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券商代銷「冰火兩重天」:中信建投非貨規模環比增近30%,招商近20%,中航、財信等8家全面縮水

2025-09-16 15:07

  在上半年市場行情向好的驅動下,投資者信心顯著增強,資金入場步伐加快,推動百強代銷機構整體保有規模穩步增長。當前,中國基金代銷市場持續洗牌,行業分化加劇,「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愈發凸顯。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中報,全市場100家代銷機構權益基金保有規模合計達5.14萬億元,環比增長7.12%;非貨幣市場基金保有規模突破10.21萬億元,環比增長7.86%;股票指數基金規模升至1.95萬億元,環比大幅增長17.39%,成為拉動整體規模增長的重要引擎。

  在這一背景下,57家券商系代銷機構呈現出顯著的分化態勢,部分機構強勢崛起,也有一些機構正逐漸掉隊。

數據來源:Wind 截止至2025年中報

數據來源:Wind 截止至2025年中報

數據來源:Wind 截止至2025年中報

數據來源:Wind 截止至2025年中報

  從整體格局來看,頭部券商地位穩固。中信證券華泰證券國泰海通證券在權益基金、非貨幣市場基金和股票指數基金三大指標上均居行業前三。

  其中,中信證券權益基金保有規模達1421億元,非貨幣市場基金保有規模達2397億元,股票指數基金保有規模達1223億元;

  華泰證券權益基金保有規模為1266億元,非貨幣市場基金保有規模達1752億元,股票指數基金保有規模達1150億元;

  國泰海通證券合併銷售數據后,其權益基金、非貨幣市場基金及股票指數基金保有規模分別為978億元、1605億元和757億元。

招商證券廣發證券中信建投證券、中國銀河證券、國信證券、平安證券和東方財富證券也位列前十,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第一梯隊。

  然而,在這看似穩定的格局之下,各家機構的增長態勢卻呈現出顯著差異。

數據來源:Wind 截止至2025年中報

數據來源:Wind 截止至2025年中報

  國泰海通證券因合併等因素,其權益基金、非貨幣市場基金及股票指數基金保有規模環比分別大幅增長78.47%、77.15%和86%。

  中國國際金融公司、招商證券同樣展現出增長潛力,中國國際金融公司非貨幣市場基金環比增長61.04%,權益基金增長24.49%,股票指數基金增長35.56%;招商證券非貨幣市場基金環比增長19.71%,權益基金增長19.89%,股票指數基金增長23.64%。

  中信建投證券同樣表現穩健,權益基金保有規模穩居行業前六的同時增速也位居前列,環比增速達25.9%,非貨幣市場基金保有規模增長29.45%。

  在中小型券商中,國都證券和華寶證券的表現值得關注。國都證券非貨幣市場基金環比增長19.44%,股票指數基金增長21.74%,權益基金增長10%,雖然規模較小但增速顯著;

  華寶證券則實現了多項指標的雙位數增長,權益基金增長11.36%,非貨幣市場基金增長11.16%,股票指數基金增長12.5%。

  與此同時,行業分化加劇,部分券商顯著掉隊。多達8家券商出現疲態,其權益、非貨及股票指數基金三大核心指標全面環比下滑。

數據來源:Wind 截止至2025年中報

數據來源:Wind 截止至2025年中報

  其中,東興證券的非貨幣市場基金環比下降18.99%,權益基金下降4.65%,股票指數基金大幅下降20%,三項指標全面下滑,非貨幣市場基金降幅更是位居行業首位,整體表現令人擔憂。

  中航證券權益基金環比下降8.77%,非貨幣市場基金下降4.76%,股票指數基金下降16.07%,多項指標跌幅居前,業務收縮明顯。

  財信證券權益基金下降8.33%,非貨幣市場基金下降6.67%,股票指數基金下降3.33%,規模較小且全面下滑,競爭力持續減弱。

華林證券天風證券也面臨類似困境,華林證券權益基金下降7.32%,股票指數基金下降13.16%;天風證券非貨幣市場基金下降10%,股票指數基金下降8.33%,整體表現乏力。

  進一步分析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券商行業出現了一個顯著的結構性變化:多數機構的非貨幣市場基金增速高於權益基金增速。

  例如,中信證券非貨幣市場基金環比增長14.8%,而權益基金僅增長4.72%;國都證券非貨幣市場基金增長19.44%,權益基金僅增長10%;國聯民生證券非貨幣市場基金增長11.88%,權益基金僅增長1.52%。這表明券商正在權益基金優勢基礎上,通過發力債券基金等固收類產品,實現非貨幣市場基金規模的高增長。

  在股票指數基金領域,行業集中度仍然較高。全市場共有23家證券公司規模在百億以上,其中規模超500億元的有6家,分別是中信證券(1223億元)、華泰證券(1150億元)、國泰海通(757億元)、招商證券(659億元)、中國銀河證券(563億元)和廣發證券(509億元)。頭部機構在這一領域的優勢依然明顯。

  行業分析師指出,券商系在股票型指數基金領域具備獨特優勢,公募費改三階段在代銷領域對券商衝擊相對較小。同時,公募基金改革旨在助力居民儲蓄向投資轉化、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有利於提振市場交投情緒。

中金公司認為,伴隨基金渠道降費落地,未來行業馬太效應或將進一步強化,大型互聯網平臺、頭部券商及財富管理特色商業銀行或將掌握更多主動權。在這一趨勢下,那些未能及時調整戰略、優化產品結構和服務能力的中小券商,恐將面臨更大的市場壓力。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