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尋找A股甲骨文

2025-09-16 10:58

原標題:尋找A股甲骨文 來源:36氪財經

甲骨文FY26Q1(2025年6-8月)財報發佈后,其市值暴漲。驅動因素在於,其披露的剩余履約義務(RPO)已高達4550億美元,同比增長359%。根據市場消息,這主要來自與OpenAI簽訂的一份傳聞中長達五年、價值3000億美元的雲計算合同。

這筆鉅額的算力採購合同,又一次引燃了全球資本市場對算力產業鏈的信心,A股算力板塊隨后大幅上漲,並引發漲停潮,多家公司股價創新高。

那麼,國內哪家企業最像甲骨文?

01、為何是甲骨文拿下了天價訂單?

甲骨文的雲業務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 (OCI)於2016年推出,相較於市場先行者入場較晚。爲了實現差異化競爭,OCI從設計之初就將自身定位為「第二代雲基礎設施」,明確瞄準了高性能計算(HPC)和大規模人工智能(AI)工作負載等高要求領域,其核心優勢主要包括以下三點:

一是具備高性價比。OCI在架構上進行了多項創新,其核心技術之一是「Off-box Network Virtualization」,即將原先預裝在服務器的虛擬化軟件剝離至獨立的硬件中。國信證券的報告指出,這種設計避免了傳統架構中虛擬化軟件對服務器性能的佔用,從而能夠充分釋放硬件性能並增強安全性。此外,甲骨文官網介紹其扁平、無超額訂閲的數據中心網絡架構,也有效降低了網絡延迟。在成本方面,OCI的計算和網絡費用也比其他主流雲廠商更具性價比。

二是全棧服務與多雲戰略。在服務層面,根據國泰海通,為與其強大的傳統軟件業務協同,甲骨文重寫了旗下核心軟件以適應雲架構,致力於成為「全棧型」雲服務商。OCI提供包括IaaS(計算、存儲、網絡)、PaaS(自治數據庫等)和SaaS在內的全面服務組合。同時,OCI積極推行多雲戰略,提升了平臺的開放性。客户可以將其數據庫等優勢服務直接部署在微軟Azure、亞馬遜AWS和谷歌Cloud的數據中心內,實現跨雲協同。

三是在雲廠商中相對獨立的地位。谷歌、微軟、亞馬遜等雲廠商既是算力的供應方,同時也是算力的需求方,這幾家雲廠商巨頭均擁有自研的大模型,擴張雲資本開支一方面是爲了應對下游AI應用需求的爆發,另一方面則是爲了支撐自身AI產品和服務的需要,其雲業務相對終端客户而言並不完全處於中立地位。

甲骨文則不同,其原有的企業級應用業務與下游客户重合度較低,且並未選擇打造自研大模型,因此其與下游客户(如OpenAI)等並不存在利益衝突。這也是OpenAI在與微軟深度合作的背景下,依然選擇甲骨文提供雲服務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綜上所述,OCI憑藉其低成本、低延迟、高性能和開放性的特點,精準地契合了當下AI廠商在大模型訓練和推理方面對基礎設施的核心需求,這是其能夠收穫OpenAI訂單的核心原因。

02、國內尚無完全對標的企業

甲骨文的業務模式是企業級軟件與雲服務的結合體。其近期估值飆升的核心驅動力,源於其在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領域的全面發力,特別是與OpenAI的深度合作。

放眼國內市場,用友和金蝶雖在企業軟件業務上與甲骨文相似,但並未大規模投入雲基礎設施建設,缺乏提供大規模IaaS服務的能力,因此難以直接對標甲骨文當前的增長邏輯。

真正的對標企業,應聚焦於具備IaaS服務能力的雲廠商。目前,中國IaaS市場主要由五類玩家構成:

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

ICT廠商:華為、中興通訊紫光股份

電信運營商: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

獨立雲服務廠商:金山雲、優刻得青雲科技

傳統IDC服務商:首都在線光環新網網宿科技

從市場格局來看,阿里巴巴、騰訊、華為和三大運營商憑藉深厚的行業積累、充裕的現金流以及大量的政企客户需求,在市場規模上佔據**地位。然而,與甲骨文相比,這些巨頭的雲業務中立性相對較弱。

理論上,終端AI應用開發商為避免過度依賴單一供應商,可能會效仿OpenAI「將雞蛋放在多個籃子里」的策略,這為國內獨立雲廠商創造了生存空間。A股上市的優刻得、青雲科技等公司也因此在營收規模相對較小的情況下,一度獲得了較高的估值。

然而,這些獨立雲廠商同樣無法完全對標甲骨文。其根本原因在於業務結構單一,缺乏像甲骨文那樣能夠持續提供穩定現金流的核心主業(如數據庫軟件),這直接制約了它們進行大規模資本開支和業務擴張的能力。

