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6 18:20
當地時間9月9日,蘋果公司秋季新品發佈會如期舉行,iPhone 17等新品悉數亮相。D.A. Davidson分析師卻將蘋果評級從「買入 (Buy)」 下調為 「中性 (Neutral)」,指出新iPhone升級幅度與AI發展短板,可能限制其短期成長潛力。
即便硬件前景存疑,服務業務仍是蘋果財報的另一大盈利支柱。蘋果公司2025財年第三財季(截至6月28日)財報顯示,總營收達到940.4億美元,實現自2021年12月以來最強勁的季度營收增長,其中蘋果服務業務(包括iCloud、Apple Music、AppleCare、App Store及與谷歌的搜索協議等)營收為274.2億美元,同比增長13%,遠超市場預期。
雖然服務業務在總營收中佔比僅25.6%,但對毛利率的貢獻高達41%。蘋果服務業務毛利率高達75.5%,遠高於硬件業務的37%。其中,蘋果CEO(首席執行官)庫克強調,App Store營收實現雙位數增長,成為拉動利潤的重要引擎之一。
但是,作為蘋果服務業務的重要部分,App Store高度依賴「蘋果税」的商業模式。「蘋果税」通常指的是蘋果對App Store內發生的數字商品和服務交易抽取的佣金,收取的對象為應用開發者。目前,「蘋果税」正在遭遇全球挑戰。
9月11日,有媒體報道稱,美國司法部(DOJ)正推進針對蘋果的反壟斷訴訟。美國司法部在提交法院的文件中指出,蘋果拒絕提供多項關鍵資料。與此同時,蘋果還面臨歐盟、澳大利亞、俄羅斯、哥倫比亞等海外15個國家或地區對其發起的反壟斷監管。
全球監管挑戰均指向蘋果的「圍牆花園」模式:封閉的應用分發體系,僅支持在App Store渠道下載應用,不支持第三方應用商店或網站下載;蘋果還構建了一個封閉的應用內支付體系,用户在App內購買的所有數字商品及服務均需接入蘋果「程序內購買」系統(IAP,In-App Purchase),繼而被收取30%或15%的「蘋果税」。
監管壓力之下,蘋果已經在美國、歐盟開啟了第三方支付零(低)佣金模式,大幅下調了「蘋果税」費率。
然而,2024年中國App Store生態系統的數字商品與服務銷售額為230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二位,僅次於美國。在美國、歐盟「減税」的背景下,中國市場仍被收取標準「蘋果税」,未來會成為「蘋果税」第一大貢獻國嗎?
多國普降「蘋果税」,歐盟再次調降
目前在中國及全球其他地區,蘋果對年收入100萬美元以上的App數字內容消費抽成30%,對年收入在100萬美元以下的抽成比例為15%。
但在蘋果的第二大市場歐盟,2024年1月,為符合《數字市場法案》,蘋果宣佈將在歐洲支持「側載」,即允許用户在應用程序商店(App Store)之外下載App。此外,蘋果向應用開發者收取的佣金從30%降低至17%,向一年以上訂閲或小型企業收取的佣金降至10%。與此同時,蘋果還向App開發者徵收核心技術費——對於年下載量超過100萬次的軟件,每年首次安裝一次應用開發者就要向蘋果支付0.5歐元。
業內人士表示,經估算,核心技術費約等於5%的「蘋果税」。與此同時,蘋果以隱私安全風險為由,限制開發者通過鏈接或按鈕向消費者推廣第三方支付優惠,引發了歐盟開發者的不滿。Spotify、Epic Games等公司認為,新增的核心技術費類似於變相收取「蘋果税」,第三方支付渠道也遭到蘋果的阻撓 。
2025年4月23日,歐盟委員會對蘋果公司處以5億歐元罰款,原因是該公司限制開發者引導用户使用第三方渠道,剝奪了用户獲取替代優惠價格的權利。這是歐盟《數字市場法》實施以來開出的首張罰單,也是歐盟一年多以來再次重罰蘋果。2024年3月,歐盟曾對蘋果開出超過18億歐元的反壟斷罰單。
