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外賣大戰」續篇來了,上海引領即時零售拼殺「下半場」

2025-09-17 10:02

(來源:上觀新聞)

這個夏天,「外賣大戰」正悄然升級為一場更深層次的商業變革。從國際品牌到本土商超,從街邊小店到前置倉,越來越多的企業湧入「半小時送達」賽道,爭奪城市消費的「最后一公里」。

在上海,這場競爭已不止於「快」。隨着流量紅利和補貼退潮,行業里的玩家正從「搶用户」轉向「練內功」。平臺創新、品牌破局、小店逆襲,多元主體協同發力……在這場由效率與體驗驅動的新一輪角逐中,上海正引領即時零售「下半場」。

業態多元

今年,京東在本地生活領域展開系統性佈局,而上海,正成為其發力「即時零售」的關鍵支點。作為深耕即時零售多年的上海本土企業,達達集團已全面融入京東生態。

「我們先做的是便利店,第二就是餐飲,第三做酒旅,其實都爲了背后的供應鏈去做鋪墊。」京東創始人劉強東在近期分享會上明確表示。這一戰略思路,正在上海加速落地——依託達達龐大的騎手網絡與高效的履約能力,正與京東在外賣、酒旅等本地服務板塊實現深度協同,構建起覆蓋「衣食住行」全場景的即時服務體系。

更進一步,京東在上海率先為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成為行業首家。這一舉措不僅保障了數萬一線勞動者的權益,也增強了騎手隊伍的穩定性,提升了複雜訂單的履約質量。

申城商圈街頭的京東騎手。(李茂君 攝) 申城商圈街頭的京東騎手。(李茂君 攝)

本土企業同樣展現出強勁競爭力。生鮮電商叮咚買菜,在2025年二季度交出一份「規模與利潤雙增長」的財報,通用會計準則下,連續第六個季度實現盈利。

這家誕生於上海的企業,正通過差異化競爭擺脫行業同質化內卷。在日前的供應商大會上,叮咚買菜創始人兼CEO梁昌霖説:「我們不做所有人的75分,只做少數人的120分。」

叮咚買菜有決心在上海市場做到120分。上海不僅是叮咚買菜的發源地,也是叮咚買菜單倉日均單量最高、履約成本最低的區域之一。通過織密前置倉網絡,叮咚買菜在上海核心城區已實現「30分鍾達」常態化,部分區域甚至壓縮至20分鍾內,將「即時」二字發揮到極致。

叮咚買菜前置倉

梁昌霖説:「總結這8年多的創業經歷,叮咚買菜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把中國新疆、寧夏、甘肅、雲南這些地方的菜運到上海、杭州、蘇州等地。」

目前,上海既有京東、美團、阿里等外賣巨頭戰略加碼,也孕育了叮咚買菜、盒馬、小象超市等創新業態,形成「平臺+前置倉+倉店一體」多元格局。

今年以來,多類零售品牌、門店在美團閃購銷量快速增長。

模式創新

在頭部平臺構建生態的同時,國際品牌與連鎖企業正通過上海即時零售賽道,探索消費場景的突破。

作為國內領先的運動零售運營商,滔搏與二十余個知名運動品牌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在上海開設了超百家直營門店,並將環球港耐克、長寧龍之夢阿迪達斯等核心門店接入美團閃購、京東秒送。

這意味着,消費者如果臨時想打球、夜跑或騎行,發現裝備不夠用,打開手機App下單,最快半小時內就能收到運動裝備,不用再專門跑一趟門店。

此外,滔搏進一步打破線上線下界限,將門店的專業導購轉化為線上服務資源,為消費者提供線上一對一專屬顧問。無論是線上諮詢還是即時下單,都能得到與到店購物近乎一致的體驗,讓緊急需求也能不將就。

得益於運動消費需求的持續釋放,以及即時零售即時性、便捷性的優勢,滔搏的數據顯示,今年1-8月,公司即時零售銷售額增速在整體線上表現最優;從區域表現來看,截至8月,滔搏在上海地區的即時零售月銷售額,較年初增長逾8倍。

