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7 06:12
廣東省河源市造船廠區內,焊花閃爍、機器轟鳴,在建船舶正有序推進裝配工序。航運業作為支撐區域經濟循環的重要紐帶,船舶建造周期長、投入大,而在建船舶難抵押長期制約企業發展。近日,郵儲銀行河源城區支行突破瓶頸,率先在全省落地在建船舶抵押貸款,為航運企業解困,更探索出金融賦能實體經濟的新路徑。
英德市某航運有限公司深耕內河運輸多年,國家《關於推動內河水運體系聯通工程行動方案》出臺后,企業計劃聯合河源市現代造船工業有限公司,打造3艘3000總噸LNG新能源船舶,每艘造價超千萬元,契合綠色航運趨勢。
「沒資金,項目難推進。」企業負責人坦言,船舶建造需持續注資,以往依賴傳統抵押融資,可在建船舶因未竣工缺乏估值體系,「跑了多家銀行都被婉拒,項目一度停滯。」支行在與造船企業對接時,獲悉航運公司困境。隨即成立專項小組,聯合市分行「三農」團隊多次深入廠區調研,熟悉造船全流程、測算價值波動,再與省行研討,最終打破傳統思維,推出在建船舶抵押方案。方案依託專業機構建立「進度+成本+前景」估值模型,還通過監管協議跟蹤進度控風險,全流程僅10余天便完成審批。
這筆貸款的意義遠超單一企業受益,率先打通「在建船舶抵押融資」堵點,為航運、造船產業鏈提供可複製樣本,更精準支持新能源船舶建造,為產業綠色升級注入金融活水。
「服務實體經濟要在企業急難愁盼處突破。」郵儲銀行河源城區支行負責人表示,后續將以此次創新為起點,深耕航運船舶領域,完善融資服務體系,為河源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築牢金融支撐。(陳巧玲 徐志傑)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