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6 21:10
(來源:北京商報)
「把時髦的理念變成實際的效率」「在大航海時代贏得增長」,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羣CEO湯道生在9月16日宣佈,騰訊將打造「智能化」與「全球化」兩大效率引擎。
當天,他讓C端(用户)應用騰訊元寶以B端(企業)技術顧問的身份分享企業增長策略。這個跨界身份的背后是騰訊元寶已與微信、騰訊會議、騰訊文檔等10個C端和B端的應用打通,智能體解決方案等也是騰訊為企業增長提出的智能化新解法。面對全球化,騰訊雲將從基礎設施、技術產品以及服務能力三個方向做B端生意。具體到基礎設施,騰訊雲全面適配主流國產芯片,並計劃在日本大阪和沙特新建可用區。
三年前,騰訊提到「寧要150斤的肌肉,也不要200斤的虛胖」。當天,湯道生認為,騰訊在雲市場已是「健碩參賽者」。IDC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AI公有云市場中,騰訊雲位居前三名。
打通C和B的技術與場景
「以人為本」「好用的AI」,湯道生演講時,背后的大屏幕出現了這兩個理念。怎樣理解如此抽象的概念,他的解釋是:讓AI服務於場景中的人,滿足人的需求,提升工作的效率,優化交互的體驗,甚至提供情緒價值。
緊接着,騰訊元寶作為第一個應用被拿來舉例。
2024年5月底,基於騰訊混元大模型開發的C端AI助手騰訊元寶上線,QuestMobile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8月,月活躍用户規模前三的互聯網AI應用中,騰訊元寶是其中之一,「現在,用户每天向騰訊元寶的提問量,已經達到年初一個月的總量」,湯道生在現場透露。
目前,元寶和微信、騰訊會議、騰訊文檔、騰訊視頻、QQ音樂等10多個應用打通。在公眾號和視頻號的評論區,用户可以直接@元寶,讓它總結內容,詢問知識;在騰訊會議,元寶可以替用户參會,自動記錄會議信息,生成會議紀要。
有關AI應用的一系列數據同時被公開:ima知識庫文件數量超1億;QQ瀏覽器的AI月活數比4月增長17.8倍。二季度,通過大模型,營銷服務營收增長20%,基於AI推出的虛擬隊友和NPC(非玩家角色),幫助遊戲營收實現兩位數增長。
技術和場景互通之外,湯道生還提到智能體、「SaaS(軟件即服務)+AI」、大模型技術三個AI落地具體的增長路徑。
海外客户規模一年翻番
智能化引擎致力於讓AI從「時髦概念」變為切實驅動業務的「實際效率」;「全球化引擎」則希望助力企業在「大航海時代」贏得新增長,湯道生這樣類比。
當天上午的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主峰會上,他提到了全球化,下午在同樣的場地,湯道生依然首位出場,為騰訊雲國際出海峰會站臺。
湯道生提到,過去三年,騰訊雲國際業務持續高兩位數增長,90%以上的互聯網企業、95%以上頭部遊戲公司出海都選擇了騰訊雲。國際業務已經成為騰訊雲新的增長引擎,2025年二季度騰訊雲國際營收同比大幅增長,騰訊雲海外客户規模在過去一年同比翻番,華住集團、阿斯利康、美的集團、GoTo集團、阿聯酋電信e&AUE、赤子城科技等現場分享了雙方合作背后的故事。
其中,騰訊雲對GoTo集團的重視明顯。GoTo是東南亞最大的科技集團,合併了印尼兩大獨角獸企業——負責即時配送和出行服務的Gojek和電商平臺Tokopedia。
「騰訊雲負責的Gojek業務,是這場遷移中複雜度最高的部分,相當於把印尼的‘滴滴+美團’雲上搬家」,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雲總裁邱躍鵬介紹,這一過程中,騰訊雲用 5 個月時間建成印尼第三可用區。下午的騰訊雲國際出海峰會上,GoTo的高管則與湯道生進行了將近半小時的圓桌分享。
其實,和同行相比,騰訊雲的國際化不算早。2016年,騰訊開始海外業務,將國內市場打磨成熟的產品和技術、行業解決方案輸出到海外。老對手阿里雲從2014年開始出海,2025年,出海成為阿里雲的核心戰略,與AI(人工智能)戰略優先級一樣高。當年2月,阿里雲成立出海事業部。
「阿里雲做出海,就是要破釜沉舟」,阿里雲智能集團資深副總裁、公共雲事業部總裁劉偉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雲計算廠商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可見一斑。
雲基礎設施升級
戰略默契、行動類似,騰訊雲和同行都將雲計算基礎設施描述為「全球一張網」。
截至2025年上半年,騰訊雲在全球設立11個區域辦公室,部署九大全球技術支持中心,以此縮短用户與服務的「物理距離」。
從全球化的空間維度向技術需求轉變,AI基礎設施的升級和當下從大模型訓練到推理的轉變直接相關。
這一邏輯可以這樣理解,「客户對於使用大模型和建設Agent(智能體)迸發出強烈熱情,帶來了推理需求的暴漲,這也意味着我們的AI基礎設施也要同步升級」,邱躍鵬解釋。
2月,DeepSeek 一口氣開源了五大代碼庫,其中,專注 GPU (圖形處理器)通信的 DeepEP,與騰訊雲的 TRMT技術方向高度契合。邱躍鵬分享:「我們在此基礎上優化了 DeepEP,使其在 IB 網絡的性能提升了 30%,在數據中心常用的 RoCE (一種基於以太網的RDMA網絡通信技術,降低GPU通信時的CPU開銷)網絡環境中性能更是翻倍。」還有 KV Cache (一種用於優化大模型推理性能的技術)等,這是騰訊軟硬件協同長期投入的結果。
邱躍鵬表示:「通過騰訊雲異構計算平臺的軟件能力,整合不同類型的芯片,對外提供高性價比的AI算力,目前我們已經全面適配主流的國產芯片。」
從基礎設施到應用,騰訊先打個樣,於9月16日發佈全新混元3D 3.0生成模型。
該模型建模精度提升3倍,幾何分辨率1536³,支持 36 億體素超高清建模。從遊戲製作到電商廣告,從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到具身智能,3D 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技術正在多領域加速落地。混元3D 3.0模型現已集成於混元3D AI創作引擎,面向用户免費開放,並同步上線騰訊雲API(應用程序編程接口)。
北京商報記者 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