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上海超級IPO,剛剛敲鍾

2025-09-16 11:46

  來源:投中網

  中概股回港潮,或許又要來了。

  在美上市31個月后,禾賽科技成功回港上市。

  9月16日,這家激光雷達公司正式登陸港股。剛一開盤,他們的股價便較發行價212.8港元漲超12%,市值超過360億港元。

  高瓴、泰康人壽、WT資產管理、Grab、宏達集團及Commando Global Fund選擇成為禾賽科技的基石投資人,共拿出超11億港元為這家公司在港上市保駕護航。

  超41億港元的募資金額,也使得禾賽科技成為近年來募資規模最大的中概股回港項目。

  從硅谷成立到落地上海,禾賽科技在李一帆和孫愷、向少卿三位學霸的帶領下,用上十年的時間成長為全球最大的激光雷達供應商,併成為年內首家「美股+H股」雙重上市的公司。

  這一幕頗具「風向標」意味,不僅表明中概股回港通道時隔近兩年后重新開啟,同時還有望帶動更多中概股回港上市。

  三位學霸創業,干出一個超級IPO

  禾賽科技的故事,得從三位學霸講起。

  由於出生在工程師世家,李一帆從小喜歡做各種東西。在保送到清華大學后,他就讀於精密儀器系。大三那年,硅谷一家公司選中了李一帆,並贊助他來到美國讀書,從此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2013年從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博士畢業后,李一帆便留在西部數據工作,並最終結識了本科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且拿到美國斯坦福大學博士學位的孫愷,以及本科就讀於清華大學的美國斯坦福大學碩士向少卿。

  那個時候,孫愷正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做研究助理,思考如何利用激光及新型檢測技術構建超快和高靈敏度的分子檢測系統。至於向少卿,他已是蘋果公司的iPhone硬件系統集成工程師,參與了多代iPhone的原型設計。

  雖然待遇優渥,但他們卻不甘於此,並在想做更大更有趣的事情的過程中,逐漸萌生了創業的念頭。爲了解決國內氣體檢測的難題,李一帆和孫愷、向少卿於201410月創立禾賽科技,開始研發面向天然氣行業的檢測設備,並最終將公司落地在上海。

  在李一帆看來,華人在硅谷創業難度非常大,而上海科技創新資源豐富,有着開放和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集聚了最優質的資源要素,是創業者施展抱負的理想熱土,「選擇在上海創業是作出的最好決策」。

  即便在短時間內已拿到融資,但由於選擇的創業方向整體市場有限,禾賽科技還是陷入業務增長緩慢的困境。在異常焦慮的狀態下,他們通過各種辦法來解決問題,併成功找到了市場總量大、技術壁壘高、產品標準化的激光雷達領域。

  「我們在一起開會,討論到底做什麼產品可以改變世界,最終我們認為做無人駕駛能夠改變世界,而激光雷達是最關鍵的傳感器。」李一帆曾透露,儘管氣體檢測和測距原理不同,但在遙測光路的設計、電子信號處理等核心問題上卻相通,同時專業人才儲備也大致相同。

  於是,當市場上還在研發16線產品的時候,禾賽科技便於201610月做出了國內首款32線混合固態激光雷達。半年后,這家公司又發佈了國內首款40線混合固態激光雷達,在業界的名氣也是越來越大。

  李一帆曾直言,「訂單可以説明一切」。龐大的訂單,也確實向外界展示了他們強大的實力。當時間來到20229月,禾賽科技累計交付10萬個激光雷達產品,併成為全球首家實現單月出貨量1萬台的激光雷達公司。

  在理想汽車、極氪、零跑汽車等客户的認可中,這家公司的產品銷量一路走高,僅2024年便賣出50.19萬台激光雷達。隨着產品備受追捧,他們的收入也從2022年超12億元增長至2024年超20億元。

  用灼識諮詢的話來説,如果按照收入規模計算,禾賽科技從2022年開始連續三年在全球機器人市場位居榜首。到了2025年第二季度,這家公司的收入達到7.06億元。更為重要的是,他們的淨利潤達到0.44億元,成功打破此前持續虧損的困境。

  他們的商業化進展還在提速。915日,這家公司宣佈與一家美國領先的頭部Robotaxi公司進一步深化合作,簽訂了價值超過4000萬美元的激光雷達訂單。作為對方唯一的激光雷達供應商,禾賽科技將於2026年底前完成訂單的交付。

  更加令人關注的是,從20232月以「中國激光雷達第一股」身份登陸美股,到20259月成為年內首家「美股+H股」雙重上市的公司,禾賽科技在關鍵時刻都選擇了與時代共舞。

  光速、啟明押注,至少融了9

  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禾賽科技至少完成9輪融資,背后匯聚了一大批投資人。

  光速光合、遠瞻資本、大米創投、將門創投、磐谷創投、啟明創投、德同資本、高瓴創投、CPE源峰、真格基金、百度、博世集團、小米集團、美團等等,都為這家公司提供了眾多支持。

