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6 18:04
近期,港股創新葯板塊在海外監管與市場拓展方面取得積極進展。行業動態方面,創新葯龍頭企業目前已完成多產品線或國際化佈局,整體收入保持穩定高速增長,部分公司成功扭虧;百濟神州H1實現歸母淨利潤4.50億元,首次實現扭虧為盈;信達生物實現歸母淨利潤8.34億元,延續盈利趨勢。
天風證券以翰森製藥為例指出,公司2025年中報顯示,創新葯產品收入同比增長22.1%,佔總收入比重提升至82.7%。其中,阿美替尼作為國產首款三代EGFR TKI,已在英國獲批上市,成為公司首個進入海外市場的創新葯。
此外,公司多款創新葯已進入III期臨牀階段,包括B7-H3 ADC、B7-H4 ADC等具備全球合作潛力的品種,海外權益已授權給GSK,進一步驗證了國產創新葯的國際化能力。港股創新葯企在海外市場的持續突破,為板塊估值修復提供支撐。
政策面方面,近期重磅會議通過《生物醫學新技術臨牀研究和臨牀轉化應用管理條例(草案)》,標誌着我國生物醫學新技術臨牀研究與管理步入規範化、法制化的新階段,將為生物醫藥產業提質升級提供有力保障。此外,國家藥監局發佈《關於優化創新葯臨牀試驗審評審批有關事項的公告》,明確提出對符合要求的創新葯臨牀試驗申請設立「30日審評審批通道」。
西南證券指出,港股創新葯板塊在政策支持與臨牀進展方面持續釋放積極信號。有數據顯示,近6個月港股創新葯累計上漲130.58%,跑贏恆生指數120.45個百分點,顯示出市場對港股創新葯的長期信心。儘管短期內部分個股出現回調,但整體來看,港股創新葯在腫瘤、自免、代謝疾病等領域的臨牀數據不斷驗證,國際化BD交易持續落地,為板塊提供堅實支撐。建議關注具備差異化創新管線、具備全球臨牀能力的企業。
場內ETF方面,截至2025年9月16日收盤,中證香港創新葯指數下跌1.36%,港股創新葯ETF(513120)下修調整,換手28.7%,全天成交70.59億元,居全市場醫藥類ETF第一。成分股方面漲跌互現,博安生物領漲9.69%,康龍化成上漲5.56%,凱萊英上漲4.61%;諾誠健華領跌,康諾亞-B等跟跌。前十大權重股合計佔比70.79%,其中康方生物、再鼎醫藥漲幅居前。值得一提的是,該指數生物製品+化學制藥權重佔比達92.5%,這也是當下ETF跟蹤的指數中,較為「純血」的創新葯行業指數之一。
中金公司表示,在國內工程師紅利、豐富臨牀資源和支持性政策多邊加持下,國產創新葯已經從跟隨時代走向FIC/BIC創新,進入 2.0時代的創新葯產業已經逐步完成質的提升,看好創新葯長期產業發展趨勢,下半年10月中旬圍繞ESMO會議前后相關臨牀數據讀出與BD有望帶來板塊新一輪投資機遇。
規模方面,截至2025年9月15日,港股創新葯ETF最新規模達247.60億元,創成立以來新高,居全市場港股醫藥類ETF第一。份額方面,港股創新葯ETF最新份額達161.96億份,創成立以來新高。從資金淨流入方面來看,港股創新葯ETF近7天獲得連續資金淨流入,最高單日獲得22.97億元淨流入,合計「吸金」36.37億元。
港股創新葯ETF(513120),(聯接A:019670,聯接C:019671):場內唯一跟蹤中證香港創新葯指數的ETF,投資港股創新葯產業。值得注意的是,港股創新葯ETF(513120)支持T+0交易,這意味着投資者可以在交易日內進行多次買賣,極大地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流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