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招商研究 | 招聞天下0917

2025-09-17 07:31

(來源:招商研究)

本資料由招商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匯編而成,僅供客户中的專業投資者參考。具體投資觀點請以研究報告的完整內容爲準,投研活動信息等請聯繫對口銷售。為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敬請閲知頁末的特別提示和一般聲明。感謝您給予的理解和配合。

01丨  今日研選  

非銀:證券行業2025年中報綜述—穩中有進、向上向好【深度】

報告作者:鄭積沙

核心觀點:

25H1市場景氣帶動,券商業績延續向好態勢,上市券商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同比分別達+31%、+65%。往后看,資本市場核心籌碼依舊穩固、多路資金仍有做多動力,仍然可對權益市場向上向好保持期待,券商營收、淨利兩位數增長為大概率事件。

股債雙線復甦。在經歷中國資產重估敍事提振、特朗普政府濫施關税衝擊超調后,股市重回上行,25H1三大指數平均上行1.11%;降息降準落地、央行買斷式逆回購等政策工具釋放呵護信號,整體資金面偏松,25H1 債市收漲、中證全債累計上行1.14%。市場景氣度延續高位,25H1兩市日均股基成交額在低基數加持下同比增幅達64%,日均兩融交易金額同比+75%,兩融交易金額佔比同比+0.5pct達7.8%。

市場景氣帶動,業績延續向好態勢。25H1 上市券商實現營業收入2519億 元,同比+31%;歸母淨利潤1040億元,同比+65%;平均年化ROE為6.93%, 較24年+1.6pct。行業重回擴表,25H1上市券商總槓桿倍數為3.84倍、高於25Q1的3.83倍。

業務持續回暖,重資本化持續演進。25H1投資/經紀/資管/信用/投行收入分別為1124/635/212/197/155 億,同比分別為+50%/+39%/-7%/+17%/+11%, 業務佔主營收入比重分別為 46%/26%/9%/8%/6%,同比分別為 +5/+1/-4/-1/-1pct。 

營收、淨利集中度變動方向不同,降本力度加大。25H1上市券商營收CR5、 CR10分別為41%、63%,同比分別為+2pct、+2pct;扣非后淨利潤CR5、 CR10 分別為 44%、69%,同比分別為-3pct、-1pct。兩者變動方向不同或由於中小型券商降費力度大於頭部券商。上市券商管理費用合計1257億元, 同比+13%,佔調整后營業收入(剔除其他業務收入、且追溯調整 24H1 倉 單成本)比重為51%,同比-10 pct。

股融放開仍待觀望、短期內債融仍為擴表主渠道。從新修訂的《證券公司分 類評價規定》提升對淨資產收益率的加分幅度來看,監管對於「證券公司堅 持集約型發展方向、提升經營效率」的態度或尚未動搖。在股融尚未放開、 利率中樞走低的背景下,券商紛紛訴諸債權融資,或用於置換存量債務降低 資金成本,或用於補充營運資金以應對潛在行情。25H1,券商境內發債規模 為5936億元,同比+16%;發債成本均有顯著下行,平均降幅在30-90bp。 

經紀彈性充足、投行觸底反彈,資管小幅下滑。(1)上市券商經紀淨收入 635 億元,同比+39%;金科賦能兑現彈性,國信證券國金證券華林證券增速亮眼。(2)投行收入155億元,同比+11%。集中度上行,「三中一 華」、國泰海通頭部地位穩固。(3)資管收入為212億,同比-7%,預計為證券資管規模萎縮、產品結構向ETF切換影響所致。

自營高增、適應市場,信用明顯回暖。(1)自營收入1124億,同比+50%; 自營收益率(年化后)為5.04%,同比+1.6pct;自營槓桿明顯回升、達2.01 倍(vs 24年末 1.96倍)。資配方面,權益上,多數券商適應牛市行情、一 面向TPL要彈性、一面用OCI穩定收益;固收上,多數券商選擇25Q1兑現OCI債券、25Q2增配TPL債券。此外,TPL賬户內公募基金、銀行理財 分別較24年 +15%、+7%,或反映自營投資對絕對收益的重視。客需方面, 權益衍生品規範發展,FIC 衍生工具規模呈顯著擴張趨勢。(2)低息環境 和市場風偏向好,利息淨收入為197億,同比+17%。頭部券商資產質量明顯向好。25H1 中信證券中國銀河分別轉回信用減值損失2.7億、2.4億。

國際業務業績亮眼、佈局深化。除招商證券外,多數頭部券商海外淨利均實 現正增;從淨利潤規模看,中信證券、中金公司華泰證券保持領先優勢。 此外,東北證券西部證券第一創業公告設立香港子公司,首創證券公告 赴港上市,廣發證券華安證券東吳證券和國金證券宣佈增資香港子公司。 

