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6 19:50
在公募市場總規模上半年接連突破新高的背景下,基金代銷機構的競爭格局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基金業協會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年中,前百強代銷機構權益基金保有規模5.14萬億元,較2024年年末增長7.12%;非貨基金保有規模首破十萬億元,達到10.2萬億元,較2024年年末增長7.86%;股票指數型基金保有規模1.95萬億元,較2024年年末增長17.39%,增速最快。
螞蟻基金今年上半年依舊保持「三個第一」的領先地位,招商銀行則在權益基金、非貨基金兩項上穩居第二,股票指數基金保有規模排名則下滑一位至百強榜第六名。
各類機構圍繞股票指數基金的競爭依舊激烈,目前來看,券商的地位似乎難以撼動,但銀行系的指數基金保有規模增速十分驚人,競爭依然十分激烈。
「強者恆強」:實力強,增速快
與2024年年末的數據進行對比,基金代銷行業「強者恆強」的格局依舊穩固。這不僅體現為頭部代銷機構名單與2024年年末相比變化不大,更體現在其增速明顯快於中小機構。
以「一哥」螞蟻基金為例,其最新的權益基金、非貨基金和股票指數基金保有規模,較2024年年末分別增長841億元、1146億元和709億元,增量全部居於百強榜第一位。
招商銀行的各項增速同樣明顯。其權益基金、非貨基金保有規模環比分別增加815億元、915億元,增幅僅次於螞蟻基金,其中非貨基金保有規模在今年上半年突破了萬億元,達1.04萬億元。
受到上半年公司合併重組的影響,國泰海通(601211.SH)的各類基金保有規模出現了大幅增長。其中股票指數型基金保有規模較2024年年末增長了350億元,排名躍升至百強榜第五名。(2024年年末排在第11名)
相比之下,多家保有規模排名本就居於中下游的機構,上半年保有規模進一步下滑。比如民生銀行今年上半年權益基金、非貨基金保有規模環比均下滑超百億元,同時在指數基金規模快速膨脹的背景下,其最新的股票型指數基金保有規模僅18億元,較2024年年末減少3億元,排在百強榜80名開外。
「騰訊系」再添一員
與2024年年末的名單相比,5張「新面孔」亮相本次百強榜,分別為誠通證券、財達證券、華源證券、深圳前海微眾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眾銀行)和渣打銀行。
其中值得關注的是微眾銀行。截至今年年中其權益基金、非貨基金和股票指數基金保有規模分別為36億元、100億元和11億元,分別排在百強榜第94名、74名和85名。天眼查顯示,微眾銀行是騰訊成員,第一大控股股東是深圳市騰訊網域計算機網絡有限公司,馬化騰為微眾銀行的實控人。
微眾銀行的出現,意味着基金代銷百強榜中已有兩家「騰訊系」成員,另一家為騰安基金銷售(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騰安基金),該公司今年上半年權益基金、非貨基金和股票指數基金保有規模分別為824億元、3277億元和309億元,其中非貨基金保有規模居於百強榜第八名,股票指數基金保有規模排名躍升至第15名,較2024年年末進步了四名。
今年以來,騰訊在基金代銷上似乎加大了投入力度。比如今年5月,騰訊理財通推出「先試后買」的百萬理財金活動,即用户領取虛擬理財金后即可自由購買基金產品,體驗到期后還能將收益提現到微信零錢賬户。
此外,理財通還開闢了基金公司「機構店」的模式,華夏基金、華泰柏瑞基金、中歐基金等多家公司均已在騰訊理財通「開店」,嘉實基金還通過抽取幸運觀眾送騰訊理財通鑽石會員月卡的方式,吸引投資者關注。
銀行指數基金保有總量一年翻一倍
按照機構類型來看,各方在股票指數基金保有規模上的較量值得關注。從截至今年上半年的數據來看,57家證券公司股票指數基金保有規模達1.08萬億元,比另外三類機構的總和還要多出兩千多億元。
同時,券商在股票指數基金保有規模前十的機構佔據七席,中信證券(600030.SH)、華泰證券(601688.SH)是除螞蟻基金外,唯二股票指數基金保有規模在千億元以上的代銷機構。
銀行的指數基金保有總量雖然居於第三位,但是增速卻十分驚人。截至今年年中,24家銀行指數基金保有規模為2667億元,環比增長38.69%,同比漲幅高達99.18%,也就是説在一年時間里,銀行的指數基金保有總量幾乎翻了一倍。而券商、第三方代銷機構在該項上的同比漲幅分別為41.34%、36.15%,差距明顯。
保險公司則被「甩」開好幾條街。今年上半年基金代銷百強榜僅有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一根「獨苗」,其股票指數基金保有規模僅123億元,環比下降30.51%,同比下降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