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國家電網萬億領先!中石化原董事長的判斷應驗!

2025-09-16 23:46

  新浪財經ESG評級中心提供包括資訊、報告、培訓、諮詢等在內的14項ESG服務,助力上市公司傳播ESG理念,提升ESG可持續發展表現。點擊查看【 ESG評級中心服務手冊

(來源:能源日參)

9月15日,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連續第24次向社會發布了「中國企業500強」 (以下簡稱「企業500強」)榜單,該榜單以2024年企業營業收入作為入圍排行依據。

毫無疑問,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又一次成為營收第一,營收體量已接近4萬億,中石油中石化分列2、3位,營收接近3萬億,但與國家電網的營收差距第一次達到近萬億之巨。

油氣顛峰已過,電力時代來臨

如果我們回望過去幾年的榜單,我們悄然發現,中石油、中石化的營收基本處於踏步甚至后退,2019-2020年的榜單中老大哥還是中石化。國家電網的營收一路高歌,從緊跟、到超越、到大幅領先這是一個電力的時代,電能替代的時代。

中石化原董事長馬永生:

電力系統發展對天然氣、煤炭等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日前,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北京開幕。在同期舉辦的「第四屆生態環保產業服務‘雙碳’戰略院士論壇」上,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原董事長、黨組書記馬永生表示,電力系統革新進程對天然氣、煤炭等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他表示,2025-2030年全球及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將進入新能源容量替代階段。當前全球仍處於新能源電量替代階段,風光發電量滲透率不到15%,消納問題尚未全面凸顯(歐洲等部分地區逐步顯現)。2025-2030年,全球太陽能、風能合計發電量將提升將近70%,導致輸電容量不足,需要大量電網投資促進新能源併網。馬永生表示,我國「十五五」時期能源消費增幅較「十四五」預計將減半。對比「十四五」,預計「十五五」 時期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年均增速將從4%回落至2%,增量從12億噸標煤降至6億噸標煤。

三桶油不再固守油氣江湖

強勢入局新能源賽道

對於新能源電量替代的巨大需求,它們不再固守油氣江湖,而是以萬億資本強勢入局新能源賽道,迎接綠色新能源的未來,包括中石化、中石油、中煤能源等傳統能源企業正在依託油田、礦區大力發展新能源、甚至氫能。

中國石油力爭到2035年新能源與油、氣三分天下,重點佈局地熱、風光發電、氫能等領域,佈局儲能、光伏、核能等新能源領域的前沿方向,通過押注下一代能源技術方向,開闢換道超車新賽道。

新能源新業務投資規模從2021年的21.8億元躍升到2024年的240.5億元,年均增長122%。2024年,累計地熱供暖面積突破5000萬平方米,風電光伏發電量47.2億千瓦時,高純氫總產能達到8100噸/年。

中國石化打造「油氣氫電服」綜合能源服務商,重點佈局氫能、風光綠電、生物質能等領域。2022年提出打造「中國第一氫能公司」目標,2024年啟動了「萬站沐光」計劃。截至2024年底,供氫總能力超過4萬標立方米/時,累計建成5000余座光伏站點,建成10萬噸/年生物航煤項目。

中國石化將氫能作為新能源業務主要方向,大力發展氫能一體化業務,建成我國首個萬噸級光伏制綠氫示範項目——新疆庫車綠氫示範項目。項目年生產綠氫2萬噸,創新形成多項關鍵核心技術,開創了我國煉化領域耦合綠氫實現低碳發展的新路徑。目前,中國石化是全國最大的氫氣生產企業、產能達445萬噸/年,建成11個遍佈全國的供氫中心、144座加氫站,成為全世界擁有最大加氫站網絡的企業。

中國海油定位為海洋能源領航者,重點佈局海上風電、光伏發電、氫能等領域。

2022年我國首個海上油田羣光伏電站——潿洲油田羣光伏電站投運,年發電517萬千瓦時;2023年我國首個深遠海浮式風電平臺——海油觀瀾號併網,截至2024年底累計發電3660萬千瓦時;2024年全球首臺套兆瓦級電解海水制氫裝置試運行成功。

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是大勢所趨,傳統能源企業與其擔心被取代,不如積極加入,甚至走在前、勇爭先。

雖奮起直追

營收上反超國家電網短期已難於上青天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2024社會責任報告》指出,國對於2025年,國家電網承諾電網投資超6500億元營收收入4.1萬億。今年夏天全社會用電量屢破紀錄,7月份全社會用電量1022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6%,這是我國月度用電量首次突破萬億千瓦時,在全球也屬首次,國家電網總營收4.1萬億的目標大概率會輕松完成,未來也會呈不斷增長之勢。

反觀中石化、中石油通過融入的角色大力發展的新能源、儲能等業務,變成電源提供角色,所發的電能收入也會成為國家電網收入的一部分,營收上再反超國家電網已無可能,除非更多的綠電直連、自我消納,風光制氫氨醇能走通、氫能社會能到來。

(能源日參)

  新浪財經ESG評級中心簡介

  新浪財經ESG評級中心是業內首箇中文ESG專業資訊和評級聚合平臺,致力於宣傳和推廣可持續發展,責任投資,與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價值理念,傳播ESG的企業實踐行動和榜樣力量,推動中國ESG事業的發展,促進中國ESG評估標準的建立和企業評級的提升。

  依託ESG評級中心,新浪財經發布多隻ESG創新指數,為關注企業ESG表現的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同時,新浪財經成立中國ESG領導者組織論壇,攜手中國ESG領導企業和合作夥伴,通過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理念,推動建立適合中國時代特徵的ESG評價標準體系,促進中國資產管理行業ESG投資發展。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