中有進、向上向好。資本市場核心籌碼依舊穩固、多路資金仍有做多動力, 仍然可對權益市場向上向好保持期待。慢牛行情超預期下,經紀、兩融受益於市場回暖、彈性充足,投行收入逐漸進入兑現階段,加之債券自營逐步適 應利率波動節奏、權益自營同時受益於OCI股利增厚和市值上行,上調行業全年盈利預期,預計2025年行業實現總營收5572億,同比+24%,實現淨 利潤2285億,同比+37%;ROE為7.01%,同比+1.51pct。

風險提示:市場超預期調整,證券業務價格內卷式競爭,中美關係超預期惡化,流動性收緊。

策略:如何衡量居民增量資金入市熱度和潛力?——A股投資啓示錄(三十)【深度】

報告作者:張夏,塗婧清,田登位

核心觀點:

居民可投資資金體量龐大,新一輪存款「搬家」跡象已悄然顯現。當前銀行存款和理財產品收益率處於歷史低位,而股票市場賺錢效應和內在價值持續改善,居民超額儲蓄急需更高回報出口。目前來看,居民可投資資金體量龐大,但是2025年6月以來住户淨存款連續下降,8月非銀存款繼續同比多增,新一輪存款「搬家」跡象已悄然顯現。未來隨着個人投資者逐漸意識到股票的內在價值提升、長期持有的回報率大幅上升,規模龐大的增量資金極有可能湧入股票和基金市場,有望推動A股迎來一輪大級別上行行情。

如何衡量增量資金入市?我們將增量資金入市指標分為入市潛力和入市熱度,其中潛力指標為反向指標,值越高説明場外資金入市的潛在增量越少;熱度指標為正向指標,值越高説明通過各類渠道入市資金更加活躍。潛力指標主要通過住户淨存款/A股流通市值和M1同比的時序標準分均值衡量增量資金的入市潛力,截至2025年8月末,增量資金入市潛力指標值為-0.02,尚處在歷史均值0.09以下。熱度指標則使用融資余額、私募基金、偏股基金發行份額、非銀存款規模變化的時序標準分衡量當前資金入市的熱度,截至2025年8月末,增量資金入市熱度指標值為0.65,超過歷史均值0.10,但是尚處於歷史均值+1倍標準差下方。

歷史上的增量資金入市行情。從歷史表現上看,增量資金入市潛力指標大多在歷史均值±2倍標準差的區間內運行,觸及均值-2倍標準差時説明增量資金入市潛力較大,此時市場也多處於相對底部。觸及均值+2倍標準差則意味着增量資金入市潛力接近極值,后續新增場外資金相對有限。增量資金入市熱度指標相對滯后於入市潛力指標,在資金入市潛力觸及均值+1倍標準差或均值+2倍標準差后伴隨着熱度指標衝高回落。在2013-2015年的牛市中,增量資金入市路徑呈現出「融資資金→銀證轉賬→公募基金」的擴散過程。不過各渠道的參與程度和貢獻度有所不同。在2019-2021年的牛市中,增量資金最初也是通過兩融渠道入市,但很快由新發公募基金接力,私募基金渠道也貢獻了一定增量。

本輪增量資金入市的主要特徵及展望。目前來看,融資余額、私募基金規模持續攀升、個人投資者開户數活躍、行業類ETF持續淨申購,成為當前居民增量資金入市的主要渠道,增量資金已形成某種程度的正反饋。展望后市,隨着賺錢效應不斷積累,偏股公募基金發行有望繼續接力,外資迴流概率不斷增加,有望成為重要的增量資金來源。參考前兩輪牛市,以2024年9月作為本輪牛市的起點,假設入市潛力指標提升到1倍標準差,估算潛在增量資金仍有5.4萬億元。

風險提示:經濟數據不及預期,海外政策超預期收緊,本報告核心假設不成立或失效。

宏觀:固定投資繼續降速 ——2025年8月份經濟數據點評

報告作者:張靜靜,羅丹

核心觀點:

工業生產:製造業韌性凸顯,高技術產業高速擴張。8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2%,較7月的5.7%略有回落,但仍保持在5%以上的較快增速。製造業增加值增長5.7%,繼續快於整體工業0.5個百分點,鞏固其核心支撐作用。41個工業大類中有31個行業產出實現同比增長,增長面為75.6%。在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韌性和「兩重兩新」政策支持下,裝備製造業表現亮眼,8月增加值同比增長8.1%,已連續25個月增速快於整體工業。其中電子、電氣機械、汽車等行業增速分別達9.9%、9.8%、8.4%,合計貢獻全工業增速約40%。高端裝備產出大幅提升,例如民用鋼質船舶產量同比激增39.8%,移動通信基站設備增長48.9%。高技術製造業加速擴張,增加值同比增長9.3%,顯示新興產業動能強勁。總體來看,8月工業生產延續穩中向好的態勢,新興產業動力持續增強。但也要看到,外需和企業盈利壓力仍存,在有效需求偏弱的背景下后續需繼續鞏固工業經濟回升基礎。

