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6 20:35
作為具備自主感知、決策與執行能力的新一代智能體AI Agent,正推動人工智能從「輔助工具」向「核心生產力」跨越,也迎來了商業化元年。
01
什麼是AI Agent?
Open AI曾將AI發展劃分爲五個階段:從L1的「聊天機器人」(可進行基本的對話交流)、L2的「推理者」(具備更高級的邏輯和推理能力),到L3的「智能體」(能夠思考並自主採取行動)、L4的「創新者」(可協助人類進行創造性發明)、L5的「完整組織」(能夠完成組織工作)。
OpenAI對於AGI的分級、DeepMind對AGI的分級
當前,在大模型基礎能力提升、API調用成本逐步下降、開源模型嶄露頭角降低開發門檻、強大算力及能源保障模型訓練及推理的可持續性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AI發展進入新階段。人工智能正從「能聊天、會思考」的L1、L2階段向「能決策、會用工具」的L3階段邁進,實現從思考到行動的質變。
AI Agent正是突破指令執行的智能實體,核心是具備代理權,可主動感知、自主決策並執行復雜任務,區別於LLM(知識輸出)和傳統自動化(規則執行)。在AGI分級中,Agent處於L3智能體階段,性能等效90%熟練成年人。
其關鍵特性有自主決策:主動感知環境、制定目標並採取行動;動態學習:通過記憶與經驗積累實現持續優化;跨系統協作:調用工具、API及多Agent協同完成複雜任務。
02
2025迎商業化元年
AI Agent迎爆發元年,海內外科技巨頭快速落地相關產品。
AI Agent作為新一代智能交互範式,目前成為海內外科技巨頭、大模型廠商集中發力的方向。其實2023年大模型興起后,AutoGPT、LangChain等開啟探索,到2025年Manus、Gen Spark等海內外廠商產品涌現,已初步形成通用Agent基本框架。
2025年1月,Open AI發佈首個AI Agent產品Operator,用户只需簡單描述需求,Operator即可模擬人類操作計算機的能力,完成在線訂餐、購買機票等任務。
2025年3月,Monica發佈了全球首款通用型AI智能體Manus,其具備複雜任務自主處理能力,能夠完成篩選簡歷、旅行規劃、股票分析等任務。在GAIA基準測試(評估AI智能體綜合性能測試)中,Manus取得SOTA成績,展示其性能超越Open AI同級別模型,Manus的發佈標誌着國內通用型AI Agent的崛起。此外,海外谷歌、亞馬遜等科技巨頭和國內字節跳動、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頭部互聯網廠商均已推出智能體相關產品與解決方案,行業競爭趨於白熱化。
其中2025年微軟Build大會題目開放代理式網絡(Open agenticweb),強調發布多項工具含Git Hub Copilot代理、Azure SRE代理,助力開發及運維。Azure AI Foundry已是構建企業級AI模型與智能體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被80%的財富500強企業使用,25Q2處理的tokens超500萬億,同比增長超7倍,agent service客户數達1.4萬。集成Grok-3等1900+模型。
Azure AI Foundry架構資料來源:公司官網
微軟Copilot Studio也基於低代碼構建複雜智能體工作流,實現跨角色任務自動化。
Copilot Studio(AI copilot的定製化平臺)架構資料來源:公司官網
而根據彭博消息,Deep Seek正在開發一款更高級的AI Agent模型,皆在與Open AI等美國企業競爭。據悉,這款AI Agent可在用户指令極少的情況下,幫助用户執行多步驟任務,還能基於自身過往行動進行學習並持續優化。據悉,Deep Seek計劃在今年第四季度正式推出這款新模型。
隨着國內外頭部大模型廠商持續高強度的投入力度,推動基礎模型能力的進一步突破,2025年正在成為名副其實的「Agent元年」。
03
未來空間有多大?
