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AI狂潮背后 晨星警告:芯片行業周期性衰退或臨近

2025-09-16 19:42

財聯社9月16日訊(編輯 夏軍雄)爭奪人工智能(AI)主導地位的競賽引發了全球芯片狂潮,但晨星(Morningstar)警告稱,芯片行業下一輪周期性衰退可能即將到來。

晨星股票分析師在周二發佈的一份報告中寫道:「晶圓代工廠和存儲器製造商正面臨半導體行業強烈的周期性波動。」

該機構表示,一個典型的半導體周期大約持續四年,而AI需求正在延長當前的上漲周期。

分析師表示:「我們認為,與AI相關的強勁銷售和投資正幫助該行業突破此輪上升周期的極限。」

自2022年底聊天機器人ChatGPT橫空出世以來,AI投資激增,帶動芯片製造商的估值飆升。

儘管微軟、亞馬遜和Meta等科技巨頭正加大AI支出,分析師卻認為,市場對AI投資的長期增長預期過於樂觀。

根據晨星的分析,作為行業健康指標,半導體營業額增長已開始放緩,表明該行業可能正在接近頂峰。

在AI之外,疲軟的智能手機和消費電子產品銷售正在拖累非AI芯片的需求。

晨星目前預計AI支出將在2025年達到峰值,但隨着宏觀經濟風險加劇和消費者需求持續疲軟,AI支出可能在2026年出現放緩。

當然,最前沿的AI芯片依然稀缺,但舊一代存儲器產品的需求可能趨於疲軟。

雖然增長放緩會衝擊芯片製造商,但代工廠的處境相對更穩健一些。

晨星指出,臺積電的技術領先地位以及其在美國的大規模投資,是抵禦風險的緩衝。但他們也補充説,即便是臺積電這樣的行業領導者,仍然難以擺脫半導體行業周期性波動的影響。

晨星的警告發布之際,投資者正糾結一個更宏觀的問題:AI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真正轉化為企業利潤。

高盛在近期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儘管標普500指數成份股公司在Q2財報電話會議上提及AI的比例達到了創紀錄水平,但「真正量化AI對盈利影響的公司比例仍然有限」。

該行補充説,AI的經濟影響在政府數據中可能也被低估了,因為半導體成本通常被歸為中間投入,而沒有在GDP數據中得到充分體現。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