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放緩,房地產拖累更加明顯。1–8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0.5%,較1–7月的1.6%明顯回落(8月單月環比下降0.20%)。若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增速達4.2%,顯示房地產仍是主要拖累項。同期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2.3%,降幅較1–7月的1.5%進一步擴大,民間投資活力偏弱。

製造業與基建投資:設備更新提速,高端領域強勁。1–8月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5.1%,增速比全部投資高出4.6個百分點,體現對投資的核心拉動作用。其中消費品製造業投資增長9.0%,反映內需相關行業投資保持活躍;裝備製造業投資增長3.2%,高端裝備領域投入加大,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製造業投資大漲28.0%,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投資增長12.6%。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效應持續釋放,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4.4%,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速。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2.0%,增速較上月有所放緩,但重點項目仍在加速推進。水上運輸業和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突出,1–8月同比分別增長15.9%、7.4%,成為拉動基建投資的主要動力,體現「兩重」建設項目落地對基建的支撐作用。

房地產:低迷態勢未改,投資增速繼續下滑。1–8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12.9%,降幅比1–7月(-12.0%)進一步擴大。8月單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19.5%,跌幅較7月(-17.0%)擴大2.5個百分點,成為年內最大單月降幅。房企建設意願依然低迷,1–8月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19.5%(其中住宅下降18.3%),降幅雖較年中有所收窄但絕對規模仍在下滑,顯示開發商對中長期預期仍然謹慎。繼7月商品房成交環比大幅下挫后,8月銷售依舊低迷,短期刺激政策效應明顯減弱,市場信心尚待進一步修復和提振。

消費:政策+升級消費支撐,服務動能仍然強勁。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同比增3.4%,增速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汽車等耐用消費品傳統淡季疊加前期高温天氣影響消退,商品零售增速階段性放緩,但在以舊換新等政策帶動和消費升級需求推動下,多數品類仍實現較快增長。以舊換新政策效果繼續顯現,限額以上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家俱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4.3%、18.6%,文化辦公用品和通訊器材類分別增長14.2%、7.3%,雖較7月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兩位數左右的高增速。升級類消費需求旺盛,體育娛樂用品類零售額增長16.9%,金銀珠寶類同比大增16.8%(明顯高於上月的8.2%)。汽車消費淡季不淡,受益於以舊換新政策,8月汽車類零售額同比由負轉正(+0.8%,而上月為-1.5%)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首次穩居50%以上,8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達55.3%。服務消費保持強勁增長勢頭,1–8月全國服務零售額同比增5.1%,增速繼續快於商品零售。暑期文旅消費熱度高企,旅遊出行、文化娛樂等服務消費集中釋放,交通出行服務、文體休閒等行業收入據估計同比保持兩位數增長,顯示服務業需求潛力依然旺盛。

綜合來看,在出口韌性尚存、消費政策持續發力的雙重作用下,經濟恢復動能仍在持續,預計三季度經濟增速將較二季度有所回落。但隨着各項穩增長、促內需政策進一步落實,國內需求有望逐步回暖,完成全年GDP增長5%左右的目標壓力仍然不大。

風險提示:國內需求恢復速度不及預期。

02丨 今日報告一覽 

策略 | 如何衡量居民增量資金入市熱度和潛力?——A股投資啓示錄(三十)(張夏,塗婧清,田登位)【深度】

策略 | 融資交易活躍度改善,存款非銀化趨勢持續——金融市場流動性與監管動態周報(0916)(張夏,塗婧清,田登位)

煤炭開採 | 中國神華(601088)—降本增效對衝煤價下跌,一體化經營凸現業績韌性(謝笑妍)

食品飲料 | 貴州茅臺(600519)—市場動銷持續改善,凝聚共識強化信心(陳書慧,劉成)

宏觀 | 固定投資繼續降速 ——2025年8月份經濟數據點評(張靜靜,羅丹)

宏觀 | 政策加力的可能性提高—顯微鏡下的中國經濟(2025年第35期)(張一平,張靜靜)

債券 | 二永債交易價值凸顯———信用債策略周報(張偉,康正宇,朱蕾)

煤炭開採 | 煤炭開採行業周報—產地煤價小幅反彈,金九銀十非電需求有望增長(謝笑妍)

策略 | 甲骨文攜手OpenAI儲備算力「戰略資產」,蘋果發佈會引領硬件革新(張夏,李昊陽)

量化與基金 | 科技主題投資策略樣本外表現優異——主題投資策略表現跟蹤(任瞳,劉凱,羅星辰)

非銀 | 證券行業2025年中報綜述—穩中有進、向上向好(鄭積沙)【深度】

汽車 | 特斯拉股價大漲點評—汽車行業點評報告(汪劉勝,楊岱東)

本公眾號所載內容僅供招商證券客户中的專業投資者參考,其他的任何讀者在訂閲本公眾號前,請自行評估接收相關內容的適當性,招商證券不會因訂閲本公眾號的行為或者收到、閲讀本公眾號所載資料而視相關人員為專業投資者客户。

一般聲明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