較於2025年初至增發上市前的區間,增發后公司港股日均成交額從124萬港元躍升至3520萬港元,提升約28.4倍;日均換手率從0.002%提升至0.05%,提升約23.7倍,流動性改善成效顯著。

      但需注意的是,作為證券簡稱含「-W」的同股不同權公司,BOSS直聘納入港股通的門檻本就高於普通公司,需額外滿足兩項核心條件:一是連續183個港股交易日的日均市值不低於200億港元,二是連續183個港股交易日的總成交額不低於60億港元。從當前進展來看,公司距離這一目標仍有不小差距——截至2025年9月16日,增發股份上市后的183個自然日內,已度過53個港股交易日(183個自然日最多包含131個港股交易日),此區間內港股總成交額僅18.7億港元,僅完成60億港元目標的31%,且該數據已包含增發上市首日2.4億港元的成交額。若要達成入通的成交額要求,剩余交易日內公司港股日均成交額需至少達到5300萬港元,目標達成難度較大。

      而導致流動性改善未能匹配入通門檻的原因之一,在於此次公開增發的「保守性」——公司僅發行3450萬股,發行比例僅3.63%,新增股份在總股本中佔比有限。這使得港股流通盤偏小、交易籌碼供給不足的核心問題未得到根本解決:即便新增股份帶來短期交易熱度,也難以形成長期、持續的高成交支撐,最終導致流動性提升幅度未能突破入通所需的關鍵閾值。

      港股增發后CTO張濤於美股多次減持 合計套現1428萬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港股股份增發后,BOSS直聘首席技術官張濤於8月26日至9月11日期間,在美股市場累計減持121萬股,均價11.80美元/股,合計套現1428萬美元。

      這一選擇本質是港美流動性差異的結果:在港股增發后,美股仍有日均6.4億港元的成交額與0.800%的換手率,能更順暢承接大額減持,避免股價大幅波動,而港股即便增發后日均成交額仍僅3520萬港元,難以支撐同等規模交易,因此張濤的減持未對港股剛有起色的流動性造成直接衝擊。

      不過,在公司推進港股通的關鍵階段,高管減持仍暗藏潛在風險。一方面,投資者可能將其解讀為「內部人對短期前景的謹慎信號」,尤其港股新增散户投資者對風險更敏感,若公司未能及時以業績亮點或業務進展夯實信心,可能削弱交易熱情,與「提振港股流動性」目標形成對衝;另一方面,若市場因此產生「其他高管或早期股東跟進減持」的預期,可能導致資金持觀望態度,進一步增加港股通所需「日均5300萬港元成交額」目標的達成難度。

      BOSS直聘通過公開增發初步緩解了港股流動性困境,其模式為同類回港中概股提供了參考,但當前仍面臨「入通門檻未達」「高管減持引發潛在風險」的雙重挑戰。后續公司需通過披露經營利好、優化股東溝通等方式穩定市場信心,同時推動港股流通盤進一步擴大,在「股東收益兑現」與「市場穩定」間找到平衡,這將是其實現港美市場均衡發展的關鍵。

責任編輯:公司觀察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