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6 11:09
來源:中國汽車報
當地時間9月8日,2025年慕尼黑車展(IAA Mobility)正式拉開帷幕,並於9日~14日面向公眾開放。本屆車展以「‘動’悉一切(It’s all about mobility)」為主題,聚焦移動出行、可持續發展和技術創新三大核心方向。
以大眾集團、寶馬、梅賽德斯-奔馳為代表的德國東道主企業盛裝登場,歐寶、現代汽車、Lucid等外國車企也來捧場,博世、舍弗勒、法雷奧、歐摩威(此前為大陸集團汽車子集團)、馬勒、電裝、愛信、松下、谷歌等零部件巨頭及科技公司也帶來了各自的最新技術。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參展企業數量繼續大幅增長。根據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的數據,本屆慕尼黑車展共有116家來自中國的參展商註冊,是僅次於德國企業的最大參展商羣體,相比2023年的70家數量再度攀升。參展商涵蓋整車、動力電池、自動駕駛、激光雷達、智能座艙等領域。其中,主機廠包括一汽紅旗、長安、比亞迪、奇瑞、東風風行、廣汽、問界、小鵬、零跑、領途、212越野等。中國供應鏈企業大規模參展同樣也是本屆車展的一大亮點,例如寧德時代、中創新航、地平線、黑芝麻、速騰聚創、大疆卓馭、Momenta等。
主場作戰 德系車油電兩手抓
德國慕尼黑車展每兩年舉辦一次,與法國巴黎車展交替舉辦。正如2024年巴黎車展的參展商主要是法系品牌,2025年慕尼黑車展則依靠德國汽車業「三駕馬車」撐場面。
在電動化轉型如火如荼的今天,電動汽車自然是德國汽車廠商展示的重中之重,多款重磅新車亮相。其中,寶馬集團發佈了新世代首款車型——新世代寶馬iX3,配備全景iDrive、駕控超級大腦、大圓柱電池、800V高壓平臺等創新技術,將於2026年3月在歐洲率先開啟大規模銷售。
梅賽德斯-奔馳全新純電GLC同樣迎來全球首發。相比在售燃油版本,全新純電GLC的外觀及內飾設計、車身尺寸等均有較大革新,搭載AI賦能的第4代MBUX智能人機交互系統及前沿輔助駕駛技術,採用800V電氣架構,WLTP工況下續駛里程最高達713公里。
大眾集團旗下各品牌也發佈了多款新車。其中,奧迪品牌推出全新概念車Concept C,該車定位於純電動敞篷雙座跑車,融合賽車基因與現代電動美學,以「徹底的極簡主義」為設計理念。據悉,量產版將於2027年發佈。
保時捷品牌則迎來新款911 Turbo S全球首發,新車針對外觀進行升級,配裝混動系統,0~60英里/小時(約0~96公里/小時)加速僅需2.4秒。
至於大眾品牌,其經典小車Polo終於迎來電動化繼任者——ID.Polo。新車的外觀設計脱胎於此前的概念車,基於大眾全新MEB Entry平臺打造,計劃於2026年5月首發,同年秋季上市;高性能版本ID.Polo GTI將在2026年底發售。
此外,歐寶、現代汽車、Lucid等海外車企也來到慕尼黑。其中,現代汽車推出IONIQ 3概念車,量產版預計2026年第三季度上市。繼2023年車展后,美國造車新勢力Lucid再次攜全新純電動SUV Gravity來到慕尼黑,該車已在歐洲開啟預訂,預計2026年初開始向消費者交付。
值得注意的是,在推出重磅電動汽車產品的同時,包括奔馳、寶馬在內的歐洲車企,並不願意放棄傳統燃油車,紛紛對歐洲排放法規發出抗議之聲。Stellantis集團歐洲區總裁因帕拉託在車展現場發出警告:「除非接受歐洲汽車市場萎縮30%,或是所有歐洲汽車製造商陷入財務崩潰,否則歐洲為汽車行業設定的2030年和2035年排放目標無法實現。」
