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7 12:11
金吾財訊 | 港股三大指數早盤走強,截至午間收盤,恆指漲1.41%,國企指數漲1.78%,恆生科技指數漲3.49%。
藍籌中,百度集團-SW(09888)漲15.90%,中芯國際(00981)漲5.70%,京東集團-SW(09618)漲5.69%,美團-W(03690)漲5.18%;跌幅方面,中國生物製藥(01177)跌5.03%,信義玻璃(00868)跌3.60%,石藥集團(01093)跌3.50%。
板塊方面,家電股盤初上行,海爾智家(06690)漲4.44%,中國智能科技(00464)漲3.37%,海信家電(00921)漲2.89%,泉峰控股(02285)漲2.44%,創科實業(00669)漲1.42%。中信建投發佈研報稱,美聯儲新一輪降息周期即將拉開序幕,美國地產鏈順勢受益。歷史覆盤來看,150-200bp的房貸利率降幅即可帶動大級別行情,節奏上看受益標的通常估值先行。大而美法案的推出使得美國財政缺口顯著提升,降息空間可期。受高利率環境壓制,當前美國房地產景氣底部亟待反彈,降息有望顯著激發市場活力,建議把握降息周期下家電與電動工具出口公司的投資機遇期。國聯民生證券發佈研報稱,2025Q2家電板塊營收同比+4.78%至4315億元,歸母淨利潤同比+3.38%至381億元,穩健增長。當季,白電內銷景氣向上,外銷關税影響顯現,但龍頭韌性突出;清潔龍頭高增,可選品類費用投放加大,盈利能力下行。展望后續,以舊換新支撐內需,龍頭自主品牌與新興品類出海貢獻增量,龍頭報表質量有望支撐業績不弱於收入增長,穩中有進,投資價值值得重視。
蘋果概念股部分走強,藍思科技(06613)漲7.56%,榮陽實業(02078)漲4.29%,舜宇光學科技(02382)漲3.06%,比亞迪電子(00285)漲1.40%,偉仕佳傑(00856)跌1.11%。中國銀河證券發研報指,9-10月是消費電子板塊的新品密集發佈期,產業鏈進入量產高峰。產業鏈相關公司在低估值位置上有補漲空間,建議關注AI端側創新帶來的投資機會。1)手機:此次蘋果發佈會整體符合預期,其中產品定價好於預期。相較於前幾代產品,Iphone17系列迭代變化增多,但更新重點圍繞產品外觀設計和性能優化,而非AI功能。產品性價比提升,此前普遍預期由於關税成本上升要加價50美元,目前來看蘋果公司對於產品漲價持謹慎態度,由於后續有望獲得關税豁免,蘋果公司選擇維持產品性價比以避免對需求端造成不利影響。考慮產品創新變化增多以及性價比提升,該機構預計iphone17系列銷售將好於此前預期。2025-2027年被認為蘋果進入新一輪三年創新周期,2025年起步温和,有關於端側AI、摺疊屏等方面的重大創新更可能在2026-2027年落地。相關產業鏈公司目前估值較低,建議提前佈局,等待新一代產品銷量超預期以及后續蘋果自身或其他安卓客户在AI、摺疊屏等方面的催化。2)可穿戴設備:第三方數據顯示AI/AR眼鏡、智能耳機/腕錶、智能影像設備等仍處於蓬勃發展階段,滲透率提升和產品創新仍有較大空間。下周Meta Connect 2025大會將會召開,預計將對AI/AR眼鏡相關產業鏈公司形成重要催化。招商證券發佈研報稱,蘋果iPhone等秋季新品9月12日起開始訂購,9月19日正式發售。儘管秋季發佈會市場普遍認為不以為然,但總體看iPhone新機備貨超9000萬優於去年情況下,銷售趨勢仍佳,i17的高性價比有望推動銷量超預期,而17Pro需求平穩向好,Air款需求仍待在中國等地區全球發售后進一步觀察,iPhone新機結合未來更完備的AI功能望進一步助推銷量。此外,蘋果3年硬件創新加速周期開始,且其在端側AI軟件和生態的創新在明年值得重視,建議把握低估的果鏈。
個股方面,中芯國際(00981)漲5.7%。據外媒報道,兩位知情人士透露,中芯國際正在測試由上海初創公司宇量昇製造的深紫外光刻機。正在測試的這款機器採用的是浸沒式技術,類似於阿斯麥採用的技術。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儘管中芯國際的試驗初步結果令人鼓舞,但目前尚不清楚該機器是否以及何時能用於大規模芯片生產。
百度集團漲超15.9%。9月15日,招商局集團與百度在深圳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圍繞大模型、雲計算等前沿人工智能技術,在科創產業、交通物流、綜合金融、地產園區等領域開展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共同發展。此次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署,標誌着招商局集團與百度集團的合作邁入了新的階段。作為擁有深厚產業根基的百年央企與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公司,雙方的強強聯合,將推動前沿AI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為中國產業的智能化升級注入強大動能。
華泰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易峘認為,后市港股流動性寬裕環境並未改變,基本面預期回升也起到了重要支撐。市場盈利修復一方面來自科技、新消費和醫藥等板塊能夠實現超越經濟周期的增長,另一方面因國內政策較去年力度更大,經濟和政策穩定性更強,推動了企業穩健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