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6 19:20
(來源:老張投研)
一極主導,梯隊分化。
八個字,精準概括了國內CXO行業(醫藥外包)的競爭格局。
該領域內,藥明康德,毫無疑問是那「一極」,2025上半年收入208億,營收體量碾壓同行。
而若問醫藥外包行業,除了藥明康德還有哪家公司能打?凱萊英,應當不會缺席。
早在之前,HPV九價疫苗的原研藥企——默沙東,就做出過這樣的評價:「凱萊英,是中國唯一一家不僅符合,而且遠優於我們要求的新葯開發CDMO公司」,足見其行業地位之穩固。
步入2025年,當藥明康德、博騰股份等同行紛紛甩出亮眼成績單,凱萊英,也上演了一場絕地反擊!
一方面,業績逆襲。
2025上半年,凱萊英實現營收31.88億,同步增長18.2%;淨利潤6.18億,提升23.7%,一舉扭轉連續兩年的下滑頹勢。
並且,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無論是收入端還是利潤端,增速均還要高於第一季度,公司業績加快改善。
另一方面,訂單穩健增長。
2025半年報中,凱萊英表示,不含已確認收入,目前公司在手訂單10.88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77億,已然趕超2024年水平(10.52億美元)。
過去幾年,極端事件期間,凱萊英憑藉良好的質量體系與工藝水平承接了多筆相關大訂單。單是2021年11月到2022年2月,公司對外累計簽訂三次供貨合同,金額分別在4.81億、27.2億、35.42億,業績隨之快速增長。
此后衝擊消退,合同逐步完成履約,疊加全球藥企研發支出放緩,凱萊英的訂單預期難言樂觀,成長邏輯有所動搖。
而2025上半年公司訂單的穩健增長,打消市場疑慮的同時,也穩定了未來的成長預期,凱旋歸來,或許正是當下近況。
凱萊英的強勢迴歸,主要還是創新葯新一輪景氣周期來臨。
最具代表性的,當屬三生製藥。5月,其將自主研發的新葯獨家授權輝瑞,潛在總金額高達60.5億美元,並一舉打破此前由百利天恆保持的首付款記錄。
數據顯示,僅2025上半年,我國創新葯對外授權交易總金額就已接近660億美元,趕超2024全年。
可見,國內創新葯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當然,若想趕上這輪創新葯的紅利,恆生醫藥ETF(159892)是個好抓手。
那麼,凱萊英為何業績逆襲這麼快?
其一,產業鏈上「賣鏟人」,率先受益。
正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凱萊英所處的CXO行業,就是位於創新葯產業鏈上游,承接藥企的藥品研發、生產以及工藝開發等外包需求,
所以,當行業水温漸升,最先迎來業績回暖、訂單釋放的,就是這些CXO企業。
其二,重視研發,技術領先。
CXO,無疑是個技術壁壘極高的行業。持續對前沿技術的積極投入是入局者保持競爭優勢的關鍵。
相較藥明康德、康龍化成、泰格醫藥等同行,凱萊英是最捨得花錢做研發的。
數據顯示,2020年-2024年,凱萊英的研發投入佔營收比重一直要領先一個身位,多年來維持在8%以上,而部分同行這一數字則未超5%。這種相對指標的領先往往更能體現一家企業對研發的重視程度。
高投入研發驅動下,目前,公司在連續性反應、合成生物、多肽TFA裂解技術等方面均已取得重要成果。
其中,連續性反應技術,是凱萊英的一張王牌。其擁有的583項專利中,204項與之相關,足見公司在該領域耕耘之深。
此技術,主要用在承接藥品的規模化生產外包中,世界上能做到的公司,少之又少。相較傳統方法,其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且更環保。
曾經,一家大型跨國藥企為研發新葯提出產量1.7噸的生產外包需求。日本同行公司給出的交付期是1年,而凱萊英,憑藉領先的連續反應技術,僅41天就完成交付,效率驚人。
所以,凱萊英難免備受客户青睞,畢竟對於新葯研發效率就是生命。目前公司已與全球前20大跨國藥企中的16家建立了合作,並連續服務其中8家超10年。
其三,盈利能力突出。
這種將技術驅動作為核心競爭力的理念,在凱萊英的盈利能力上得到體現。
作為「CXO行業一哥」的藥明康德,龍頭地位顯著,但在體現技術含量的毛利率上,時常比不過凱萊英。
數據顯示,2020年-2024年,凱萊英的毛利率始終高於藥明康德,直至2025上半年才被追上,不分伯仲。
所以,在新一輪的創新葯景氣周期中,憑藉寬厚的護城河,凱萊英業績快速修復。
那麼,凱萊英的后勁在哪呢?
首先,核心還是看需求。
一方面,整體來看,全球醫藥行業研發投入穩步增長帶動外包服務需求。
據預測,2023年-2028年全球CXO市場有望實現約12%的年複合增長率。至2033年全球藥物研發外包規模將接近4500億美元。
另一方面,細分來看,多肽、寡核苷酸、ADC等新興化學大分子方向蓬勃發展,凱萊英已提前入局並取得成績。
2025上半年,公司化學大分子CDMO(開發生產外包)業務收入3.79億,同比大增超130%!同時,該業務在手訂單不斷,截至8月底,同比增長超90%。
所以,單是多肽、寡核苷酸等新興業務,凱萊英就正迎來訂單加速釋放,況且還不算其它核心業務。
數據顯示,到2026年,全球多肽藥物市場規模將增長至1049億美元,寡核苷酸藥物將飆升至150億美元,發展迅速。當然,新一輪創新葯紅利,還得看恆生醫藥ETF(159892)。
其次,供給有保障。
產能上,新興業務領域,公司多肽固相合成產能約3萬升,預計2025年底將達4.4萬升,足以滿足在手訂單未來產能需求。
並且,凱萊英是全球化佈局,其於2024年5月接手了輝瑞歷史最為悠久的研發中心Sandwich Site工廠,完成了首個歐洲研發生產基地佈局,有效填補了公司在當地的原料藥產能缺口。
從營收結構上,就能看出這一佈局給公司業績的助力。數據顯示,2025上半年凱萊英來自歐洲的客户收入同比大增超200%,達5.48億。而隨着市場拓展持續加速,或許這一數字還將繼續提升。
所以,創新葯,不只有藥明康德;
凱萊英,實力同樣不可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