  時間回到2014年,在看了公司的產品后,遠瞻資本便做出了投資決定。當時,李一帆參考電影橋段,提出在紙上寫上投資金額及公司估值。在對方同意后,兩人當場簽了字。雖然這張紙沒有任何法律效力,但還是讓這家剛起步的公司倍受鼓舞。

  最終,遠瞻資本、大米創投和PreAngel拿出1000萬元,成為禾賽科技的天使投資人。由於最初聚焦的方向是激光氣體檢測,這也導致他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幾乎沒有收入。直到將發力重心轉到激光雷達,這家公司才獲得了越來越多投資人的關注。

  光速光合創始合夥人宓羣便是其中之一。在公司成立當年,李一帆就發郵件給他尋求融資,不過宓羣判斷激光氣體檢測市場不夠大,最終沒有選擇投資。得知禾賽科技開始做激光雷達,並已有機械雷達樣品處於客户測試階段,他主動聯繫了李一帆併成為第一個要求直接測試固態雷達產品雛形的投資人。

  到了20185月,禾賽科技宣佈完成光速光合和百度領投的2.5億元B輪融資。也正是從那時起,光速光合連續領投了這家公司5輪融資,累計投資額超過1億美元,成為他們最大的機構投資方。李一帆更是曾公開直言,創業至今最正確的三個決定是:回到中國創業、做激光雷達、拿光速的投資。

  在光速光合和博世集團聯合領投下,美國安森美半導體、啟明創投、德同資本、新加坡Axiom等選擇跟投,從而讓這家公司於20201月完成1.73億美元C輪融資,一舉刷新了激光雷達行業的最高單筆融資記錄。

  由於一直都非常關注自動駕駛領域,啟明創投在2017年投資了文遠知行后,便以該公司為基礎開始深入瞭解產業鏈的上下游。在他們看來,當時一輛無人駕駛汽車上最關鍵、最昂貴、技術含量也非常高的一個部件就是激光雷達。

  啟明創投創始主管合夥人鄺子平曾透露,他們由此開始對激光雷達行業進行「掃描」,包括到美國走訪了多家不同技術流派、不同階段的激光雷達公司,最后從眾多企業中選定了禾賽科技。

  當時間來到202111月,禾賽科技宣佈完成超3.7億美元D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高瓴創投、小米集團、美團、CPE源峰、華泰美元基金、光速光合、啟明創投等。隨着赴美上市前最后一輪融資敲定,他們的估值也飆升至20億美元。

  20232月在美上市至今,這家公司的市值也在宏觀環境和市場需求等因素的影響下持續起伏,並最終有了亮眼的表現——漲幅超過56%

  中概股回港潮,又要來了?

  隨着禾賽科技正式登陸港股,這家公司也成為近兩年來首個回港上市的中概股。

  之所以選擇回港上市,他們的核心目標是提高公司股票交易的穩定性與安全性,為股東創造最大價值和保障他們的利益,「這是我們的首要戰略考量。」

  對於業務正處於全球快速增長階段的禾賽科技而言,香港市場既有國際化的視野,又深度理解中國科技企業的業務模式和潛力,「我們相信在這里能獲得更合理的估值,更好地向全球市場展現禾賽的價值,支持我們的國際化戰略。」

  細究原因,複雜的宏觀環境是繞不開的話題。不管是在美遭遇訴訟,亦或是被沽空機構做空,禾賽科技上市后面臨的一系列問題,無疑為眾多中概股敲響了警鍾。

  最直觀的結果便是,外部環境稍有風吹草動,公司的股價往往容易受到不小的衝擊,從而出現被低估的情況。

  20253月,這家公司的股價在經歷長時間低谷后,終於回升到發行價。那個時候,李一帆曾在接受雷遞網採訪時直言,希望每個用真金白銀買過禾賽科技股票的投資者都能賺錢,「公司股價低於發行價時,自己會有壓力。」

  從禾賽科技身上,能夠感受到中概股面臨的壓力並不小。同屬自動駕駛行業,且同樣在美上市,股價處於起伏狀態的小馬智行和文遠知行,對禾賽科技的境遇可能會有更深的感受。

  面對多變的環境,回港上市成為不少中概股降低風險的重要手段,並從2020年開始逐漸成為趨勢。不過近兩年來,隨着中概股回港路徑陷入停滯,這一趨勢明顯放緩。

  直到禾賽科技成功登陸港股,表明中概股的回港通道被重新打開,並有望帶動更多中概股回港。更早之前,市場上便流傳着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等企業在籌備港股上市的消息。這也意味着,未來可能會出現新的一波中概股回港潮。

  不久前,中國證監會已經表態,鼓勵優質中概股企業迴歸內地和香港市場。爲了幫助中概股回港上市,香港證監會和港交所也在積極做好準備,並讓香港成為它們首選的上市地。

  「我們一直的態度都是希望能來香港上市的都是優質的企業。」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時坦言,「任何企業都有其獨特性,如果他們需要一些靈活處理去克服某些問題,我們都會跟他們手牽手去解決。」

  香江水暖,新的篇章正在加速開啟。

責任編輯:屠欣怡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