6月26日,蘋果在歐盟再次宣佈整改:一是徹底開放第三方支付渠道,不再限制開發者引導用户跳轉至第三方支付渠道;二是總體「蘋果税」費率再次降低,依照開發者使用的蘋果服務類型實施階梯費率,其中第三方支付渠道的佣金費率首年最低12%,次年降至10%,也就是現有標準費率的三分之一;三是將按下載次數收取的「核心技術費」改為統一徵收交易額5%的「核心技術費」。
在韓國,2022年6月30日,蘋果宣佈將遵守韓國《電氣通信事業法》修正案,允許開發者採用第三方支付系統,「蘋果税」率降至26%。
在歐洲,荷蘭反壟斷機構ACM曾要求蘋果應用商店需在2022年1月15日之前,向所有約會應用開放繞開應用內購支付渠道的第三方支付,逾期不整改將受到每周500萬歐元罰款的處罰。蘋果在2022年2月宣佈將把荷蘭App Store符合條件的「蘋果税」調整為27%。
美國開始「免税」,引發多國跟進
在歐盟引領之下,迄今為止美國、日本、韓國、巴西等超過15個國家或地區已經發起了針對蘋果的反壟斷監管。2025年以來,對「蘋果税」衝擊最大的監管行動發生在美國。
在與遊戲公司Epic Games法庭對峙近四年后,蘋果曾宣佈遵守終審判決,開放第三方支付渠道,即開發者可以引導用户點擊App內置的鏈接或按鈕,引導用户前往App以外的網頁等平臺,使用除IAP以外的第三方支付渠道完成購買,並將第三方支付渠道費率降至27%(小開發者12%)。
Epic Games指控蘋果「惡意合規」「變相徵稅」,第三支付渠道幾乎不可用,因此再次提起訴訟。法庭文件也顯示,截至2024年5月聽證會,美國App Store約13.6萬名開發者中只有34人申請了在App內置第三方支付鏈接。
2025年4月30日,美國北加利福尼亞州聯邦地區法院做出裁決,禁止蘋果阻礙開發者引導用户前往第三方支付渠道,並將該渠道的佣金直降至0%。這意味着,美國開發者進入了第三方支付「免税」時代——美國內容創作者社區Patreon甚至在應用內直接拉起網頁,提供信用卡、PayPal等其他支付方式,不再繳納任何的「蘋果税」。
在蘋果第三方支付渠道被美國撬開以外,開放第三方下載渠道在立法層面與訴訟層面亦有推進。
6月24日,瑪莎·布萊克本等五位美國參議員提出了《開放應用市場法案》(The Open App Markets Act),認為蘋果與谷歌對應用商店的控制形同「守門人」,限制了競爭與消費者的選擇,要求其開放第三方應用下載渠道。該方案2021年就曾被提出,並通過參議院司法委員會審議,但被擱置。時隔四年,法案重啟。
6月30日,瑞士隱私安全公司Proton再度在美國加州聯邦北區法院提起反壟斷集體訴訟,要求蘋果對開發者免費開放第三方應用分發渠道與應用內第三方支付渠道等。
美國監管行動引發全球新一輪高潮。
2025年6月,日本反壟斷法案《移動軟件競爭法案》經參議院通過,該法案對蘋果提出了開放第三方應用下載渠道以及第三方支付渠道等要求,將於2025年12月18日正式生效。
8月12日,澳大利亞聯邦法院裁定蘋果公司在 iOS 應用分發和應用內支付領域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法院指出蘋果禁止側載應用及替代支付方式限制了競爭。蘋果則表示將提起上訴。
8月下旬,哥倫比亞工商監管局(SIC)宣佈啟動針對蘋果的反壟斷調查,評估蘋果是否限制其他應用商店與替代分發渠道,以及是否阻止開發者使用其他更優惠的支付方式。
緊隨其后,俄羅斯新修訂的《俄羅斯聯邦消費者權益保護法》9月1日正式生效,該法突破了蘋果封閉系統,要求在俄羅斯銷售的iPhone等智能硬件必須允許第三方支付渠道與第三方應用分發渠道。
中國「蘋果税」貢獻將超過美國?