IDC發佈的2024-2028年全球人工智能IT支出預測顯示,2023-2028年全球人工智能IT支出呈現持續增長態勢,總市場的複合年增長率(CAGR)為22.3%。過去兩年AI已從「概念」進入「真金白銀投入」,且呈現爆發式增長。其中GenAI的CAGR為73.5%(GenAI信息創建,如文本、音頻、視頻、圖像和代碼生成相關),其余AI的CAGR為22.3%(RestofAI,主要為解釋性AI以及預測性/規範性AI)。
到2028年,AI技術支出將佔總IT支出的16.4%,其中生成式AI(GenAI)自身將佔支出的6.7%。在GenAI領域「基建、服務、平臺/應用」分工和投入逐漸清晰,從2024年到2028年將增加三倍。各個組織正轉向更具戰略性的人工智能方法,整合應用程序、平臺、數據和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旨在通過先進自動化、更高效的模型和數據複用率以及高效的推理來提升AI價值。
IDC
AI Agent市場規模也逐步攀升,成為營銷變革的核心驅動力。
根據IDC發佈的預測,2024年AI Agent全球市場規模約52.9億美元。中國企業級AI Agent應用市場在2028年的保守規模將超過270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可增長至471億美元。到2028年,約33%的企業級軟件應用將內置具備自主功能的AI Agent系統,遠高於2024年時不足1%的滲透率,未來數年內AI Agent從輔助工具向業務決策層面的演變或將成為重大趨勢。
據Markets and Markets測算,2024年AI Agent市場規模51億美金,2030年有望達471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44.8%。針對中國市場而言,據億歐智庫預測,2024年中國AI Agent市場規模達1473億元,企業滲透率不足5%,預計到2028年市場規模將突破3.3萬億元。
McKinsey,億歐智庫,Markets and Markets
其中企業級Agent應用前景廣闊,助力企業創造直接業務價值。
按照應用場景和最終用户劃分,AI Agent主要可以分為消費級AI Agent(ToC)和企業級AI Agent(ToB)。消費級Agent通常為具有跨領域任務處理能力的通用平臺,主要面向的是多樣化消費場景,例如撰寫調研報告、一鍵生成PPT、生成旅遊攻略等。這類任務的共同點是容錯率相對較高,用户可以容忍一定程度的幻覺率。消費級Agent的目標客户主要為C端個人用戶,其應用價值在於為用户提供便利、節省時間及增強用户體驗。
而企業級Agent則是針對特定場景提供特定能力,需要垂直聚焦業務場景,與企業的ERP、CRM、OA、HRM、財務系統等業務系統進行整合,以產生閉環業務價值。企業級Agent面向的是B端企業客户,其應用價值在於幫助企業實現降本增效、減少錯誤以及創造直接業務價值。
當前,大模型競爭已從上半場聚焦通用大模型技術的競爭,轉向下半場生態協同與垂直場景落地效率的比拼,未來聚焦垂直場景、助力解決企業降本增效剛需痛點的企業級Agent有望成為行業下一塊必爭之地。
根據MarketsandMarkets的研究報告顯示,從最終用户來看,預計2025年企業級Agent市場所佔份額將超過消費級Agent市場。同時,根據Gartner最新測算,2024年僅約1%的企業軟件內置AI智能體功能,但到2028年,這一比例有望飆升至33%,屆時約15%的日常業務決策將可由AI自動完成,企業級Agent發展空間廣闊。
04
率先受益企業有哪些?
首先得益於海外廠商商業化路徑清晰,企業服務SaaS廠商有望率先受益。
從市場參與者來看,SaaS企業在垂直行業或場景中積累了豐富的數據資源,能夠將Agent能力無縫嵌入企業工作流,並憑藉存量客户基礎實現快速變現,SaaS廠商在企業級Agent落地競賽中具備優勢。
從應用細分場景來看,業務垂直型企業級Agent聚焦企業通用智能場景,深度綁定適用於各個行業的業務系統,這些系統承載着高度結構化流程,具有明確的規則和節點,為AI Agent的自動化應用提供良好基礎。
此外,業務垂直型企業級Agent通過無縫集成到企業系統實現端到端自動化,能夠直接提升業務效率,快速得到可量化的降本增效指標,商業化驗證更為明確,企業接受程度高付費意願更強。因此,側重場景屬性的協同OA/ERP/CRM/HRM等企業服務類SaaS廠商有望在AI Agent浪潮中率先受益。
目前國內傳統SaaS廠商中的金蝶發佈了金蝶雲蒼穹AI Agent,應用於企業服務,助力企業在財務、人力、供應鏈等領域構建智能體,提升企業的智能化水平;用友發佈了用友BIP「數字員工」、Data Agent,同樣應用於企業服務,以ChatBl技術為核心,依託智能服務平臺融合領域智能服務,深度構建數據價值釋放;微盟發佈了導購任務AI+(導購Agent),應用於電商零售,主要為為品牌提供用户運營策略生成、精準營銷方案優化及交易轉化路徑規劃等智能化管理方案;邁富時的AI Agent force則用於營銷服務,能實現企級AI從開發、部署到運維的全流程閉環管理,突破行業長期面臨的碎片化落地瓶頸。
此外,除了阿里雲、騰訊雲、字節跳動、百度、華為雲這些互聯網大廠有相應Agent產品/方案發布外,前瞻性佈局B端AI融合,在業內率先推出企業級AI中臺的漢得信息同樣值得關注,其在2023年7月就正式發佈了AI中臺「大聖」,定位其為B端智能化不可或缺的產品與服務平臺,成為業內率先推出企業級AI中臺的公司。
鼎捷數智也在2019年啟動鼎捷雅典娜數智原生底座的研發,並於2022年正式發佈,2024年推出鼎捷多模態大模型及Agent開發及運行平臺(IndepthAI),並對零代碼自驅動、工作流設計器、API插件系統等功能模塊進行升級。此外,公司依託鼎捷雅典娜底座的數智化能力,融合微軟AzureGPT、通義千問、豆包、DeepSeek等通用大模型能力,發展AI Agent應用。
國內AI Agent生態資料來源:各公司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