因帕拉託還稱,Stellantis集團「2030年前實現100%電動化已不再可能」,並呼籲歐盟提供更多政策保障,以推動集團重新聚焦1.5萬歐元以下的小型平價車型,且不侷限於電動汽車。此次車展,Stellantis旗下只有歐寶品牌參展,帶來GSE Vision Gran Turismo概念車,以及歐寶Mokka GSE插混車。
無獨有偶,前不久,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董事會主席康林松也抨擊了歐盟「禁燃令」,稱此舉可能會導致歐洲汽車市場崩潰。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則表示,歐盟計劃在2035年逐步淘汰燃油車是一個「重大錯誤」,他主張採用涵蓋車輛全供應鏈的排放覈算體系來替代現行政策。
百花齊放 中國車企加速滲透
猶記得在上一屆,即2023年慕尼黑車展上,中國企業大放異彩,但車展剛剛結束,歐盟就宣佈對中國產純電動汽車啟動反補貼調查,並於2024年10月底正式開始加徵關税。不過,這並不能阻擋中國車企開拓歐洲市場的熱情。
此次慕尼黑車展,多家中國品牌攜新車亮相,繼續推進歐洲市場擴張。從展位來看,比亞迪、小鵬、零跑等車企的户外展區較大,可以看出它們對歐洲市場的較高期許。
具體來看,零跑全球首發戰略新品Lafa5,計劃今年第四季度在中國上市,並於2026年推向全球市場。與此同時,零跑B系列首款全球化車型B10,於海外市場正式上市並開啟歐洲交付,售價約3萬歐元。
小鵬汽車攜5款車型亮相,分別是全新小鵬P7、2025款小鵬G6、2025款小鵬G9、小鵬X9、小鵬P7+。其中,全新小鵬P7在慕尼黑完成歐洲首秀。該公司還同步展出了人形機器人、飛行汽車、陸地航母模型、SE‐PA扶搖架構等前沿展品。發佈會上,董事長何小鵬宣佈,小鵬汽車歐洲首個研發中心將正式啟用,為品牌全球第九大研發中心。他還強調,該公司正在構建以AI汽車、人形機器人和飛行汽車為核心的AI生態系統。
比亞迪同樣帶來多款新車,包括比亞迪海豹06DM-i旅行版、海豚衝浪(國內為海鷗)、元UP、海獅7、騰勢Z9GT等。同步亮相的「兆瓦閃充」技術也成為焦點,該技術在歐洲將率先搭載於騰勢品牌,首批200~300座兆瓦閃充樁計劃在2026年二季度投入歐洲市場。
市場擴張方面,比亞迪執行副總裁李柯宣佈,比亞迪匈牙利工廠將於今年年內投產,首款車型為海豚衝浪。土耳其工廠則計劃2026年開始投產。她透露,未來6個月將在歐洲推出3~4款插混新車,預計這些車型很快在歐洲銷量上會超過純電動車型,並在一兩年內主導市場。高端品牌仰望也計劃2027年進入歐洲。另外,比亞迪計劃今年年底前在歐洲開設超過1000家門店,2026年年底前在歐洲開設超2000家門店。
另外,中國最大汽車出口企業奇瑞攜旗下歐萌達和Jaecoo兩大品牌亮相,帶來歐萌達5和Jaecoo 5兩款純電動SUV,以及3款插混車型——歐萌達7、Jaecoo 7、歐萌達9。其中,Jaecoo品牌確認首車Jaecoo 7將率先登陸德國,歐萌達品牌也計劃同步啟動德國市場銷售。
長安汽車攜深藍、阿維塔兩大品牌參展。深藍帶來兩款全球戰略車型S05和S07,其中深藍S05正式宣佈在歐洲上市。從3月舉行品牌歐洲發佈會、7月S07在挪威率先上市,到此次車展雙車齊發,深藍正全速推進全球化佈局。與此同時,阿維塔首款情感智能概念車VISION XPECTRA迎來全球首秀,並計劃2027年在全球投放不少於5款產品。
