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今年最妖IPO誕生,700億

2025-09-16 16:33

  創新葯江湖縮影。

  瘋狂一幕上演。

  今日(9月16日),藥捷安康股價讓人看呆了:上午大漲創下歷史新高,市值一度突破2600億港元;然而下午臨近收盤,卻急速回調,市值跌回700多億港元。

  即便如此,上市短短三個月,漲幅一度高達50倍,藥捷安康還是令人咋舌。

  追溯下來,這是一家來自南京的公司。掌門人吳永謙,早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化學系,2016年接掌藥捷安康。很長一段時間里,藥捷安康算得上默默無聞。直至本月,公司核心產品獲得臨牀默示許可,自此開啟暴漲一幕。

  創新葯江湖,躁動不已。

  最妖IPO

  三個月,曾暴漲5000%

  時間回到三個月前。

  6月23日,在經歷了多次遞表之后,藥捷安康正式登陸港交所。此次IPO,藥捷安康發行價13.15港元,上市當天大漲超78%,首日收盤市值約90億港元。

  上市之后,藥捷安康並未在業界引起大的波瀾,直到最近幾天股價狂飆,令人咋舌——藥捷安康股價曾衝到680港元,較發行價飆漲超5000%,市值一度衝破2600億港元,一舉超越創新葯龍頭企業康方生物、信達生物等明星生物科技股,被外界評為新妖股。

  要知道,創立於2014年的藥捷安康至今還無產品獲批上市,也尚未實現商業化:2023年營收12.4萬元,2024年零營收;2023–2024年淨虧損分別為3.43億元、2.75億元;2025年上半年繼續零營收,虧損1.23億元。

  與此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招股書,藥捷安康創始人吳永謙持股近33%,疊加其他機構持股,其市場流通盤並不大。

  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

  追溯起來,這波行情或與藥捷安康一則最新進展有關。9月10日,藥捷安康宣佈公司核心產品替恩戈替尼(Tinengotinib, TT-00420)聯合氟維司羣治療經治失敗的激素受體陽性(HR+)且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陰性或低表達(HER2-)的復發或轉移性乳腺癌II期臨牀試驗,已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臨牀默示許可。

  「臨牀默示許可」是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針對藥物臨牀試驗申請(IND)設立的一種高效審批機制。獲得該許可,意味着經過60個公示日后,藥捷安康可以按照提交的方案啟動II期臨牀試驗。

  消息一出,藥捷安康的股價開始狂奔。9月10日、9月11日、9月12日,公司股價漲幅分別達到27.57%、20.78%、77.09%。來到周一9月15日,藥捷安康上演一場奇觀——股價漲幅高達115.58%,市值衝破1600億港元。

  當然,這里不能忽略今年港股醫藥大漲的背景。今年以來,港股創新葯指數持續創新高,動輒翻倍的醫藥股比比皆是,10倍醫藥股也排隊出現。此情此景,投資人忍不住歡呼「創新葯企的牛市」,2025年被認為是中國創新葯商業化爆發的起點。

  但藥捷安康的表現顯然已經超乎所有人的想象。目睹這一幕,身邊醫藥投資人直呼「看不懂」。

  今日午間,藥捷安康在港交所發佈公告表示,公司交易價格及成交量近期出現異常變動。董事會確認,概不知悉導致股份出現該等股價及成交量異常變動之任何原因;或任何須予公佈以避免股份出現虛假市場之資料;或根據上市規則須予披露之任何內幕消息。公司股東及潛在投資者於買賣公司證券時務請審慎行事。

  今天臨近收盤,藥捷安康突然大跌,股價短線快速跳水,市值跌回700多億港元。

  來自南京

  新葯王如何崛起

  故事要從背后掌門人吳永謙説起。

  現年61歲,吳永謙是南京大學化學系1981級本科校友,后又相繼成為美國韋恩州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和美國布蘭迪斯大學生物化學系博士后研究員。2011年歸國后,吳永謙來到四環醫藥旗下的山東軒竹醫藥擔任總經理,帶領團隊將十多種小分子化合物從早期發現階段推進到臨牀開發階段,是四環醫藥的首席科學家。

  2014年,藥捷安康註冊成立,最一開始是由藥石科技創始人楊民民等人出資創立。直到2016年,吳永謙拿下藥捷安康40%的股權,剩余60%股份則分別由南京吉旻瑞、南京益鏷及藥石科技持有22.94%、19.13%及17.93%。而南京吉旻瑞、南京益鏷背后便是吳永謙。

  就這樣,吳永謙正式接掌藥捷安康,負責總體戰略規劃、業務方向和運營管理。這是一家以臨牀需求為導向、處於註冊臨牀階段的生物製藥公司,專注於發現及開發腫瘤、炎症及心臟代謝疾病小分子創新療法。

