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險企接連發行境外可轉債,跨境融資成「補血」新思路

2025-09-16 21:43

(來源:北京商報)

上市險企赴境外發債融資步履不停。9月16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近日,中國太保發行可轉債吸引了市場的關注。中國太保發行港元H股可轉債,在零息前提下,最終實現溢價發行,融資規模155.56億港元。此前,中國平安同樣發行了H股可轉債。在利率維持低位、全球資本尋求優質資產的背景下,這種「無息借錢還溢價」的融資模式,正在成為險企在資本市場募資的新渠道。

資本補充新選擇

可轉債全稱為「可轉換公司債券」,是上市公司發行的一種含權債券。在債券狀態下,發行人通常需要像債券一樣每年支付利息。轉債投資者除了擁有債權之外,還擁有轉股權:即將債券轉換成公司股票。而零息可轉債,顧名思義,便是指既沒有定期利息,又可以轉換成股票的債券。

年內,保險業已有兩起發行H股零息可轉債的案例。近日,中國太保宣佈發行港元H股可轉債,在零票息前提下,最終實現溢價發行,融資規模155.56億港元,轉股溢價率25%。

中國太保表示,此次發行打破多項紀錄,包括境內外同時上市國有金融企業首單境外可轉債、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港元零票息可轉債、近20年來首單負收益率港元可轉債、2025年至今亞太區金融機構板塊最大的海外再融資項目。

中國太保並非「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今年6月,中國平安也公告宣佈發行H股可轉債,同樣為零息債券,發行的債券本金總額為117.65億港元。

上市險企頻頻在境外發行可轉債的意圖為何?中國太保提到,本次發行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支持保險主業及公司三大戰略發展。中國平安同樣提到,補充集團的資本需求;支持集團醫療、養老新戰略發展等業務需求。

興銀證券研報分析,當前國內利率處於低位,債券發行有助於優化資本與債務結構,以低成本方式有效提升資本實力,支持主業發展。同時,深化公司國際化戰略,以香港為支點,逐步融入國際市場,提升跨境服務能力和全球資產配置能力。還有利於提升公司償付能力,可轉債在轉換前不會攤薄現有股東權益,轉股后將小幅提升核心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

探路境外募資

在保險市場「內卷」加劇、利率中樞下行、行業轉型步入深水區的當下,險企面臨不同程度的經營壓力,通過補充資本以增強競爭力和風險抵抗能力的需求持續提升。北京商報記者觀察發現,近兩年,保險公司持續拓寬資本補充渠道,增強資本實力,通過發行資本補充債、永續債,以及通過資本公積轉增註冊資本等方式補充資本。而一些上市險企也將目光投向了境外資本市場進行債券融資。

除了前述中國平安發行H股可轉債,去年7月,中國平安還完成發行了35億美元0.875%利率2029年到期的可轉換為中國平安H股股份的債券。

經濟學家、新金融專家余豐慧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能夠發行境外可轉債,主要是因為它們具有強大的市場地位和良好的信譽評級,以及投資者對其股價的信心。這些險企通常具備穩健的財務表現和明確的發展戰略,增加了投資者對公司未來增長的信心,從而願意接受較低的當前收益率以換取未來的增值潛力。此外,港股普遍比A股便宜,選擇港股發行轉債,轉股價格更容易達到。

實際上,通過低成本的融資來補充資本金,是當前險企的迫切需求。未來,是否會有更多險企將融資目光轉向境外資本市場?余豐慧認為,未來確實會有更多險企選擇境外融資,這是因為境外市場提供了更多的資金來源和靈活的融資工具。尤其對於那些尋求國際擴張或需要大量資本投入的企業來説,境外融資可以提供更大的資金池和更低的成本。同時,隨着全球經濟一體化加深,企業也需要通過多元化的融資渠道來分散風險並提升競爭力。

北京商報記者 李秀梅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