此外,廣汽攜5款電動汽車亮相,分別是AION V、AION UT、昊鉑HL 3款純電動車型,以及傳祺E9、傳祺GS7兩款插混車型。其中,Aion V正式登陸歐洲市場,9月起陸續交付到歐洲用户手中。自2024年巴黎車展上首次發佈「歐洲市場計劃」以來,廣汽明確將歐洲作為戰略核心市場,近一年來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在市場層面,廣汽加速佈局歐洲市場,9月起陸續進入波蘭、葡萄牙、芬蘭等國家,並計劃於2028年實現歐洲市場的全面覆蓋。
一汽紅旗選擇EHS5作為本次車展的主打車型,並公佈歐洲經銷商網絡建設進展,計劃2026年前覆蓋主要西歐國家。問界品牌攜問界M5、問界M8、問界M9亮相。
當然,中國車企帶來的也不只是電動車型。212越野展出兩款新車,分別是212 T01柴油版和長風版。這兩款車都是基於現款汽油版打造的升級車型,主要針對不同需求的越野玩家。
可以看到,中國車企正通過「多品牌、全品類」策略加速滲透歐洲市場,既延續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優勢,也通過燃油、混動車型覆蓋更廣泛的需求。
生態出海 全產業鏈智電領航
除了主機廠外,龐大的中國零部件參展團也是一大亮點,覆蓋動力電池、自動駕駛、汽車電子等領域。中國汽車產業正從「單車出海」邁向「生態出海」,從本屆車展可以得到充分體現。
具體來看,動力電池企業包括寧德時代、中創新航、億緯鋰能、國軒高科等,這些企業都在歐洲建了廠,以就近供應客户。其中,繼德國工廠后,寧德時代歐洲區總經理沈琦透露,其位於匈牙利德布勒森的新工廠預計將於2026年初投產。
軟件電子方面,思必馳、奧尼電子、車聯天下、德賽西威、新遠景、匯頂科技、光庭、路暢科技等多家企業紛紛涌向慕尼黑尋找商機。
自動駕駛領域,黑芝麻、地平線、禾賽科技、輕舟智航、Momenta、速騰聚創、元戎啟行、卓馭科技(前身為大疆車載事業部)、知行科技等企業積極參展。其中,Momenta今年深度參展,稱已與20余家全球主流車企達成深度合作。智己L6與LS6海外版車型日前在英國上市開售,兩款新車均搭載Momenta飛輪大模型輔助駕駛系統。寶馬等海外車企也搭載了Momenta的輔助駕駛方案。Momenta還同時宣佈與優步深化戰略合作,雙方計劃於2026年在慕尼黑開啟L4級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的商業化運營。
地平線展出了最新的征程6系列計算方案、HSD城區輔助駕駛系統等技術,同時宣佈其坐落於慕尼黑的歐洲總部正式成立,將為中國汽車出海提供更高效、更貼近本地需求的支持。
另外,禾賽科技帶來了車規級800線超遠距激光雷達ETX、純固態車規級補盲雷達FTX等產品。元戎啟行展示了最新一代輔助駕駛平臺DeepRoute IO 2.0及其自研的VLA大模型。黑芝麻展示了以武當C1200家族跨域融合芯片為核心的「安全智能底座」解決方案,以及華山A2000家族芯片樣片。輕舟智航宣佈與高通達成合作,聯合定製化打造全新一代智能輔助駕駛系統,並將在德國設立歐洲總部,進軍歐洲及全球市場。卓馭科技也宣佈將在德國設立分公司,重點對接歐洲主機廠以及出海的中國車企。
「我們認為,本土化、多元化、優勢互補與合作共贏,是走進歐盟的關鍵詞,產業鏈各方‘組團出海’也是大勢所趨,有助於形成合力,為中國汽車在歐盟市場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祕書長柳燕表示。
中歐競合 為轉型注入強勁動能
