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7 07:00
(來源:中國環境網)
轉自:中國環境網
走進浙江省杭州市新奧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各色管道「穿梭」其間。
「這根管道將貝達藥業預處理后的有機廢氣作為助燃劑送入‘新奧’天然氣鍋爐,進行高温焚燒處理,可以達到廢氣‘近零’排放,同時余熱回收,實現節能減排。」新奧能源總經理高偉江自豪地表示,這樣協同處置,可以讓兩家企業每年減少天然氣用量約5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1500多噸,實現有機廢氣去除率97%,節省成本約280萬元。
「從‘新奧’‘貝達’有機廢氣與二氧化碳協同處置可以看出,減污降碳協同是利用污染物與温室氣體同根同源同環的特徵,進行協同治理,獲得雙重效益並降低減排成本。」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説。
為充分發揮減污降碳協同作用,浙江自2022年9月獲批建設全國首個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區以來,不斷開創減污降碳協同新模式、新境界。近日,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發展改革委、經信廳等9部門聯合印發實施《浙江省全面深化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區建設行動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固化經驗成果,深化工作舉措,助推能源、產業、交通「三大結構」調優調綠,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助力建設更高水平生態省。
聚焦協同系統減排,突出先行示範
減污降碳協同,減少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是基礎,也是重點。《行動方案》明確將繼續放大浙江的先行示範優勢,推動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總量持續減少。
在寧波市石化經開區,一條37公里的公共管廊宛若銀色的鋼鐵長龍,縱橫交錯在園區企業之間。
「石化產業是關聯度高、帶動力強的產業,要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必須暢通大循環,堅持產業鏈協同發展。」寧波市石化經開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條管廊連接園區20多家企業,將鎮海煉化生產的乙烯、丙烯、芳烴等10多種產品,供應給園區內其他企業用,又將不同企業的氫氣、二氧化碳、氯氣互供,目前每年互供物料逾800萬噸,佔園區所用原料近九成,有效推動了資源循環化利用,實現減污降碳協同。
寧波市石化經開區只是浙江計劃打造的減污降碳協同園區之一。根據《行動方案》,浙江將聚焦石化、化工、化纖、紡織印染、造紙、建材、鋼鐵、電鍍等重點行業,打造一批年均碳排放強度降低5%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2.09%以上的減污降碳協同園區,建設一批減污降碳協同企業,培育一批減污降碳協同項目,進一步深化以園區和企業為重點的「區域、城市、園區、企業」一體全領域的減污降碳多維模式,持續走在全國前列。
「目前,我們已累計推動81個園區、327個項目、80個城市開展減污降碳協同探索實踐,其中3個設區市、4個產業園區入選國家級減污降碳試點,數量居全國首位。」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綜合處相關負責人介紹,327個項目實施后每年可減少各類污染物排放近18萬噸,資源化利用各類固體廢物700多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300萬噸,企業降本增效約50億元。
下一步,浙江將建立生態環境部門、技術單位和園區等試點的「一對一」結對幫扶機制,繼續打造減污降碳協同試點。目標到2027年,打造減污降碳協同園區20個以上,新增減污降碳協同項目300個以上,在減少污染污排放的同時,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00萬噸以上。
此外,浙江還將持續深化全國領先的「源頭—過程—末端」一鏈全流程治理監管模式,運用全國首創的減污降碳協同指數構建全省統一的領域、行業、企業評價體系,建設全國首個省級温室氣體重點排放單位數據質量監管模塊,推動減污降碳協同繼續先行示範。
聚焦體制機制建設,突出服務發展
減污降碳協同,服務高質量發展是核心,也是目的。《行動方案》列出了助推經濟社會全面綠色低碳轉型、助力高質量發展的任務書和路線圖。
「在冰箱、空調等電器上,都貼着‘能效標識’,顯示用電量的多少。碳足跡和這個認證很類似,它的作用,是用標識的形式,向消費端展示碳耗用量。」深度參與多家浙江企業碳足跡服務工作的北京中創碳投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雙碳官孟兵站説。
「對於全省企業來説,碳足跡對企業的影響體現在對內、對外兩方面。」浙江省生態環境廳首席專家、省生態環境低碳發展中心正高級工程師任艷紅表示,對內,碳足跡可作為企業減碳降本的主要工具;對外,隨着歐盟碳關税出臺,碳足跡也是應對國際綠色貿易壁壘的重要舉措。
目前,浙江建立了「通則+基礎+行業+產品」碳足跡標準體系框架,發佈全省首個產品碳足跡地方標準《產品碳足跡評價通則》和《產品碳足跡評價 紡織和服裝類》,構建了本土化碳足跡數據庫,集成紡織、化纖、光伏等產業碳足跡因子400余個,助力企業綠色低碳轉型、提升對外貿易競爭力。
下一步,浙江將推進重點行業產品碳足跡因子本土化研究,建設全省統一的產品碳足跡評價綜合服務平臺,實施典型產品碳足跡應用100個以上,助推全省重點行業產品碳足跡評價和碳標識認證工作,引導企業充分了解國際涉碳相關標準規則要求,促進企業對碳足跡管理的認識和能力提升,加速產業鏈供應鏈向綠色低碳轉型升級。
除了通過碳足跡推動企業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外,《行動方案》還明確,浙江將編制重點行業減污降碳協同技術指南,深入推進排污權跨區域交易,積極參與全國碳市場建設,全面啟動全省碳普惠市場建設,大力爭取財政金融政策支持減污降碳協同,全方位助推經濟社會全面綠色低碳轉型,加速推進高質量發展。
聚焦人工智能應用,突出數智賦能
減污降碳協同離不開數智賦能,《行動方案》在浙江已有探索實踐的基礎上,提出進一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手段,形成減污降碳人工智能應用體系。
在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個智慧平臺實現了減污降碳的智能高效協同。
「經開區是全球最大的分散染料生產基地,但在園區發展過程中,存在評價體系不夠完善、資源協同水平不高等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推動園區綠色低碳發展,我們建立了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數智平臺。」上虞生態環境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平臺建立了面向規上企業的資源協同關係圖譜和企業產業鏈交易意向清單,歸集精細化工、醫藥製藥、農藥製造、染料製造、紡織印染五大行業的1000余種產品、原輔料、副產品、危廢等信息。企業可通過平臺實現產前開展產業鏈資源模擬匹配,產中實施供應鏈資源協同互補,產后實現生態鏈危廢資源化利用,推動園區內部資源循環利用最大化,同時減少交通物流需求,有效降低碳排放強度。
截至目前,平臺已建立651種供應鏈協同關係,促成產品、原輔材料交易1.5萬噸,危險廢物「點對點」利用15.4萬噸,累計增效超過3億元。
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數智平臺只是浙江近年來數字化改革推進減污降碳協同的實踐成果之一。「減污降碳在線」「浙江碳普惠」「碳眼」和全國首個工業碳效碼等一批應用的研發運行,為浙江進一步深化減污降碳協同領域數智應用夯實了基礎。
當前,隨着DeepSeek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人工智能在眾多領域展現出顯著價值。為此,《行動方案》提出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支持政府政策制定與企業決策優化;構建碳源匯智能模擬應用場景,實時分析和動態管理全省污染物、碳源、碳匯數據;探索開發智能應用和虛擬現實工具,推動公眾綠色低碳教育。
「下一步,我們將會同相關部門,深入推進《行動方案》落實落細落到位,全面深化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區建設,顯著提高減污降碳協同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加快推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率先建成美麗中國先行區。」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