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十九載堅守 「商用車測試」推動行業邁向高質量新階段

2025-09-16 12:07

重慶大足試驗基地,中國商用車產業的年度「大考」正在上演。來自中國重汽、福田歐曼、南京依維柯、江淮1卡、廣汽領程、長安跨越、五菱新能源、上汽躍進等商用車企業攜實力車型亮相,展開激烈角逐。

9月15日,2026中國商用車產品測試活動在重慶啟動。這一由《中國汽車報》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汽車報》社」)和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汽研」)聯合舉辦、中汽兄弟(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支持的中國商用車產品測試活動(以下簡稱「商用車測試」),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了十八屆,成為國內商用車行業最具品牌影響力和市場引導力的活動。

01

從「量變」到「質變」 行業迎來關鍵轉型期

中汽協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8月,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31.5萬輛和31.6萬輛,環比分別增長5.9%和3.4%,同比分別增長16.4%和16.3%。1-8月,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71.3萬輛和274.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1%和5.2%。

當前,我國商用車產業正全面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與此同時,隨着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持續深化,整個行業正處於轉型與變革的關鍵節點,以新能源化和智能化為核心的技術革新正不斷向縱深發展。特別是在「雙碳」目標指引下,我國新能源商用車市場滲透率持續提高,已在同城配送、城市建設、市政環衞、港口作業、礦山開採等多個特定場景中得到廣泛應用,為商用車市場注入新的增長動力。

在汽車行業「新四化」浪潮推動下,商用車市場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這一變革不僅體現在技術創新上,更在產品多樣性、用户體驗優化、運營效率提升等多個維度,為用户帶來更加多元和豐富的選擇。爲了順應變局、擁抱新趨勢,中國商用車產品測試也是連年升級,緊跟行業發展趨勢,不斷調整和優化測試規程和內容設置。在今年的測試中,測試規程再次升級,以順應商用車行業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的發展趨勢。

中汽院(重慶)汽車檢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主持工作)陳雄也表示,商用車是國民經濟的「筋骨」,是物流暢通的「血脈」,更是推動產業升級、服務民生需求的關鍵力量。當下,隨着「雙碳」目標推進與數字技術滲透,中國商用車行業正加速向「智能化、新能源化」轉型,用户對車輛的能耗效率、安全防護、智能輔助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產業對技術創新、標準統一、品質升級的需求也愈發迫切。在這樣的行業拐點,一場科學嚴謹的產品測試,不僅是對單車型性能的「全面體檢」,更是為行業錨定發展方向、破解技術痛點、提升整體競爭力的重要支撐。

「作為本次測試的技術支持單位,中國汽研始終以‘賦能產業、服務市場’為導向,聚焦行業核心關切,不斷優化測試規程,在傳統的動力性、經濟性、安全性、舒適性測試基礎上,進一步強化智能化及新能源車輛測評,全面檢驗新技術的落地效果。為保障測試結果的權威性與準確性,我們已做好充分準備:大足試驗基地將提供安全高效的一流測試場地,配備先進試驗儀器,由中國汽研資深工程師組成的測評團隊,將嚴格按照統一試驗條件、統一方法、統一評價體系開展工作,每一個環節都力求嚴謹規範。」陳雄強調,「本次測試的最終目的,是希望通過科學評價,讓優秀產品脫穎而出,讓先進技術得到推廣,引導行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補短板、強優勢,共同推動中國商用車向‘更安全、更高效、更綠色、更智能’的方向邁進。」

02

持續創新突破 中國商用車有了長足進步

中國商用車行業的進步,離不開測試平臺的持續賦能,更離不開每一家企業的創新突破。

在測試過程中,商用車行業的專家團隊以及中國商用車品鑑師團隊成員一致認為,無論是從技術水平和製造工藝,還是從車輛外觀和配置性能來看,今年參與測試的車輛較往年都有明顯進步。

「商用車作為中國汽車產業的基石,正在經歷着智能革命、能源革命和技術革命三重轉型,各家企業越來越重視產品性能和技術內涵的提升,這一點透過此次商用車測試活動可見一斑。」物流行業資深專家高維志表示,整體來看,中國商用車產業近年來確實取得了不小的進步,已經從傳統的「運輸工具」製造,向着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全球化的方向快速轉型。他特別提到,新能源商用車已逐步從政策牽引向市場拉動轉變,這是行業邁向成熟的重要標誌,也是企業未來的發展格局。

資深物流專家廉濤也表示,「如今,商用車企業越來越重視電動化、智能化和網聯化的提升,此次參評車輛的信息通信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愈發成熟,包括電子電氣架構、車聯網、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方面都有很大進步,尤其是幾款參評牽引車,在性能、品質方面與進口車型差距不斷縮小,功能設計更加人性化,更注重人機舒適性和駕乘感受。」

「多年來,我國商用車企業的研發投入大幅增長,以更高要求提高卡車產品的技術水平,來滿足現代化貨物運輸的需求。我國不同品牌的商用車企業在車型種類、功能等方面各有千秋,在生產工藝水平和細節處理也很用心,車型在外觀造型、動力數據、舒適和主被動安全配置方面已經全面向國際市場看齊,並且在技術路線方面也呈現了多元化發展。」中國汽研場地運營部部長徐磊也補充説。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測試的車型的設計理念更傾向用户了,現場試駕的商用車品鑑師黃飛表示,「比如此次測試中出現的幾輛微卡車型儘管其貌不揚,甚至沒有太強的設計感,但其駕駛質感卻超出預期,提速、彎道極限性能等表現出色,中控位置充足的儲物空間也非常實用。」

中國汽研能源動力事業部原總經理、中國汽研能源動力事業部特聘專家阮廷勇也對測試車型的技術水平給予了客觀肯定。他表示,商用車測試提供了周全的測試環境,沒有商業色彩,可讓各參評企業全程公平、公正、公開地參與,也能讓企業能夠通過第三方權威評測驗證產品實力,在競爭中找準定位、發現短板、優化產品,有助於促進商用車行業技術進步。

03

十九年風雨兼程 驅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當前,商用車行業已步入存量競爭時代,市場競爭愈發白熱化。在此背景下,商用車企業惟有精準洞察產業趨勢與市場變化,加大創新力度,重視提升產品性能和技術內涵,深耕高質量發展內在潛能,才能確保實現穩健且長遠的發展。

而「商用車測試」恰恰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既是對過去一年產品發展的總結,也是對未來技術路線的預示。

在新能源與智能網聯的雙重驅動下,中國商用車正迎來「換道超車」的歷史機遇。測試活動將繼續扮演「助推器」和「驗金石」的雙重角色,推動中國企業不僅在規模上領先,更在技術、品質、品牌上走向全球高端市場。

十九年風雨兼程,初心未改。「商用車測試」不僅是一場年度的產品較量,更是一次行業的集體思考與前進宣言。它見證了中國商用車從追趕到並跑、甚至局部領先的全過程,也在不斷重新定義——什麼是「好車」,什麼是「值得信賴的品牌」。

在2026年的新起點上,我們期待這一活動繼續以公正之心、專業之力,推動中國商用車走向更高水平的高質量發展,為中國製造贏得世界的尊重與認可。

「無論市場如何變化,測試活動的初衷不會變,即一方面為行業、企業、用户提供一份重要的參考指南;另一方面,持續推動我國商用車的技術進步,助力企業提升產品品質、口碑形象與品牌影響力,推動中國商用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並引領全球商用車產業發展。」胡軼坤説。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