可以看到,中國汽車企業正以清晰的全產業鏈協同出海節奏,在全球汽車產業舞臺上嶄露頭角,這一趨勢無疑將為全球汽車產業的綠色化、智能化發展注入更多中國力量。在中國車企藉助全產業鏈生態出海破局的同時,歐洲本土車企也不甘示弱,在本土以及中國市場都在加快轉型。
不少外媒,尤其是德媒認為,本屆慕尼黑車展集中反映了「中歐在電動汽車領域主導權的爭奪」。市場層面,據Dataforce數據顯示,今年7月,中國品牌汽車佔據歐洲純電動汽車銷量的比例提升至9.9%。
在車展現場,中國市場成為各大海外巨頭頻頻提到的關鍵詞之一:「競爭」無法迴避,「合作」勢在必行。例如,寶馬集團董事、銷售主管高樂就表示,在2026年新款iX3車型上市之前,寶馬正密切關注競爭日趨白熱化的中國市場及其定價趨勢。
據悉,此次車展亮相的新世代寶馬iX3將率先在歐洲上市,預計2026年3月開始大規模銷售。深度契合中國市場需求打造的寶馬ix3中國版也將在今年年內正式亮相,並計劃在2026年實現量產。高樂拒絕透露寶馬iX3在中國的售價,但表示,其將採用與阿里巴巴共同開發的寶馬定製大語言模型技術,並攜手Momenta共同研發適配中國道路的輔助駕駛方案。
齊普策還透露,以iX3為起點,寶馬將發起前所未有的猛烈產品攻勢,到2027年,寶馬將在全球市場推出40余款新車。其中,在中國市場,寶馬計劃2026至2027年間推出20余款新車。
梅賽德斯-奔馳同樣為其重磅首發新車提供了中國版本:全新純電GLC長軸距版將於2026年上市,將推出6座車型,併爲中國客户打造城區及高速領航輔助駕駛。康林松在車展上接受採訪時坦陳,深知當前中國市場存在高度激烈的競爭與很大的壓力。「未來3年是新產品發佈密集期,也是奔馳在華最關鍵階段。」康林松指出,中國市場及其本土生態體系,尤其是在數字化體驗和智能座艙領域展現出極強的活力,賦能奔馳從中國到全球的技術創新。「我們與中國夥伴在前沿輔助駕駛技術方面的合作同樣快速且富有創新性。」
與此同時,梅賽德斯-奔馳集團首席技術官馬庫斯·謝費爾表示:「我們已經在電動汽車領域躋身頂尖行列,因此我們無需懼怕中國(競爭對手)。」但他同時也補充道,該公司正在與中國開發團隊合作,以降低成本。
中歐深化合作不僅體現在車展發佈會上國內外車企高管的演講詞中,同時也體現在實際行動中,從小鵬汽車和大眾汽車在慕尼黑車展上的展臺互訪就可以看出這一點:何小鵬向大眾高管展示全新小鵬P7車型,而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貝瑞德向小鵬汽車高管介紹大眾ID.家族新成員——ID.POLO GTI車型,這也成為慕尼黑車展上中歐車企高管的「social(社交)名場面」。
就在今年8月,小鵬汽車與大眾集團宣佈擴大電子電氣架構技術戰略合作,新協議將深化雙方此前聯合開發的新一代CEA架構,並計劃將該架構集成到大眾在中國市場的純電、燃油及插電混動車型平臺。當被問及與大眾的合作時,何小鵬在慕尼黑車展上表示:「中國企業走向全球應該要有強力的合作伙伴。我們選擇大眾,大眾的選擇之一也包括小鵬,我覺得這是一個雙贏的過程。」
中歐汽車產業的「競合」關係正在深化。競爭推動了技術進步與成本優化,而合作則帶來了資源互補與市場共享。這種「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的模式,正成為全球汽車產業轉型的新範式。
正如德國汽車研究中心(CAR)創始人費迪南德·杜登霍夫所説:「中國與德國車企完全可以實現互利共贏,汽車行業的未來在中國。」未來,中歐汽車產業的競合將繼續重塑全球汽車格局,這場深度融合的「探戈」舞步,將引領全球汽車產業向電動化、智能化方向加速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