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以技立心育匠人 國際化辦學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2025-09-17 03:58

(來源:光明日報)

轉自:光明日報

  近日,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派出代表團,受邀前往柬埔寨、泰國,出席由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技術教育發展區域中心(SEAMEO TED)主辦的2025中國-東南亞國際技術教育合作峰會。學校代表團教師在會上發表題為《人工智能賦能廣西水電職教高質量發展》的演講,還前往中國華電額勒賽下游水電項目(柬埔寨)有限公司就深化校企合作事宜進行了交流,探望在中國-東盟技術教育合作中心掛職的學校教師,拜訪泰國CS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泰國孔敬大學等企業高校。密集的合作交流標誌着學校國際化辦學邁向了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以技立人,理念引領。學校在國際化辦學的過程中,始終秉持着「以技立心育匠人」的育人理念,將「以技立身、以技立心、以技立人」的邏輯遞進定位,貫穿到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中。「以技」即以精湛的技術技能為立身之本,「立心」以錨定工匠精神、跨文化溝通能力、有創新素養為精神內核,「以技+立心」最終達成追求卓越、德技並修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者的目標。

以技立身,標準互認。學校精準對接華電柬埔寨等崗位需求,採用「西標—中聯—東嵌」的技術路徑。「西標」,即引入法國施耐德國際認證通用技能模塊;「中聯」,即與柬埔寨波雷烈國立農業學院合作的電力系統自動化專業,植入中國特高壓智能運維等課程的優勢技術;「東嵌」,即融入柬埔寨雨季對光伏板的影響等環境和國情模塊,輸出專業標準、課程標準、實訓體系,實現學校、東盟、企業的三方標準互認,形成三方國際化技能人才認證體系。同時把「立心」融入課程體系中,構建了「專業技術課+中文/跨文化溝通課+創新創業課」課程體系,組建「中方專業教師+企業導師+語言文化教師」的混編團隊,採用真實海外項目開展「項目制學習」,以此達成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

以技立盟,機制共建。學校構建了「一體兩翼三通」協同機制,牽頭組建的中國-東盟能源職教聯盟為「一體」,匯聚56所國內外院校、企業,搭建了「政—校(國內)—企—校(海外)」四方協同的國際產教融合共同體,建立了中國-東盟能源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論壇等高端對話機制。組建輻射東盟的兩翼平臺:東盟六國參與的「桂水工坊」、深耕中國-柬埔寨綠色能源工匠學院;在柬埔寨波雷烈國立農業學院等建成佔地300平方米的節水灌溉、智能電力現代化實訓基地,配備數字化光伏和電力實訓平臺,建立了跨境協同育人機制。

  「校—企—校」三方共建能源專家庫,實施海外技能競賽、學歷教育與技術培訓,構建中柬雙學籍、學生學徒雙身份、校企校三地培養方式,建立了「標準互通、人才互通、技術互通」的三通機制,以「我之所能」解決「他之所需」。中柬水電「教—研—培」基地入選中國-東盟雙百職校強強合作旗艦項目,併入選全國高職院校國際化發展活力50強。

以技立心,價值共創。學校構建「一支點三聯通」實踐路徑,提升職業教育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以「價值共創」為戰略支點,構建「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三大實施路徑。通過「硬聯通」傳技,聚焦綠色能源等領域,與中國華電等龍頭企業深度合作,依託柬埔寨額勒賽水電站共建實訓基地,通過訂單培養、技術培訓和技能競賽等形式,推動技術標準落地,以紮實的技術傳授幫助學員立身立業;以「軟聯通」育匠,與柬埔寨等海外合作院校共商人才培養方案,共建「學古詩遊中國」數字化課程,共享「大禹書院」、VR仿真實訓資源等,構建文化融合育人之路;以「心聯通」交心,通過舉辦「中柬工匠論壇」等高端對話,聯合開展「三月三」民俗體驗系列品牌文化活動,促進情感共鳴與文化認同,實現價值共創與民心相通,達成育人目標與價值共創的有機統一和深度融合。

  學校獲評2024年「中國-東盟職業教育卓越合作伙伴」,榮膺西部地區產教融合、服務貢獻、人才培養、國際合作卓越高等職業學校。

  (韋 弘 劉存香 李思琦)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