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對話騰訊楊國安:Agent時代,公司還需要那麼多人嗎?

2025-09-17 08:05

  當每個企業和員工,都被AI「外掛」了一個超級聰明的大腦,員工治理也需要更加扁平。

|《中國企業家》 閆俊文

頭圖攝影|鄧攀

  企業工作流正在被AI深刻變革。在互聯網公司,傳統的工作流程包括前端、后端、設計、發佈、用户增長、運營等環節。但未來,可能不需要這麼多崗位了。

獵豹移動董事長兼CEO、獵户星空董事長傅盛近期告訴《中國企業家》,今年工作的重點是全員編程,未來程序員崗位可能將被「AI特種兵」取代。

  一家PC廠商告訴《中國企業家》,他們內部正推動程序員轉崗成AI架構師,他們的工作此前是面向代碼,現在,他們則要面向AI,將企業客户的需求融合進AI里,搭建需求與AI的橋樑。

這股浪潮也延伸至企業管理學界,隨着AI能力增強,Agent將以數字員工的形態存在於企業業務流程之中。它可能會逐漸從工具角色轉向和人相似,甚至組織者的角色,企業CEO和創始人該怎麼處理人與數字員工的關係?在企業組織能力上,應當如何將數字員工納入管理?

騰訊集團高級管理顧問、騰訊青騰教務長楊國安提到,未來團隊可能是1個碳基人帶4個硅基人。他認為企業應該鼓勵員工全面自下而上應用AI來改變工作,將員工變成既懂業務又懂AI的人才。

從1997年首次提出組織能力的「楊三角」——員工能力、員工思維、員工治理,楊國安已經歷過3次技術浪潮——工業製造、移動互聯網與AI時代。每次浪潮中,組織能力內涵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

  第一次是2000年,PC巨頭宏碁集團陷入困境,楊國安擔任集團首席人力資源官,他協助施振榮建立起以績效、客户需求和執行力為導向的企業文化,幫助宏碁渡過了難關。

  楊國安回憶,當時他在調研美的、海爾、聯想、TCL等企業的過程中,發現它們最主要的組織能力來自三個方面:第一,成本要低;第二,產品質量要好;第三,交付要快。

  2008年,楊國安加入騰訊,移動互聯網浪潮也呼嘯而至。企業組織能力開始變得更關注用户體驗、用户思考。2018年,楊國安深度參與了騰訊著名的「930變革」,也被騰訊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評價為,兼具全球視野與中國經驗的世界級企業實戰教練。

  面對大模型與AI浪潮,楊國安覺得企業管理理論又到了變革的時候。今年9月,他出版《組織能力的楊三角》第三版,馬化騰、滴滴董事長兼CEO程維、美的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等企業家為之寫了推薦語。

  如何解讀AI時代的組織能力?楊國安將其總結為數智創新時代。當每個企業以及員工,都被「外掛」了一個大腦,而且這個大腦超級聰明,員工治理需要更加扁平,工作的邊界也會更寬。

以下是《中國企業家》記者對楊國安的專訪內容(有刪減):

從科層制轉向任務制公司

《中國企業家》:早在1997年,您就提出組織能力的「楊三角」——員工能力、員工思維、員工治理。今年推出的第三版《組織能力的楊三角》,不變的是「三角」的框架,變化的是哪些方面?

楊國安:楊三角1.0是基於我當時觸達和服務的企業,那時候以實體企業為主。當時我在宏碁工作,主要調研美的、海爾、聯想、TCL這類公司。它們最主要的組織能力是三個方面,第一,成本要低;第二,產品質量要好;第三,交付要快。那時候,員工意識就是成本控制,當時的員工治理、公司架構流程非常標準化,改善流程就能夠確保質量跟效率。

2.0迭代到了移動互聯網時期,很多企業的組織能力開始變得更關注用户體驗、用户思考,當時更多提到移動互聯網思維模式,企業從線下走到線上。

現在是3.0階段——數智創新時代,有了ChatGPT加上生成式通用型AI,企業追求的組織能力也完全不一樣。每個企業以及每個員工,都被「外掛」了一個大腦,而且這個大腦超級聰明。所以,員工治理要更扁平,沒有這麼多人要管理,也不需要你管。未來的員工就是「碳基人」帶幾個「硅基人」,工作的邊界會更寬,許多流程可以讓AI代勞,整個工作會重新改變。

  我們現在面臨的是創新探索新機會,充滿不確定性。以前公司是科層式組織,它適合穩定的環境,現在要變成任務導向的組織形態。

《中國企業家》:怎麼樣變成任務導向的組織形態?