綜合來看,未來雲市場的格局很可能維持「巨頭吃肉,獨立廠商喝湯」的局面。但獨立廠商能否「喝到湯」,關鍵取決於其后續的資本支出能力。因此,從投資角度看,佈局資本開支能力強、已形成規模效應的大型雲廠商是更為穩健的選擇。

03、「賣鏟人」可能更值得關注

除了直接投資雲廠商,產業鏈上游的「賣鏟人」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優質賽道。雲基礎設施的物理基礎是數據中心,無論雲市場的格局如何變化,終端雲需求的爆發必然會帶動雲廠商增加資本開支,而這些開支主要流向數據中心相關的硬件設備。

根據浙商證券,建設人工智能相關的數據中心,主要包括土建基礎設施和IT基礎架構的建設。土建基礎設施涵蓋土建施工、製冷系統、供配電系統和電信運營等,為智算中心提供穩定可靠的物理環境;IT基礎架構包括芯片設計製造、AI服務器、網絡設備、存儲設備等。

具體到投資成本的分佈上,只聚焦到設備投資(不考慮土建、安裝等非設備成本),根據國海證券統計,AI服務器、網絡設備、存儲設備等主設備投資成本佔比80%-90%,供配電系統、冷卻系統、管理系統等配套設備成本佔比10%-20%。

圖:數據中心設備開支構成  資料來源:國海證券,36氪整理

圖:數據中心設備開支構成  資料來源:國海證券,36氪整理

1、AI服務器、網絡設備、存儲設備

對主設備投資作進一步拆分,綜合市場消息,AI服務器在整體設備投資中的佔比約60%-80%,網絡設備、存儲設備等佔比約10%-20%。因此,AI服務器無疑是投建數據中心最受益的方向。

目前,國內已上市的AI服務器品牌商主要包括浪潮信息、紫光股份(新華三)、中科曙光烽火通信等。AI服務器代工廠商主要包括工業富聯華勤技術等老牌消費電子OEM廠商。今年以來,浪潮信息等國內AI服務器品牌商受供應鏈波動等因素影響,股價表現在算力股中偏弱,而國內GPU產業的發展有望減輕AI服務器品牌商的供應鏈風險,對其估值有提振作用。

在網絡設備方面,主要包括中興通訊、鋭捷網絡盛科通信劍橋科技、紫光股份等參與者,存儲設備則主要包括中興通訊、聯想、中科曙光、浪潮信息等。

2、供配電系統

對配套設備進一步拆分,主要分為供配電系統、冷卻系統、管理系統+基建三大類。

先來看佔比最高的供配電系統,為保證數據中心供電的穩定性,需配套專門的電源系統。其中,UPS(不間斷電源)不僅能穩定電流和電壓,其內置的儲能系統也可用於應急。技術方向上,正呈現出從UPS向HVDC演進的趨勢,二者*的區別在於UPS採用交流轉直流方式輸電,HVDC直接採用直流方式輸電,效率更高。根據中金公司統計,目前,電源系統的參與者主要包括江海股份(被動元器件)、領益智造(結構件配套)、蔚藍鋰芯(儲能)、麥格米特(電源)、奧海科技(電源)等公司。

此外,儘管UPS的儲能系統可以應急,但柴油發電機組仍是數據中心必須配備的備用電源,原因在於柴油發電機組具備高可靠性、一次性投資較少、啟動快、供電平穩、受地理環境影響小、可全天候發電等優勢。目前,國內柴油發電機主要包括濰柴重機、玉柴國際、新柴股份等企業。

3、冷卻系統

除供配電系統外,數據中心散熱是另一大核心關注方向。隨着數據中心算力密度的提升,散熱需求也隨之增長,目前數據中心散熱主要分為風冷和液冷兩個方向,液冷有望成為主流散熱方案。中金公司指出,預計2026年全球AI液冷市場規模有望達到86億美元,冷板式液冷有望率先規模落地。

從液冷散熱的行業參與者看,主要包括產品零部件提供商、液冷服務器和液冷解決方案兩大類。零部件代表廠商有英維克飛榮達申菱環境思泉新材碩貝德捷邦科技等;液冷服務器廠商主要包括工業富聯、浪潮信息、紫光股份、中科曙光等;液冷解決方案商則包括英維克、曙光數創高瀾股份、申菱環境等。

綜合來看,甲骨文的成功,是其憑藉前瞻的技術佈局、精準的生態位選擇(中立性)以及強大的傳統業務支撐,在AI時代完成的一次華麗轉身。對於中國市場,短期內很難出現一個*對標甲骨文的單一企業。大型雲廠商雖有規模優勢,但面臨中立性考驗;獨立雲廠商雖具中立優勢,卻受制於資本實力。因此,對投資者而言,上游的「賣鏟人」可能是業績確定性更強的方向。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