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長三角議事廳·周報|「黃金三角」如何撬動低空經濟「騰飛」

2025-09-17 10:04

日前,浙江省首支省級低空經濟產業基金——浙江空港低空經濟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浙江省低空基金)正式完成備案。這支總規模30億元、首期10億元的基金,採用「雙GP雙國資」管理模式,由浙江空港私募基金和浙江富浙私募基金聯合管理,並引入台州國資共同參與,形成「省級統籌+市級支撐+區級落地」的資本協同網絡。

這不僅是浙江在低空經濟領域的重大布局,更是長三角區域以「基金槓桿」撬動低空經濟全產業鏈發展的關鍵一步。以基金為紐帶、科創為引擎、區域協同為底座,長三角正在低空經濟新賽道上構建一個可持續的「產業-科技-金融」閉環生態。

政策矩陣:從「各自為政」到「協同共振」

長三角低空經濟的發展,首先破題於政策的協同。與過去各自為政的產業規劃不同,滬蘇浙皖如今正形成一個互補支撐、共同賦能的制度創新矩陣。四地紛紛出臺面向2027—2035年的低空經濟發展方案:上海在《2024—2027行動方案》中錨定500億元核心產業規模,提出「三區聯動」戰略,並率先試點「上海浦東—嘉興南湖」省際載人航線;江蘇在《關於加快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中直指2030年全國高地目標,重點推動空域管理改革與基礎設施建設;浙江在「民航強省」戰略下明確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低空經濟高地,台州更設立多支產業基金,聚焦航空航天核心技術;安徽則在《2024—2027實施方案》中將2027年定為全國領先的節點,合肥率先佈局城市空中交通樞紐港,探索「即時物流+應急投送」的無人機應用。

這四份政策文件,如同四張相互疊合的藍圖,共同勾勒出長三角低空產業的宏偉願景。在政策驅動下,一個以「設施網、空聯網、航路網、服務網」為核心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正在加速成形。從上海金山開通「海島物流專線」,到瑞金醫院貫通的跨區域低空醫療救援通道,再到「浦東—南湖—金雞湖」的低空載人網絡,低空經濟的跨區域應用場景已從紙面藍圖走向現實。

三鏈貫通:以「基金」穿透「產業-科技」壁壘

如果説政策是低空經濟的「發動機」,那麼基金就是那根貫穿始終的「傳動軸」。長三角正通過「技術攻關—資本賦能—產業落地」的閉環生態,實現從單點突破到系統「騰飛」。

產業端:基金精準補鏈,打造「核心製造+區域配套」網絡

長三角憑藉雄厚的製造業基礎,在分層基金體系的引導下,形成了分工明確的產業鏈網絡。省級基金作為頂層設計者,直接投向高價值環節,例如浙江省低空基金投資蜂巢無人機臺州基地,形成年產500套的產能,鎖定整機制造這一核心環節。與此同時,市級資本和專項債則深度嵌入產業鏈末梢。安徽通過專項債支持合肥低空經濟基礎設施建設,蘇州則設立規模超200億元的低空經濟基金羣,覆蓋適航檢測、航電系統等短板領域。通過基金的區域協同投資,長三角逐步形成以上海為研發與總裝中心、蘇浙皖分工配套的「2小時供應鏈生態圈」,既提高了產業集聚效率,也顯著降低了生產成本。

科技端:資本定向「輸血」,破解「適航認證+空域管理」卡點

低空經濟的技術壁壘,不僅在於研發能力,更在於適航認證和空域管理的合規性。基金正在成為推動技術攻關的「定向輸血」工具。以電池技術為例,寧德時代對峰飛航空的數億美元投資,聚焦固態電池研發,提升了eVTOL適航安全閾值,為整機取得適航認證提供關鍵支撐。在空域管理層面,資本投入推動了低空數字化系統建設,上海、蘇州、嘉興、蕪湖等地統一規劃起降點、航線與空域資源,初步形成覆蓋長三角核心城市的低空航線網絡。