楊國安:以前的科層制層次分明、分工明確,方便管理,而且標準化。現在的任務導向公司,它是基於未來的機遇,強調owner(而不是leader)。比如公司要成立一個(任務)小組,這個小組有三個關鍵詞:第一,釐清你的戰場和你的戰力,我要在哪個市場開拓;第二,責任到人,這個戰場要攻下來,誰是總負責人?

  以前企業的很多傳統部門都只專注於自身業務,追求每個局部的最優化,但整體端到端的流程並非最優化。不僅難以實現整體目標,部門間也聯動不起來。

  第三,責權利結合,老闆要給人才足夠的授權。假如給這個人3個月、6個月,你要算總賬,不計較細枝末節,重點看有沒有達到目標。並且要差異化激勵,做得優秀的團隊,就要給特別大的激勵。

《中國企業家》:那對公司CEO和創始人的要求是不是更高了?

楊國安:對CEO來説,第一,你要理解,你要洞察;第二,洞察之后,你要擁抱。你願不願意打破過去多年投入的種種,你要擁抱新的、替代舊的;第三,你有沒有這個魄力,要不要處理人,調組織。CEO就是Captain(船長),要給船調方向,帶到新大陸

《中國企業家》:沉沒成本巨大的時候,企業創始人或CEO怎麼去下定決心呢?您之前提到,企業家該如何迴歸「零基思維」?

楊國安:這是20世紀80年代韋爾奇(通用電氣集團原CEO)提出來的。當時通用搞多元化,他后來發現,資源有限。那時候,美國也是從增量市場變成存量市場,競爭很激烈。

  韋爾奇做了CEO之后,看到這麼多問題,他就問自己,假如我不在這個行業,我要不要進去?或者要不要以這個模式來做這個生意?假如答案是不會,那麼接下來第二個問題,你該怎麼辦?最后,韋爾奇就把一些非常低毛利的行業砍掉、賣掉。業務做不到行業第一、第二,業務就不要。

  「零基思維」也可以進行組織管理。你會發現,你的團隊會隨着你一起變老,人也越來越貴、越來越多。你就需要問自己,假如你是一個老闆的話,今天重新創業,我需要這麼多人嗎?哪幾個是最重要的部門?哪一些崗位最關鍵?

《中國企業家》:您怎麼判斷一家公司的組織能力是強還是弱?

楊國安:第一,我會問公司員工和高管同樣的問題:你覺得戰略方向對不對,你認不認同,對公司的戰略清不清楚?很多時候下面的員工比老闆看得更準,老闆有更多糾結、更多包袱。

  第二,我會問:公司的組織能力比起競爭對手,你怎麼打分?新一代的組織能力就是用户導向、創新敏捷導向,舊的組織能力就是成本質量、交付時間導向。

  第三,我也會給員工能力打分。我們的團隊比起行業,算是強,還是弱,還是低?還有5B工具,Buy(外購),人才招聘做得怎麼樣;Build(內建),在內部發展人才;Bind(留才),保留人才;Borrow(借才),借力外部人才池;Bounce(淘汰),淘汰不合格的人員。

  最后就是員工治理,公司員工治理組織的運作健康程度怎麼樣?這里有三個維度,第一,組織架構合不合理,分工清不清楚。部門之間分工清楚,聯合協作怎麼樣?第二,信息和數據的上下溝通,橫向溝通做得怎麼樣?第三,關鍵的業務流程有沒有標準化、簡化、信息化,讓我們做業務更順。

學習華為、騰訊、胖東來

《中國企業家》:現在很多公司説,我要學華為、胖東來、騰訊等優秀的組織文化。優秀組織文化是可以學習的嗎?胖東來也沒有在河南之外開店。

楊國安:沒有絕對優秀的組織能力。在這個企業好的組織能力,用到別的公司效果不一定好。所以,我們很怕全部公司學胖東來,學華為,學騰訊。因為你要知道,所有這些公司的組織能力很強,是因為跟它所在的行業匹配。