  吳永謙加入之后,藥捷安康便迅速開始融資。招股書顯示,藥捷安康共進行9輪融資,累計獲得超過17億元,身后不乏國投招商、CPE源峰、國鑫投資、基石資本、南京江北國資、招商局資本等知名機構的身影。2023年最后一次D+輪融資后,藥捷安康的投后估值45.9億元。

  里程碑一幕便是今年6月的IPO敲鍾,藥捷安康首日漲幅超70%,背后機構股東浮盈可見。

  追溯起來,藥捷安康與南京淵源深厚。

  2016年,吳永謙率隊藥捷安康落户南京江北新區生物醫藥谷。「新區的產業生態很有自己的特色。放眼我們所在的生物醫藥谷,就潛藏着一批在創新葯械各細分領域原創能力強的企業。一旦他們推出產品迎來爆發,這里的產業必定會實現跨越式升級。」吳永謙曾感慨。

  創業之路註定佈滿荊棘。回憶那段時光,在公司負責人看來,南京江北新區的支持是藥捷安康崛起背后的一股關鍵力量,助推他們爬坡過坎——

  在小分子創新葯領域,質譜儀、測序儀等儀器設備購入、維護的成本很高,而在公司成立初期,江北新區生物醫藥谷就通過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資源整合、購入設備,再以租用方式對企業開放,讓藥捷安康團隊用很少的費用快速進入研發階段。

  自去年年初得知藥捷安康有IPO上市計劃后,藥谷第一時間上門瞭解情況,併成立服務專班跟蹤進度。值得一提的是,新區還創新成立了總規模10億元的境外上市產業投資基金,並作為基石投資人投資了藥捷安康港股IPO。

  中國隱祕藥谷

  其實藥捷安康誕生於南京,並非偶然。

  瀕江近海,南京歷來是東部沿海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戰略交匯的重要節點城市。優越的地理經濟位置,為南京產業發展聚集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其中,2024年南京生物醫藥產業企業營收已超2100億元。

  常往長三角出差的醫藥投資人,也一定會去南京看看。

  而產業聚集,離不開人才。除了外界熟知的南京大學,這里還有一所更隱祕的醫科高校——中國藥科大學。這是我國第一所雙一流藥科大學,向來有着「藥界清華」「藥界黃埔」的稱號。

  這些高校學子,撐起了南京生物醫藥產業。正如此次大漲的藥捷安康董事長吳永謙,還有艾迪藥業傅和亮、藥石科技楊民民,早年都畢業於南京大學化學系;而恆瑞醫藥董事長孫飄揚,及其夫人翰森製藥的董事長鍾慧娟,則是中國藥大校友。

  走出高校,這里還有「一谷一鎮三園」,分別是南京生物醫藥谷,南京生命科技小鎮,江蘇生命科技創新園、南京生命科技創新園、南京化學原料藥產業園,許多創新就是在這里誕生,從而形成一條完整的產學研鏈條。

  正如一位南大教授曾説過:「我的學生在實驗室搞出專利,畢業就能在隔壁園區創業,學術到產業就隔一條馬路。」

  在以慢節奏著稱的南京,生物醫藥產業正以驚人的速度崛起。放眼整個江蘇,創新葯獲批上市數量已連續兩年位居全國第一。其中,2024年南京獲批新葯數量達150個品規,位居全省首位。

  於是我們看到,今年這一波牛市中浮現不少南京創新葯企的身影。就在藥捷安康上市后不久,同樣來自南京生物醫藥谷的維立志博也順利登陸港交所,后者聚焦腫瘤、自身免疫疾病領域的創新抗體藥物研發。上市首日,維立志博一度大漲127%,最新市值近140億港元。

  還有海辰藥業今年累計漲幅一度達到188%;前沿生物在7月的9個交易日內的累計漲幅超80%;艾迪藥業年內漲幅曾逾70%……盛況歷歷在目。

  這也是今年創新葯熱潮的一縷縮影。從港股到A股,創新葯板塊一派火熱景象。康方生物、歌禮制藥、百利天恆、藥捷安康等創新葯企輪番大漲,締造一個個造富神話。

  只是,這樣一幕似曾相識。2019年前后,醫藥行業也曾迎來一波高潮,但隨后幾年創新葯泡沫開始破裂。「創新葯泡沫3、5年一輪迴」,回到藥捷安康,千億市值與公司尚未商業化、持續虧損的基本面之間,令人警醒。暴漲之后的大幅回落,正是市場不安情緒的真實寫照。

  考驗還在后頭。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