金融端:多層次資本協同,構築「騰飛」引擎

2024年以來,低空經濟融資在長三角率先呈現結構性復甦,形成了「市場資本+政策基金」的雙輪驅動模式。市場資本方面,上海憑藉峰飛航空、時的科技等eVTOL企業的超大金額融資,以14.7億元的融資額位列全國首位;浙江台州蜂巢無人機產業集羣、江蘇低空基建項目也吸引了大量社會資本湧入。政策基金方面,政府基金成為破解早期融資難題的關鍵力量。浙江的「雙GP雙國資」模式,既具有產業資源調度能力,又有專業資本運作能力;蘇州超200億元的基金集羣,則通過子基金鎖定適航檢測、航電系統等關鍵短板領域。更值得注意的是,滬蘇浙皖正在探索「反哺機制」,將部分基金收益再投入低空科創項目,形成資本的自循環與良性閉環。

由此可見,基金不僅是資本運作的工具,更是打通產業鏈、推動技術攻堅、放大政策效應的關鍵樞紐。通過三鏈貫通,長三角在全國率先探索出一條以基金為紐帶、以協同為底色的低空經濟發展路徑。

「黃金三角」:可複製的低空經濟長三角解法

長三角低空經濟的崛起絕非偶然,而是一次由政府引導、市場共振、區域協同共同驅動的系統工程。它所形成的「黃金三角」模式,不僅推動了本地產業鏈的加速成形,更為全國提供了可複製的實踐路徑。

首先,基金是撬動鏈條的手術刀。以浙江的「雙GP雙國資」基金為例,總規模30億元的省級基金不僅具備資本配置功能,更在投后環節打通適航認證、供應鏈訂單等關鍵資源,實現「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有效緩解初創企業的成長痛點。

其次,基建先行是降低成本的強心劑。通過專項債和公共投資建設的起降場、通信網絡、監測平臺,大幅降低了企業的試點和運營門檻,釋放出社會資本跟投的積極性。公共投入成為「看得見的手」,為市場主體搭建起必要的基礎框架。

最后,制度互認是提升效率的金鑰匙。長三角率先探索跨省空域統籌與適航結果互認,使得企業取證效率大幅提升。這不僅節省了成本,更突破了長期困擾產業發展的行政壁壘,釋放出真正的制度紅利。

在三重槓桿的共同作用下,長三角正在形成一套可行的低空經濟解法。雖然技術適航的「最后一公里」、空域管理與公眾安全認知的磨合,以及早期資本退出等問題仍需攻克,但通過統一技術路線、跨省監管協同和長期資本供給,這一「黃金三角」模式有望支撐長三角打造萬億級低空產業帶,併爲全國低空經濟發展提供可複製的經驗。

長三角

長三角農產品產銷對接會在杭啟動,千余種優質農產品集中亮相

9月12日,由浙江省商務廳、浙江省發改委指導,浙江省農產品流通行業協會等主辦的「2025長三角暨對口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洽談會」在杭州拱墅區啟動。活動以「東西部協作幫扶同發展、長三角農商互聯共富裕」為主題,匯聚浙江、江蘇、安徽等地的150多家供應商,集中展示千余種優質農產品,推動區域協作與產銷對接,為農產品流通搭建高效平臺,助力共同富裕。(來源:浙江省農產品流通行業協會)

上海

儲能企業沃橙新能源落地閔行

近日,上海沃橙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入駐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閔行)。該公司專注於智慧儲能解決方案,已構建完整儲能產業鏈,其自主研發的「星曜石」地埋式儲能系統,具備安全、節省空間等優勢。企業深化儲能技術,並計劃在閔行實踐全球千個零碳園區及2億噸碳減排的願景。(來源:今日閔行)

傅利葉智能發佈人形機器人GR-3並開啟預售

傅利葉智能在2025外灘大會上推出人形機器人GR-3,搭載全感交互系統,具備語音、視覺和觸覺能力,通過柔和設計提升親和力。該機器人已開啟預售,將於10月交付。同時,浦東智元機器人啟動「智元A計劃」,目標三年內打造千億級產業生態,併發布靈創平臺降低開發門檻。目前,浦東已集聚超100家機器人企業,核心產值超百億元,正推動多元場景落地與商業化進程。(來源:浦東發佈)

