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生物科技大牛股獵手」Needham押寶這家「AI+新葯研發」領軍者 押注股價將狂飆68%

2025-09-16 12:10

智通財經APP獲悉,長期以來專注於挖掘生物科技大牛股的華爾街資管機構Needham近日發佈研報稱,維持該機構對於聚焦「AI+新葯研發」的Recursion Pharmaceuticals, Inc.(RXRX.US)的「買入」這一最樂觀看漲評級,目標價則維持在8美元——意味着Needham看好該公司股價接近翻倍,並表示Recursion Pharmaceuticals是「華爾街對衝基金們最為看好的12只納斯達克便士股之一」。

來自Needham的資深分析師Gil Blum 基於多種因素重申對於Recursion Pharmaceuticals的看漲評級,指出該公司在AI技術全面驅動的藥物研發領域處於非常強勢的領先地位。Blum強調,作為該領域的領軍者,該公司擁有其廣泛且專有的深度覆蓋數據集作為支撐。截至周一美股收盤,Recursion Pharmaceuticals股價收於4.77美元,Needham予以的8美元目標價意味着在該機構看來,該公司股價潛在上行空間高達68%。

華爾街頂級投資機構Needham長期以來在醫療健康/生物科技領域具備深厚覆蓋基礎,曾經挖掘出Tempus AI、Axsome Therapeutics等「生物科技超級大牛股」,並連續多年舉辦Needham Healthcare Conference與Private Biotech & MedTech 1×1 Forum,顯示其在生物與醫健賽道的持續投入與買方/賣方資源整合能力。

這位資深分析師Gil Blum 對 Recursion Pharmaceuticals 仍持非常樂觀的態度,主要因為該公司已採取顯著的積極舉措來延長其資金與財務基本面跑道。該公司正專注於其旗艦產品管線,這將使其現金可支撐到 2027年第四季度。Blum認為,不僅「AI+新葯研發」將持續提供強勁創收數據,未來12至18個月內的多項臨牀結果的樂觀預期也支撐了該機構對於Recursion 的積極展望,尤其是關於實體瘤領域REC-617 的重要更新以及即將到來的FAP結果。

另外兩大華爾街頂級投資機構——摩根士丹利與美國銀行的分析師們則分別維持對於Recursion Pharmaceuticals 的「持有」這一相對謹慎評級,目標價分別為4.8 美元以及8美元。截至上周五美股收盤,基於所有華爾街分析師的平均預期,Recursion Pharmaceuticals的12個月內的華爾街平均目標股價為 6.50 美元,較截至上周五美股收盤的股價水平意味着34.58% 的潛在上漲空間。

Recursion Pharmaceuticals是何方神聖?

Recursion Pharmaceuticals, Inc是一家仍然處於臨牀階段的新鋭生物科技公司,致力於藉助行業最前沿的AI技術來解碼生物學與化學以實現並加速推進工業化的藥物研發進程。其聚焦「AI + 新葯研發」的Recursion操作系統(Recursion OS)使其能夠在多樣化生物與化學技術上進行構建,從而讓公司能夠在數據集中進行詳細繪製並導航數萬億級的生物與化學關係。

該公司用自建的 「AI + 新葯研發」超級平臺Recursion Operating System(Recursion OS)成功將高通量生物實驗、成像與機器學習整合為「工業化的藥物發現平臺」,一方面推進自研生物科技產品管線,另一方面通過對外合作變現AI平臺的強大創新能力。

Recursion Pharmaceuticals以 Recursion OS 驅動從靶點發現、分子設計到早期臨牀的研發,再加上近年來基於英偉達Blackwell架構的 BioHive-2(NVIDIA DGX SuperPOD)AI GPU超算集羣配置規劃以及對於Cyclica、Valence的全面收購,強化了生物與化學兩端的大模型與AI超級算力能力,同時加速推進自研管線。

自研臨牀管線(臨牀階段為主)方面,以下為公司官網管線頁與近期報道一致的重點項目:REC-617(CDK7 抑制劑):實體瘤,I/II 期;REC-1245(RBM39 選擇性降解劑):生物標誌物富集的實體瘤 & 淋巴瘤,I/II 期。

毫無疑問,Recursion OS乃該公司最核心的創收平臺——將多模態實驗+高內涵成像+機器學習整合成統一操作系統,作為該公司的內部管線支撐與對外合作的「底座」。該平臺成功將高內涵成像、組學擾動、因果推斷與生成式化學/分子設計整合進統一的「操作系統」,並配合 BioHive-2 超算加速大模型訓練;該公司在2025的Q2業績電話會議中稱OS 2.0正在積極用於生物、化學與臨牀開發等環節。

「AI+醫藥」大浪潮

作為英偉達的掌舵人,有着「AI教父」稱號的黃仁勛已經不止一次地在各種公開場合將「AI+醫藥/生物學」稱為全球技術領域中「下一場驚人的革命」。他甚至在一場會議中放言,人人都必須學會計算機的時代過去了,生物學以及醫學纔是人類未來。

202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德米斯·哈薩比斯甚至放出豪言:今年年底前很有可能會有一些人工智能設計的藥物進入臨牀試驗階段。哈薩比斯解釋道,他領導的Isomorphic Labs專注於將藥物研發過程從十年或更長時間縮短至「幾周或幾個月」。

GMI Research最新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融合AI技術的醫療保健市場價值僅僅約為104億美元,預計2030年有望達到1899億美元,在此期間的年複合增速(CAGR)高達43.7%。GMI Research表示,在分析極其復發的醫療數據時,AI往往能夠以更短的時間和更低的成本執行任務,從而大幅優化患者、醫生和醫院管理人員之間的聯繫;並且該機構預計AI有望全面應用於醫學成像與快速診斷、藥物發現、醫療手術輔助機器人、基因級別的精準醫療、藥物模擬篩選以及蛋白質結構預測等領域,大幅縮減產品創新周期、全面提高現代醫學的精準率以及在同樣的時間內覆蓋更大範圍的患者。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