此外,國際大牌正通過即時零售尋找新的需求場景。飛利浦大中華區健康生活事業羣零售及多元化渠道O2O負責人賈西介紹,過去,消費者看中一款產品,可能需要特意到門店購買,或者需要等待數日的快遞配送。而現在,從種草到收貨,只需幾十分鍾。這種「所見即所得」的體驗,不僅滿足了應急場景,還能讓消費者在節日、禮贈等特殊節點,為他人送一份「即時心意」。

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貨飛利浦路演銷售現場,相關產品在即時零售平臺同步上線。

藉助美團閃購、京東等平臺,飛利浦在上海門店實現數字化轉型,將電须刀、電動牙刷、吹風機等個護產品與節日禮贈場景深度融合。

「我們提供免費包裝、代寫賀卡、甚至個性化鐳雕服務,讓商品承載情感意義。」賈西説,今年父親節期間,飛利浦相關禮盒在美團閃購銷售額較平日增長超10倍,創下歷史新高。「即時零售這個渠道對我們而言,不僅滿足應急需求,更在於創造情感價值。」

百花齊放

上海即時零售的繁榮,源於不同體量、不同領域經營主體的協同發力,國際品牌、零售巨頭與中小商家共同構建起百花齊放的產業生態。

優沃森創始人吳雙雙,2019年便藉助美團閃購平臺,投身「閃電倉」模式——依託這種純線上運營、專攻高頻剛需商品的數字化零售業態,如今,他在上海及華東地區開出七十多家門店,成為區域連鎖化運營的標杆之一。

「閃電倉」的特點是在線下不對外經營,只依託線上運營。

「我們看中的正是低成本、高效率和標準化運營的潛力。」吳雙雙回憶創業初衷時説,與傳統便利店相比,美團閃電倉無需臨街門面,通常選址在居民區地下室、閒置倉庫或商住樓內,租金僅為傳統門店的三分之一,卻能容納6000至1萬SKU(品類),涵蓋日用百貨、零食、母嬰、寵物等高頻品類,真正實現「小空間、大庫存、高周轉」。

依託美團「牽牛花」系統,可以快速實現揀貨和查詢庫存。

「未來的即時零售,不是誰嗓門大、補貼多,而是誰能更懂用户、更快響應、更穩履約。」在這位即時零售行業「老兵」看來,上海零售業發達,能在這里活下來的,一定是那些把內功練得紮實的人。

而來自江西的章可,帶着父親十余年經營傳統商超的經驗,於2023年毅然「闖滬」,在即時零售最前沿的戰場打出了一片天地。

人生地不熟,但他看中了這座城市巨大的消費密度和成熟的配送網絡。「一線城市生活節奏快,對‘馬上要’的需求最真實。」他在浦東租下一處80平方米的非臨街倉庫,接入美團「牽牛花」系統,上線「快贛特價超市」。

創業初期,章可親自守倉、打包、覈對訂單,常常忙到凌晨。他要求每單誤差率低於0.5%,配送準時率保持在98%以上。「我們沒有品牌光環,只能靠口碑和復購活下去。」

功夫不負有心人。憑藉穩定的履約、精準的選品和極具競爭力的價格,快贛特價超市迅速在周邊社區建立起信任,成為上海為數不多的「萬單店」之一。

章可説:「在老家,我可能一輩子就是個‘超市二代’。但在上海,我成了新零售創業者」。

在快贛特價超市,庫存品類豐富。

商務部發布的《即時零售行業發展報告》顯示,在平臺、商超、品牌商、小店等主體的協同創新下,即時零售將繼續保持蓬勃發展之勢,預計2030年市場規模超2萬億元。

從平臺整合到品牌創新,再到小店轉型,上海即時零售正從「送得快」邁向「送得全」「送得好」。這場始於「外賣」的變革,正在重塑整座城市的商業邏輯與消費生態。而超2萬億元的市場預期,只是這場變革的開始。

原標題:《「外賣大戰」續篇來了,上海引領即時零售拼殺「下半場」》

欄目主編:孟羣舒 題圖來源:本報記者 海沙爾 攝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俱鶴飛 實習生 許凝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