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張朝陽挑戰橫渡南澳島-饒平海灣:遭遇「洋流+蠔區」風險 有驚無險

2025-09-16 15:02

雷遞網 樂天 9月14日

搜狐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朝陽挑戰橫渡南澳島-饒平海灣,歷時5小時18分完成8.69公里蛙泳。此次橫渡不僅是他個人的極限挑戰,也是為即將於9月21日舉辦的2025秋季搜狐視頻播主大會預熱打call,同時為第十五屆全運會加油助力。

張朝陽表示,「人活着就要折騰,生命的意義在於一種儀式感,要不斷去做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同時展現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歷經「洋流+蠔區」雙重風險 「有驚無險」抵達橫渡終點

當天上午,活動於汕頭南澳島啟幕,張朝陽縱身躍入海中,以蛙泳開啟跨海征途。

入水初期,張朝陽保持了穩定的划水頻率和呼吸節奏。但進入深海水域后,他遭遇了預想之外的「洋流+蠔區」組合攻擊。他提到,有一段海灣洋流速度太快,不斷把他衝入蠔區。大片蠔區表面上看上去像一個個光滑的桶,但水下的繩索佈滿貝殼全是「利器」,極易造成劃傷,蹬腿遊時「跟穿地雷陣似的」。儘管他小心規避,但手部仍被劃傷,領航員腿部也有受傷。

面對突發險境,張朝陽與保障團隊不得不啟動應急方案,他試圖登上護航舢板避險,又因水流湍急導致舢板傾覆。「我本身水性還行,落水時並不慌,但蠔區就在旁邊,必須立刻調整。」

隨后他再次上船,與團隊共同觀察洋流變化,重新研判路線。隨后決定繼續挑戰,最終歷經5小時18分,抵達潮州市饒平縣海山鎮長溪灣。結束后,他用「有驚無險」總結這一路上的風險波折,「很有成就感!」

張朝陽也提醒大家不要輕易在這片海域嘗試,因為洋流和蠔區本身問題不大,但二者結合非常危險,「洋流的速度大概3公里/小時,如果游泳速度不超過每小時3公里,建議不要遊這個水域。」

兩個月科學訓練備戰橫渡 「生命在於折騰」成挑戰最大動力

為備戰此次橫渡,張朝陽回顧自己提前開展了兩個月的交替訓練,一天遊2公里,隔一天跑5公里,后期更提升至「每日跑步6公里、游泳2公里」的高強度訓練量。「現在能做到一小時遊2公里,或者接近2公里,速度提升了。」

而相比去年遊威海灣劉公島,今年他的蛙泳技能也有所提升,尤其蛙泳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證儘可能身體跟水平面平行,「體能恢復到一個游泳的狀態」。張朝陽還提到飲食方面也做了調整,最近這一個月吃的食量加大,多加碳水保持體重,此外還有心理狀態上的準備。

此外,他還將物理思維運用到挑戰之中。比如橫渡時光着膀子游,是因為在此前的訓練中發現泳衣會兜水,進而產生阻力;長距離游泳時,雙手要像一個槓桿一樣壓下去,狠狠向前拉伸保證身體的水平面,才能實現快速換氣;當洋流經過狹窄海灣時,在流體力學的作用下時速會達到兩三公里,因此橫渡時要斜着遊,才能克服洋流帶來的偏離效應。

在他看來,「科學的思維給人一種理性、一種邏輯、一種判斷,讓選擇更加準確。」

是什麼樣的信念支撐着完成挑戰?

張朝陽説,此次橫渡不僅是個人挑戰,能做一件很牛的事情,更是用行動向大家展現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運動。作為一個網紅自媒體人,大家對他的關注也會帶來對游泳的好奇,達到好的傳播效果,他表示會繼續游下去。他認為,生命在於折騰,人生要充滿儀式感。「當你有一個目標,認為做的事有價值、有意義,就會忘記焦慮和恐懼往前衝。」

———————————————

雷遞由媒體人雷建平創辦,若轉載請寫明來源。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