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6 22:14
財聯社9月16日訊(記者 吳雨其)2025年以來,結構性行情的爆發不僅推動了一批行業主題走強,也讓一批基金經理的淨值與規模同步上揚。在這一輪市場環境中,一些此前還處在腰部位置的基金經理憑藉出色的業績表現迅速突圍,躋身百億俱樂部。
根據公募排排網數據統計,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百億級主動權益基金經理人數達到84位,較2024年末新增15位。其中,不乏此前管理規模僅二三十億元的基金經理,如今已完成數倍擴容。張璐、張韡、楊棟等人,正是在這一輪行情中憑藉業績帶動資金湧入,實現從新星到百億的躍升。
這批新晉百億基金經理也呈現出鮮明的羣體特徵——既有多年研究背景積澱的老兵型選手,也有近幾年在強主題行情中快速成長的新鋭型人物。從公司分佈來看,匯添富、中歐、永贏三家基金公司最為突出,分別有多位基金經理上榜,進一步鞏固了頭部公司的行業話語權。而從這些基金經理的重倉路徑來看,寧德時代、勝宏科技、騰訊控股等股票被多位經理同時持有,行業共識與投資風格在這批人身上達成統一。
業績先行,誰在憑實力闖進百億俱樂部?
一位業內人士評價,過去要成為百億基金經理,往往需要數年時間沉澱,而這屆新晉百億,只用了半年。今年以來,A股結構性上漲行情給了主動權益投資者表現空間,而誰能把握住節奏、實現收益與規模共振,就成為突圍的關鍵。
根據公募排排網的統計,以今年以來收益為指標(截至9月15日晚淨值更新),今年晉升百億的基金經理中,TOP10的上榜門檻為35.05%。位列前三的分別是匯添富基金張韡(75.67%)、永贏基金張璐(69.39%)和富國基金楊棟(61.18%)。
其中,張韡無疑是今年上半年市場關注度最高的新晉百億代表。他管理的基金以醫療健康方向為主,共有6只產品,典型產品如匯添富創新醫藥混合、匯添富醫療服務靈活配置混合、匯添富全球醫療混合(QDII)人民幣等。根據二季報數據,其前十大重倉股中,恆瑞醫藥、信達生物、三生製藥等多個醫藥標的漲幅顯著,其中三生製藥單季度漲幅高達97.74%,直接帶動其產品淨值飆升。
張璐則是風格迥異的另一種典型。她以指數增強、量化選股見長,產品集中押注機器人產業鏈,如浙江榮泰、德昌電機、偉創電氣等。在策略高度集中的基礎上,張璐通過量化模型選擇產業趨勢較強、估值合理的公司,實現了收益與規模的同步放大。
楊棟則延續了其在成長股方向的深耕路徑。他所管理的富國均衡優選、積極成長等產品重倉勝宏科技、寧德時代、聯創光電、騰訊控股等高景氣板塊,其中勝宏科技在AI算力邏輯帶動下二季度漲超66%,成為業績主因之一。
完整來看,這批收益靠前的「新晉百億基金經理TOP10」名單,還包括中歐基金藍小康、匯添富基金馬翔、鵬華基金閆思倩、嘉實基金的王貴重等均在各自行業賽道內實現超額收益。
規模猛增到百億,這屆新晉基金經理跑得太快了
與業績並駕齊驅的,是資金的強勢流入。誰能從市場手中接住子彈,誰就更有可能成為平臺重點打造的核心人物。
若以2025年上半年管理規模淨增長為標準,新晉百億基金經理中,TOP10的「入圍線」為31.02億元。榜單前兩位被永贏基金包攬,分別是張璐(淨增長133.88億元)和高楠(淨增長107.79億元),形成明顯的「吸金雙子星」。
張璐年初的管理規模僅為20.25億元,在上半年業績表現強勁的基礎上,半年實現了超7倍的增長,二季度末已達到154.13億元。這一數字並非偶然,而是機構資金在高頻追逐量化增強類產品背景下的自然選擇。
高楠則從45.47億元增長到153.26億元,他代表另一種「風格穩健、配置型主力」的路線。作為永贏基金的首席權益投資官,他所管理的7只產品覆蓋面更廣,佈局更分散,重點押注成長與消費結合的跨周期賽道。從重倉股看,泡泡瑪特、新易盛、信達生物、勝宏科技等均為近期市場中受益於消費復甦與AI交叉邏輯的強勢標的。
除永贏「雙子星」外,中歐基金的藍小康今年上半年管理規模增長了70.98億元,最新規模為155.58億元。
鵬華基金的閆思倩也交出了一份優秀的「吸金」成績單。她管理規模從2024年末的61.46億元增長至161.36億元,淨增99.89億元,代表產品為鵬華碳中和主題等。其重倉標的多聚焦於電子、信息技術及新能源製造,呈現典型的成長抱團風格。
此外,廣發基金的陳韞中、匯添富基金的張韡、易方達基金郭傑的等人也進入了規模增長TOP10榜單,他們分別在指數增強、醫藥、AI科技等主題中發力,各自產品組合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新增申購,助推規模快速膨脹。
一位公募渠道負責人表示:「從TOP10名單可以看出,‘百億突圍’的方式越來越多樣。過去是長期積累,現在可能是短期內一個點打爆就能吸到大規模資金。但前提是你要有故事、有框架、有方向。」
從二線到主力,新晉百億經理崛起背后的共性
回顧這15位新晉百億基金經理的成長軌跡,不難發現:他們大多不是空降突圍者,而是在過去數年中穩紮穩打、厚積薄發的耐心型選手。
根據統計,這批新晉百億經理中,全部具備至少四年以上投資經驗,其中四人從業時間已超過10年。張韡、楊棟等人都曾長期擔任研究員或研究組長,深耕一個細分行業多年后才轉任基金經理,其底層研究體系穩定性強,組合構建理念成熟。
更值得關注的是,這批基金經理大多來自於投研體系紮實、內部協同良好的平臺型公司。匯添富、中歐、永贏三家公司均有兩位基金經理新晉百億俱樂部。
從重倉股共識角度看,寧德時代、勝宏科技、騰訊控股等依舊是核心資產,被多位新晉百億經理共同重倉。其中寧德時代不僅股價創出新高,其產業鏈未來產能預期與市場話題度也在不斷強化資金的集聚效應。勝宏科技則在AI大年中憑藉PCB主線獲得持續關注,成為組合中不可或缺的「Beta載體」。
最終,從業績到規模,從個體到平臺,這一屆新晉百億基金經理正在逐漸完成從「研究型」向「綜合型」的身份轉變。在這個過程中,除了抓住市場機會,更重要的是持續構建自身的品牌、投研路徑與機構認同度。一位資深業內人士總結道:「現在這個市場,不怕你小,只怕你沒想法。新晉百億不是終點,而是下一個輪迴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