江蘇

寧波人形機器人訓練場揭牌併成立省級產業技術聯盟

寧波人形機器人訓練場於近日正式揭牌,將提供模擬工廠、家居等複雜環境的測試服務,為機器人廠商提供數據採集、算法訓練及功能驗證,並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24小時實時監測與雲端互聯,建立國內首個覆蓋性能、故障、維修等數據的產業中樞。浙江省人形機器人產業技術聯盟同步在甬成立,匯聚阿里巴巴、舜宇光學、均普智能等近40家產業鏈企業及院校,將重點圍繞技術攻關、標準制定、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開展合作。(寧波日報)

耐世特投資10億元落子蘇州園區,亞太總部+線控轉向基地2026年竣工

近日,全球一級供應商耐世特與蘇州工業園區簽約,總投資10億元建設亞太總部及研發智能製造基地,引入電動助力與線控轉向技術,2026年7月投產后園區年產值將破百億元。市委書記劉小濤表示將以外資利潤再投資等政策支持項目達產,共同推動新能源汽車和自動駕駛產業鏈升級。(來源:蘇州日報)

浙江

聖奧科技投入1.26億元啟動五年系統性變革項目

國內辦公家俱領軍企業聖奧科技與傳世智慧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啟動總投資1.26億元的系統性變革項目。該項目為期五年(2026-2030年),旨在通過學習華為等標杆企業,推動企業頂層設計、核心業務、管理體系升級及數據AI平臺建設,實現年複合增長率30%的目標。蕭山經開區表示將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聖奧科技打造中國智能製造管理標杆。(來源:蕭山發佈)

錢塘醫藥港迎來首個大型商業辦公綜合體

錢塘醫藥港小鎮首個大型商業辦公綜合體「元成里」正式啟動招商。該項目總體量達20萬平方米,包含3萬平方米商業空間和17萬平方米辦公空間,以精品超市和輕餐飲為核心業態,同時引入主題餐飲、中庭休閒廣場、寵物友好空間及健身俱樂部等健康業態,滿足高端人才多元化生活需求。作為生物醫藥產業核心集聚區,醫藥港小鎮近年來產業規模持續擴大,高端人才不斷湧入。元成里的建成將有效緩解區域商業配套不足問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營商環境,為錢塘高質量發展匯聚人氣、增添活力。(來源:錢塘發佈)

安徽

合肥電網首用無人機「空運」80斤避雷器上山,5分鍾完成山地搶修

9月8日,合肥供電公司首次調用FC30中型無人機,將80斤避雷器空運至巢湖鳳凰山290米處220千伏鐵塔,直線350米耗時不足5分鍾,全程替代2小時人工搬運,40分鍾內三趟運送完畢並完成更換,線路恢復運行。運檢中心表示,將在更多山地、水域等複雜場景推廣無人機運輸,提升電網運維智能化水平。(來源:安徽日報)

合肥生物醫藥全產業鏈營收破千億,院士大會再啟全球創新先導區

近日,第三屆合肥生物醫藥創新與產業大會開幕,院士專家雲集。市長羅雲峰表示,合肥已集聚上下游企業超千家,全產業鏈營收突破千億元,未來將依託大健康研究院、中國科大等科創資源,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生物醫藥創新先導區,聚焦高端醫療器械、前沿藥物、AI+生物醫藥賽道,完善「基金叢林」與全鏈條轉化機制,推動產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躍升。(來源:合肥日報)

(本文作者戚姚維繫華東師範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碩士研究生,全晨琦系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碩士研究生。)

-------

「長三角議事廳」專欄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基地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研究中心和澎湃研究所共同發起。解讀長三角一體化最新政策,提供一線調研報告,呈現務實政策建議。

來源:戚姚維 全晨琦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