  學習其他公司的組織能力有很多維度。其中要考慮一個context(背景),至少有3個維度:第一,你所在的行業是勞動密集,還是知識密集的?胖東來、富士康、美團是勞動密集型,他們有10萬、100萬的員工。但有一些行業是知識密集型的,知識密集行業跟勞動密集行業的組織能力要求不一樣,不能直接照搬。

  第二,你要考慮公司的客户羣,它服務什麼客户?有一些企業是服務to B客户,有一些是服務to C用户的。to B公司的組織能力複雜,它很考驗一個公司內部跨部門、多環節的高效協同。

  第三,你要判斷這個企業處於什麼周期,快速成長的企業、成熟期的企業跟衰退期的企業,組織能力要求完全不一樣。

《中國企業家》:外界看到,胖東來給予了員工很高的薪資待遇,工資高可以解決大部分組織問題嗎?你也曾去胖東來考察過,説説你的體會。

楊國安:20世紀80年代,哈佛商學院已經證明了,所有服務業有一個理論叫做服務利潤鏈(Service Profit Chain)——員工滿意度影響服務質量,客户滿意度影響股東的回報利潤。

  所以作為一個老闆,你不是直接去服務客户,而是要好好地塑造一個文化,讓員工心里珍視這個工作,願意把工作做好。讓員工提供更好的產品或服務,這樣客户的回購率更高,也會對公司建立信任。

  最終結果是,公司的營收增長穩定、利潤更好,而不是「卷」。我認為胖東來是基於這個思考框架去做的,善待員工,給員工幸福。他們有「不開心假」,並且願意分享利潤給員工,員工才能為顧客提供無微不至的體驗。用户來胖東來,不用比價,用户喜歡胖東來,信任胖東來。

  這是一個良性循環,股東回報好,你又可以回來善待你的員工。

《中國企業家》:要怎麼去搭建這樣一個良性循環?

楊國安:這個良性循環基於創始人的信念。他很相信這一套,他覺得我這樣做,就會帶來這個結果,而不是倒過來。所以創始人自己有這個信念。

於東來這個人本身有很強的使命感、理念感。他覺得企業是實現他人生使命的平臺,所以他希望在企業里能傳達愛和幸福,要讓員工有尊嚴、有愛、有幸福;客户纔會對你有愛,進而尊敬你。

  於東來的理念就是要快樂。所以,你要模仿胖東來的模式,你是不是他這樣的人,如果你堅持學了半年,覺得成本太高,就會搞不定。

跳出「能人企業」的框架

《中國企業家》:今年好多大公司提倡不加班,比如美的要求到點下班。

楊國安:我在美國時,很早就聽到一句話,work smart,不是work hard,不要把簡單問題複雜化,不要增加不必要的流程,要高效流程。

《中國企業家》:您在書中提到,中國企業要成為世界級的中國企業,成為世界級的世界企業,必須得跳出「能人企業」的框架,必須要學會建立一個體系,您有哪些建議給到企業家?

楊國安:在企業里,真正強的人是什麼樣?我在的時候,企業很好。我離開之后,企業更好,這才叫強人。而不是我在的時候呼風喚雨,全部人圍着我轉,我一退休,我病了,整個企業就停了。

  我們要成為一個世界級企業,真正能干的領導者,他必須穿越三個界限:第一,時間的界限,企業的領導者會老,他是選擇兒女接班還是高管接班?你要有一個體系來培養人。

  第二,區域的穿越,你在北京做得好,能夠去到北京以外嗎?能夠去到其他省,或者其他國家嗎?只有建立可穿越的文化,你的整個體系能複製,才能穿越區域的邊界。

  第三,規模。公司100人的時候,你可以做老闆,那你能hold住1000人、1萬人、10萬人嗎?你的管理穿透力有多強?你的指令能夠傳達到多遠?很多人離不開總部那層樓。所以,這要靠文化、靠體系、靠流程架構,來培養源源不斷的人才。

  企業快速成長的時候,文化濃度會越來越稀釋,這時候,你要看你的架構合不合理,流程能不能多一點的數字化科技,讓組織更加聰明、更加高效。你的組織能不能更加靈活敏捷,而不是按部就班、硬邦邦的。

  中國企業要成為世界級企業,要跳開依靠一個老闆的強人領導力。老闆要成為世界級的企業領導者,只有當他/她能穿越時間、區域、人數的侷限,才能做成世界級的企業。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