全球呼籲蘋果開放的聲浪中,中國市場十分平靜。中國是蘋果僅次於美國、歐洲的第三大市場,2024年蘋果大中華區實現營收646.46億美元,佔比全球16%。
蘋果公佈的《App Store全球生態報告》顯示,「蘋果税」主要針對在App Store內發生的數字商品和服務的購買。2024年,中國(大中華區)App Store生態中數字商品與服務的銷售額達230億美元,位列全球第二。第一位是美國,其App Store生態中數字商品與服務的銷售額為530億美元。第三是歐洲,銷售額為200億美元。
蘋果並未披露向全球各單一市場分別收取的「蘋果税」金額。不過,Trefis在其官網指出,在綜合考慮一般税率30%和優惠税率15%的情況下,折算出全球「蘋果税」的平均比例約為28%。Trefis是一家由麻省理工學院工程師和華爾街分析師領導的投資研究、投資組合策略和財富管理公司。
相比美歐,中國已經是「蘋果税」費率最高的國家
單位:億美元
數據來源:蘋果《App Store全球生態報告》等
據此測算,2024年中國市場繳納「蘋果税」的金額為64.4億美元,僅次於美國市場的148億美元,超過了蘋果第二大市場歐洲,其「蘋果税」負擔為48億美元。
2024財年,蘋果在中國市場的營收為646.5億美元,美國為1692.6億美元,歐洲為1048億美元。那麼,2024年中國繳納的「蘋果税」收入在其中國區營收中佔比達10%,美國相應占比為8.8%,歐洲僅為4.6%。這意味着,蘋果在中國每賺10美元,就有1美元來自「蘋果税」,而在美國是0.88美元,在歐洲則不到0.5美元,中國的「蘋果税」相對負擔已經超過美歐。
與此同時,美歐已經在執行第三支付零(低)「蘋果税」費率,繳納金額將持續走低。
中美歐未來三年繳納「蘋果税」預估值
單位:億美元
數據來源:蘋果《App Store全球生態報告》等
按照2019年-2024年中國App Store數字商品及服務銷售額12%的複合增長率,在不改變費率的前提下,2025年中國市場要繳納的「蘋果税」將為72億美元(約合514億元人民幣),2026年預計為81億美元(約合575億元人民幣),2027年預計為90億美元(約合644億元人民幣)。
2019年-2024年美國、歐洲App Store數字商品與服務交易額的複合增長率分別為19.2%、27.2%。在第三方支付零(低)佣金模式生效后,若維持前期增速,假定美歐開發者使用IAP與第三方支付的佔比為3:7,2026年美國、歐盟的「蘋果税」金額分別為63億美元、71億美元,中國將以81億美元成為「蘋果税」全球第一大貢獻國,分別比美國多繳18億美元、比歐洲多繳10億美元。
鑑於蘋果在中國始終保持「全球最高蘋果税率」,一些中國消費者與小開發者正在發起挑戰,這一過程已持續數年。
2024年5月,中國首例由消費者針對「蘋果税」及蘋果公司規定的「應用內購買」等行為發起的反壟斷訴訟一審宣判。上海知識產權法院認定,蘋果公司雖具有市場支配地位,但沒有濫用這一地位,駁回原告訴請。
原告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訴。2024年11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對該案二審開庭。原告代理律師、浙江墾丁律師事務所創始合夥人王瓊飛透露,該案於2024年12月25日進行了最后一次開庭,目前仍在審理中。
在另一起小型應用開發者對蘋果公司發起的訴訟中,起訴理由也是反壟斷。
2021年,北京體語科技有限公司對蘋果公司提起訴訟,指控App Store存在不公平壟斷行為。該案於4月22日在北京知識產權法院進行了最后一次開庭,正在等待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